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臣到底有多牛?康熙为了得到他,竟赐他先帝的御用蟠龙豹尾枪

曦言说人间 2024-09-18 21:05:09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少年时期就一举击败了当时一手遮天的权臣鳌拜,掌控了整个大清朝廷。

但就是这样一个手段狠厉的皇帝,却对当时一个毫无家世背景,甚至连官位都平庸不已的小将青眼有加,而且不止是康熙,连曾经的顺治,都十分看重他。

而这个人,就是王辅臣。

为了得到王辅臣,康熙甚至赐给他先帝御用的魑龙豹尾枪,只为了招揽人心,这个王辅臣,究竟是什么人?

“马鹞子”

伸展双翼,震动翅膀,扑闪着窜向半空,棕黑分明的眼珠忽地转动,紧紧篡住一处,然后猛地转身,朝那处冲刺而下,大有不见血不休的情态。

这,就是鹞子。

而对于明末清初的北方一带来说,王辅臣就是战场中嗜血好杀的那只鹞子。在明末的农民军中,王辅臣的名字如破空的利剑,直直地射入清军的心脏之中。

但归根究底起来,王辅臣的家世背景却十分普通,甚至有些不堪。

王辅臣本来姓李,是河南人,早年间,他只是宦官手下的一个家生的奴仆,身份低贱,每日只能看着主子的脸色行事,终日侍奉当时最被瞧不起的宦官。

而在明末之时,就算是崇祯日夜操劳,都再也挽救不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

天灾人祸,流民肆虐,官府再也压不住百姓的滔天怒气,农民起义在全国纷起。

当时还年少的王辅臣,早就受尽欺辱,内心愤恨,也趁着这个时机,加入了农民起义军中。王辅臣的勇剽非常,让他很快就在河南一带传出了名声,甚至一度被人认为颇有曾经的东汉名将刘毅的风采。

但让王辅臣流入姜瓖帐下,真正开始大展风头的,却是一件让王辅臣的人品饱受争议的事。

据说王辅臣在进入农民军后,曾经一夜输掉六百多两,而当时他的姐夫不堪其重,就躲在门后,趁着夜色想要提刀砍死王辅臣,但最后却被王辅臣反杀。

也正是因为砍杀姐夫这件事,王辅臣被迫落荒出逃,辗转各地,最后进入了起兵反清的姜瓖帐下。这件事虽然对于王辅臣来说,是自己混迹市井,杀人放火的污点,但也是这一次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辅臣乘黄骠马,时出剽掠,来则禽(擒)人以去。”

在清兵围剿之时,战场上的王辅臣就像鹞子那样,乘着骏马,疾驰在兵马之间,兵刃出鞘,不见血绝不回城。

而史书上记载,王辅臣身高七尺有余,面白少须,两弯眉毛如卧蚕般浓厚,面容肃穆,与当时民间流传下来的吕布画像十分相似。

一时之间,王辅臣“马鹞子”的名号在清军之间传开,他的勇猛凶悍,甚至使当时的清兵只要在战场上远远地看见他骑马而来,就会慌不择路地丢下手中的兵器逃走。

一直到后来,反清的势力走到了穷途末路,王辅臣降清,所有人都认为他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事实上,这时王辅臣波澜起伏的一生才刚刚开头。

被争抢的王辅臣

王辅臣后来能受到康熙的器重,其实早就有迹可循。早在康熙尚未出生、那时还是先帝顺治在位时,王辅臣的名字就带着肃杀的威严,传遍了京城。

当年清兵刚入关不久,天下动乱,各地的反清势力纷起。英亲王阿济格奉命围剿固守在大同的姜瓖叛军,而王辅臣作为姜瓖部下,眼看着姜瓖被杀,大势已去,就率兵来到城下迎接清军入关。

或许连王辅臣自己都没想到,作为曾经反清的将领,本该是罪臣之身,竟然会受到如此高的待遇。

英亲王阿济格在见到王辅臣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惊叹于他的勇猛。

当时王辅臣“马鹞子”的名号早已在北方一带传遍,在军中屡立战功,而英亲王在见到他后,更是大为赏识,将原本该被押入大牢的王辅臣带在身边,亲自送他入京。

据说当年王辅臣来到京城的时候,城中的满汉贵族,纷纷争相前来围观,一睹王辅臣的风姿,都以见过王辅臣一面为荣。即使是在后来英亲王阿济格失势,王辅臣被没入“辛者库”为奴,他的名气也没有被遮盖。

