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见到友人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青文评过去 2025-01-03 02:41:36

唐宋两朝乃是古代文风最鼎盛的时期,古代诗词佳作皆出自这两个朝代。

其中又以宋朝更胜一筹,毕竟文人在宋朝的地位极高,加上富庶的生活,使得人们有大把时间吟诗作对。

而苏轼凭借其文采,得以在宋朝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

他对于忠贞爱情的向往可谓是尽人皆知。他为了悼念亡妻,就曾写下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感人肺腑的词。

后来,当他得知好友与妻子之间的事迹后,被他们真挚的爱情所感动,又写下一首词。这首词被后人传诵千年,感动了无数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

苏轼的这位好友名叫王巩,也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只不过与苏轼不同,听说过他的人并不多。但是论起才华,他并不比苏轼差多少。

苏轼的名气全在诗词上,而王巩在诗词和绘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此外,他对于音律也颇有研究,可谓是个全才。

在苏轼刚入仕不久,二人便结识了。与凭实力高中进士的苏轼不同,王巩因为祖父曾做过宰相,凭借恩荫踏入仕途。

好在苏轼对于这些并不在意,他交友首先看性格,其次看爱好。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苏轼与王巩性情相近,又志趣相投。加上同朝为官,经常见面,时间久了,就成了至交好友。

二人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互赠诗词,互相引以为知己。这份情谊在当时的朝堂上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熙宁四年,苏轼因为上奏弹劾王安石变法,遭到王安石的排挤,被赶出了朝堂。

他先是出任杭州通判,后来又知密州,最后又被赶到徐州。这一时期,苏轼的日子过得很不如意,隔三岔五还会有人找茬。而以前朝堂上的那些同僚、故旧大多担心受到牵连,与苏轼断了来往。

唯独王巩对苏轼不离不弃。王巩这人为人处世随性、豁达,对于朝堂上的那些是是非非毫不在意。当苏轼到达徐州后不久,他便携家眷前去 探望苏轼。至于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他压根没想过。

这对好友相谈甚欢,二人多年未见,有说不完的话。苏轼听说王巩是带着家眷来徐州的,于是约好改日摆上宴席,好好招待王巩及其家眷。

王巩如约而至,随行的只有一位名叫柔娘的女子。这柔娘有沉鱼落雁之美,更让苏轼惊讶的是,她还有一副好嗓子。

宴席吃到一半,王巩觉得还不够尽兴,于是让柔娘唱曲助兴。

柔娘的歌声婉转多变,好似天籁之音。后来才知道,这柔娘是王巩新纳的妾室,之前是王巩府上的歌姬。

苏轼笑道:“我说你来看我就看我,怎么还拖家带口的,原来是跑我这显摆来了。不过老弟艳福不浅呀,竟然能找到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真是羡煞了我。”

王巩见自己的小心思被拆穿,也有点不好意思,急忙打起马虎眼来。

此时他们二人都没想到,正是这柔娘与王巩后来成就了一段佳话。

受到牵连贬岭南

树欲静而风不止,苏轼没想到他只是仗义执言,反对王安石变法,结果就被某些人给惦记上了。

当时宋神宗大力推行“新法”,这些人为了谋求升迁,便投其所好,弹劾、打压一切反对新法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了苏轼。

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按照当时的惯例,新官上任都要给皇帝写一封谢表。于是苏轼便写了《湖州谢上表》。

原本只是一封普通的谢表,却被这些别有用心之人弹劾。说他妄自菲薄,目无君上,妄议朝政。甚至有离谱之人说苏轼这封谢表是在阴阳怪气皇帝。

最后苏轼因为这些莫须有的弹劾被下狱,此时距离他赴任才过去了三个月。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乌台诗案”。

幸好王安石是个厚道人,虽说政见不合,但是他不屑用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当初苏轼那样反对他,他也只是嫌苏轼碍事,将他赶出朝堂了事。

