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财报。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重要指标之一的研发费用自然广受关注。这一次A股研发投入之冠被一家车企拿下。没错,它就是比亚迪。根据财报,其上半年研发费用达到了201.77亿元(wind数据为196.2亿元),同比增长41.64%。
高投入源自漂亮的营收数据。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3011.3亿元,同比增长15.76%;净利润136.3亿元,同比增长24.44%,均领跑国内一众上市车企。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硝烟不断的当下,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更值得关注的还有两件事。
一是相比于闪亮的其它数据,比亚迪单车利润仅8500元。
二是比亚迪研发投入大幅超过了净利润,换句话说,比亚迪把赚的钱全投到研发上了。饶是如此,无论是在销量方面,还是财务方面,比亚迪的表现都值得称道。
在不少人眼里,耀眼光环之下,投得多,赚得少,多少有些违和,这当中有什么门道?我们一起来聊聊。
薄利多销,单车利润8500元
自从2021年新能源业务爆发以来,凭借着前瞻视角与持续投入,比亚迪销量在国内市场断层式领先。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161.3万辆,市占率32.6%,蝉联国内汽车销量冠军,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今年7月,比亚迪单月销量达到了315600辆,跻身全球汽车销量前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
与优异的市场表现随之而来的是亮眼的财务数据,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3.94%,同比增加3.27个百分点,创近几年新高。
相对于高歌猛进的市场表现,在单车利润,也就是卖一辆车赚多少钱,这个指标上,比亚迪却相对低调,仅为8500元,排在第四,落后于长城、吉利、理想等国内车企。与特斯拉的2.26万元相比,更是相差不小。以至于相关话题还曾经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关注。
如此定价,源自宏观与微观两方面。
得益于锂电池上游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今年二季度,碳酸锂均价10.59万元/吨,同比下降近60%),比亚迪很好地将原材料降幅传导至消费者,让利于民,用硬实力真正惠及消费者。
就企业角度来说,比亚迪秉持让利于消费者的策略,在技术实力与庞大市场规模加持下,很好地实现了企业盈利与消费者利益的平衡。
如比亚迪在售插混车型全系标配12V磷酸铁锂启动电池,与传统铅酸电池相比,重量更轻、自放电率更低,充放电率更高。增加成本、配置,努力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还有,比亚迪坚持技术平权,让消费者用更少的费用,体验到更好的技术。旗下多款车型在配置、能耗等方面显著提升的同时,还保持了接地气的价格水平。背后的成本控制能力得到行业与消费者肯定。从7.98万起售的“电比油低”秦PLUS 荣耀版,到百公里亏电油耗2.9L的“工业奇迹”秦L DM-i,都是很好的例子。
而从根本上说,优秀的成本把控能力源于持续的技术投入与创新。
技术为王,13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
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崇研发投入。作为产业领导者,比亚迪更是技术立身,主张“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打造“技术鱼池”。
事实上,拉长时间线。就研发投入这件事,花的比赚得多,于比亚迪已然成为一种常态。有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今的14年里,比亚迪有13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有时候甚至是同期净利润的几倍。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近1500亿。
同时,比亚迪还重视人才与专利的储备,目前90万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已近11万人,成为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汽车制造商。
在三电、智能化、电子电气架构、底盘控制等核心领域,比亚迪广泛布局。刀片电池、DM混动技术、e平台3.0、易四方、易三方、璇机架构、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颠覆性技术成果赋能产品,得到市场与消费者高度认可,助推销量高速增长。
技术创新带来产品设计的优化、垂直一体化,推动了产品规模化、高端化。从秦L DM-i、宋L DM-i、腾势D9等明星产品的热销,到132天销量5000台的高端品牌仰望U8刷新中国百万级SUV销量纪录,方程豹豹5车型销量的倍数增长,莫不如此。
在比亚迪带动下,新赛道上创新不止的中国车企正在逐渐改变合资车企主导的暴利格局。今年1-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达63.2%。
比亚迪在国内市场攻城拔寨,不断蚕食合资车企市场空间,甚至是空出长期被海外车企霸占的高端品牌市场。同时,也在加速出海。截至2024年8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已遍布全球94个国家及地区,乘用车足迹涵盖全球84个国家及地区,400多个城市。
在汽车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技术立身的比亚迪专注研发,关怀用户,整车研发和销售愈加协调、优化与高效,将为世界的绿色未来贡献更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