随着美国政府换届的临近,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再度成为焦点。1月7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进行了一次不寻常的视频通话。这场对话,看似是旧友叙旧,实则暗流涌动,充满了权力交接前的政治张力。耶伦在卸任前的这次沟通,让人不禁好奇,她是否试图为拜登政府的外交遗产添加一个不错的“分数”。
这次两国高官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为了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并总结近年来经济领域的合作经历。显然,这并不是一次要制定新措施或推进重大政策的谈判,而更像是为了稳住现有成果:确保在政府过渡期内,两国的经济关系能继续保持稳定。但同时,这场通话也无法避免地涉及到一些棘手的议题。
耶伦在通话中表达了她对中国所谓“非市场政策”、工业产能过剩以及恶意网络活动的“严重关切”。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美方用以指责中方的“老调重弹”。但值得注意的是,耶伦在提及这些问题时,明显流露出某种紧迫感。她尤其强调,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将对中美经济关系构成长期的不利影响。
更为敏感的是,耶伦再次提到中方企业对俄罗斯的支持。她含蓄地警告说,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这样的指责立刻让人想到,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中国代表耿爽对美方类似指控的强烈驳斥。事实上,中方早已明确表示,从未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那么美国仍旧不厌其烦地拿这个话题纠葛,究竟意欲何为呢?
就在这一系列紧张话题被搬上台面的同时,五角大楼悄然更新了“涉军”中国企业清单,把几个中国科技巨头纳入其中,新被列入清单的包括了腾讯控股、宁德时代、长鑫存储、移远通信和道通智能。虽然这些公司目前不直接受到制裁,但这种名单的发布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美国正在从“小院高墙”策略走向全面的技术封锁,仿佛要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割出一道更深的鸿沟。
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美关系该如何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两国在许多领域存在显著分歧,导致时而剑拔弩张,但经济合作的纽带依然使双方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毕竟,两国经济是如此的相互依存,无论是贸易、投资还是技术合作,美国与中国都难以承受真正的脱钩。
然而,面对美国从特朗普时代延续至今的强硬政策,我们不得不怀疑,特朗普重返白宫,中美还能否维持住这种平衡?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化,不仅限于政府说辞,更涵盖了实际操作。贸易战、技术封锁、军事对抗,每一项都在加剧中美之间的隔阂。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倒逼。美国的经济封锁和技术遏制,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而美国这种“不择手段”的打压,也在全球各地逐渐引发反思。过去一路高歌猛进的美国,如今在中国面前不免有些底气不足,甚至流露出某种歇斯底里的倾向。
回到中美高官的这次视频通话,尽管结束语里说那是一场“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对话,但我们也不能疏忽其背后隐藏的政治信号。在面临新的国际形势下,美国都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布局,是继续指责、互相遏制,还是寻求某种形式的和解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