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一根小秸秆“链”起大产业

湘潭在线 2024-11-19 12:15:36

(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赵怀韬 丁凤其)

观念一变,小秸秆成就大产业。

日前,我们在湘乡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新建的秸秆收储站看到,成批打捆的秸秆堆放在一起,等待着进一步处理。一旁,大型稻谷烘干加工厂内,正用秸秆加工而成的生物质燃烧颗粒烘干稻谷。

种植水稻、烘干稻谷、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喂牛、做草垫、做肥料、发电……在湘乡市,一根小小的秸秆,拉长了粮食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湘乡市今年早稻种植约40万亩,一季稻15万亩,晚稻种植40万亩,油菜20万亩,全年秸秆量约为110万吨。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对缓解秸秆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推进环境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今年年初,湘乡市由城乡建设集团统筹,从秸秆资源、收储点分布、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等方面展开调研,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分饲料化利用、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利用两个阶段,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

根据《方案》要求,湘乡市在建设有23处秸秆中心收储点及临时收储点的基础上,由城乡集团投资、建设了可存储1万吨秸秆的大型钢结构堆场,从省内调配大型打捆机,待稻谷收割、秸秆晾晒后,将秸秆收集搬运,存储到堆场,由城乡集团统一加工打包、销售。

“目前,我们主要是与湖南常德德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大型畜牧企业合作生产饲料。”湘乡城乡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刘永平博士介绍,明年计划投入约1900万元,建设湘乡快速处理秸秆及禽畜粪污循环农业项目,采用快速成肥技术,对秸秆肥料化利用,预计年产有机肥10万吨。肥料厂将与生物燃料加工厂房合建共用,制作生物质燃烧颗粒,进行燃料化利用。

当天,湘乡城乡建设集团旗下企业康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厂房旁,秸秆成捆堆放,生产车间内,4台烘干机正用秸秆制作而成的生物质燃烧颗粒全自动化烘干稻谷。“我们公司种植了4000多亩稻谷,从种植、收割、烘干到粮食仓储、大米加工,一条龙服务。”刘永平说,秸秆综合利用是产业链中的一环,预计年产值将达到500万元,收益50万元。

在湘乡市,最先探索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是湘乡市溪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金伟。40岁的李金伟,2013年退伍回来后,就相中了水稻种植项目,创办了合作社。他最先将秸秆制作成草垫,送往湘钢等单位,后来建养牛场,饲养了20多头牛,消耗部分秸秆,其余的销往娄底、涟源等地的养牛场。

“地里产出的任何东西都要产生价值,秸秆也不例外。”李金伟介绍,合作社拥有犁田机、播种机、插秧机、秸秆打捆机等一整套农业耕作机械,秸秆的回收利用成为其农业生产价值链的一部分。如今,他每年可收集秸秆960吨,除了喂牛之外,秸秆还可年增收20多万元。

湘乡市还充分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秸秆统一收集、焚烧发电。“秸秆很轻,燃烧很快,我们将秸秆按5%至10%的比例,与生活垃圾掺配,统一焚烧发电。”湘乡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安全健康环保部副部长庞坚介绍,秸秆处置量约为50吨/天,今年截至目前已处置约1000吨,1吨秸秆约发电300多千瓦时,不仅避免了焚烧产生环境污染,还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湘乡市在秸秆综合利用上,紧扣“农”字经,把秸秆利用融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业价值链,充分调动农民、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环保企业等多方积极性,使得秸秆综合利用朝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发展,做到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