此时他见苏轼遭受不白之冤,第一时间站出来替苏轼求情。他在给宋神宗的奏章里写道“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爱好虚名的宋神宗看到这里,才打消了严惩苏轼的想法,将其贬官黄州,做个团练副使。

这黄州团练副使就是个闲职,手里一点实权没有。苏轼等于是坐了冷板凳。但是相较王巩来说已经好了很多。

当时不少人受到苏轼的牵连被弹劾,其中就包括王巩。王巩的运气就没有苏轼那么好了,他直接被贬官宾州。宾州属于岭南一带,而岭南在当时是有名的流放地。王巩说是贬官,其实与流放无异。

对于王巩遭此无妄之灾,苏轼常常自责。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王巩明明是受到了我的连累,结果他在岭南受苦,我反倒在家中安享生活。”

不过苏轼不知道的是,王巩被贬虽然与他有关,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王巩树敌太多。乌台诗案只不过给了某些人一个借口罢了。

王巩这人生性豁达,从来都是有话直说,从不藏着掖着。因此言语间得罪了不少同僚。

再加上他才华横溢,在诗画方面都有不低的造诣,这就更遭人嫉妒了。

只不过他得到不少人的看中,比如冯京、司马光、吕大防等重臣。丞相刘挚甚至想要与其结为姻亲。在这些人的庇护下,那些敌视王巩的人只得蛰伏起来,等待机会。

事实上,受到苏轼牵连之人多达二十多人。但是只有王巩一人贬官岭南。他是这群人里面被贬官最远,责罚最重的。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他的遭遇与他本人有关,与苏轼的关系不大。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得不说,王巩的心态是真的好。当接到贬官岭南的圣旨后,他仅仅恍惚数日就接受了这一结果。

接下来便是安排家中之事了。他叫来妻妾,告诉她们:“岭南山高路远,瘴气、毒虫遍布。我此行凶多吉少。你们都还年轻,跟着我不值当,这里有些银两,你们拿了改嫁去吧。”

妻妾闻言,虽然不舍,但是也知道王巩说的是大实话。于是都拿了银两走人,唯独柔娘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王巩以为柔娘是嫌银子少了,于是又加了几两交给柔娘。谁知,柔娘却推开银子,表示愿意跟着王巩去岭南。

“别闹了,岭南那可不是人待的地方。何况我还是戴罪之身,你跟着我去,非但没法享福,还要吃不少苦,这又何必呢?”王巩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然而柔娘心意已决,他告诉王巩:“我嫁给公子,是仰慕公子的才华、人品。此时公子有难,我又怎能弃之而去呢?”

最终,王巩说不过柔娘,只得带着她上路了。

苏轼因为自觉愧对好友,因此当王巩到了岭南后,他经常与其书信来往,告诉对方一些对付毒虫、瘴气的偏方。作为回礼,王巩也会告诉苏轼一些养生的门道。

苏轼在信中经常开解王巩,担心他想不开。他不知道的是,因为有柔娘在,王巩在岭南的日子过得并不差。

柔娘不仅擅长琴棋书画,更会照顾人。加上她不知道从哪里学到了一些当地的养生之法,用来帮王巩调理身子。

此外,二人经常在岭南寻找风景优美之地,弹琴写词、吟诗作对,好似一对神仙眷侣。

在柔娘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王巩不仅没有消瘦,反而变得红光满面。

等五年后,王巩返回京师的时候,苏轼大感惊讶。待问清了王巩在岭南的生活后,对于王巩与柔娘的情深意切羡慕不已。

苏轼大感好奇,便询问柔娘:“岭南条件异常艰苦,你怎么受得了?”

柔娘看了看王巩,笑着说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好好好,好一个‘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拍手称赞道。

隔天,他便以王巩与柔娘的故事写下一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道尽了王巩与柔娘之间深厚的感情。而这首词也成为无数青年男女用来表白心迹的首选,被无数人传唱千年。

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即使再苦再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参考资料:

《宋史》

《王定国诗集叙》

《苏轼词编年校注》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