后来顺治帝亲政后,听闻王辅臣的名声,就亲自召见王辅臣。而在见到王辅臣的第一面,顺治就下令将他封为了御前一等侍卫。此后的几年,王辅臣都一直跟在顺治的身边,备受宠信,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殿前红人”。

难道真的只是王辅臣的勇猛善战才使得他备受宠信吗?其实,不论是英亲王或是顺治帝,他们所看重的,除了王辅臣本身的才能之外,还有他的身份。

王辅臣是家奴出身,在旁人看起来卑贱至极,是他身为名将的污点,但对于权贵帝王来说,却是他们制衡天下,把控朝廷的最佳人选。

没有身后所谓的家族势力,王辅臣所能依仗的,就只剩下帝王的宠信。王辅臣也清晰的知道,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权势和地位,都是靠着帝王的宠信才得来的,如果想要留住手中的荣华富贵,所能做的就只剩下尽心地效忠于皇帝。

此外,当时天下初定,各地都还是动荡不安,反清复明的旗帜四处高举。而王辅臣曾经是农民起义军出身,在底层中,特别是北方一带的农民军中颇有号召力。

如果能够招抚王辅臣,不仅能让北方一带的势力暂时平息下来,还能让天下各地的叛军,见到王辅臣受降后仍然是深受宠信,以此来渐渐地动摇军心,展示大清王朝的气魄。

这样一个既有将才,又忠心耿耿的臣子,自然成为了最好的人选。因此王辅臣不仅是一名勇将,更是一枚统治天下的棋子。

但康熙和吴三桂两人,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

令人唏嘘的结局

山海关大战后,吴三桂凭借着曾经的战功,被封为了平西王,盘踞在云贵西南一带。但他曾是引清军入关的叛将,又在后来平定动乱的战争中战功赫赫,因此他深知自己的地位尴尬。

而身为武将,他最明白对于一个将领来说,才能和威名的重要性,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开始大力招揽名将。

而当时的王辅臣虽然是顺治眼前的红人,却在朝中备受排挤,仕途始终平平,自然成为了吴三桂拉拢的第一人选。

吴三桂向顺治上书,为王辅臣请授官职,隶属于自己的部下。

此后的十几年里,王辅臣一直跟在吴三桂的手下,平定西南,擒获南明皇帝朱由榔……在吴三桂的手下,王辅臣也找回了当初驰骋在战场之上的快意和豪迈。

“而平西之待辅臣有加于子侄……他人不得,必赐辅臣。”

史书上,关于吴三桂和王辅臣两人关系亲密的记载并不少见,甚至曾经有野史记载吴三桂将王辅臣认作了养子。虽然很有可能是一段纯属虚构,但通过这些文字,也足以瞥见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了。

而在后来登基的康熙,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隐隐的危机,他开始意识到,王辅臣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关键。于是在位的第九年,康熙下令,将王辅臣擢为陕西提督,驻兵平凉。

对于久在吴三桂手下任职的王辅臣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破例的升迁了,他从一个小将,成为了镇守一方的大臣。

据说当年消息传到云南吴三桂手中之时,吴三桂亲自送别准备前往京城的王辅臣,两人“涕泣相别”,因为担心王辅臣在去往平凉之后缺少银两,还赠给了他两万的白银。

而对于王辅臣的到来,这位年轻的皇帝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枕和爱重。康熙担心他在路上车马劳累,特意将王辅臣留下,一直到过了京城最热闹的上元节,才不舍地让他离开。

离开之前,康熙还将一把魑龙豹尾枪赐给了王辅臣。

这把魑龙豹尾枪曾是先帝留下的,一共有两把,而康熙每每出猎之时,都会将他们悬挂在马前,以示不忘先帝之情。

这次康熙将这柄枪赐予王辅臣,不仅仅是因为他曾是先帝一朝御前的臣子,更希望能借此来敲打王辅臣,让他能意识到自己的看重,从此尽心地效忠大清王朝,不忘康熙对他的期许。

康熙对于王辅臣的招揽和看重之意,几乎不用多说。

但或许连康熙自己都没有想到,即使自己已经赐给了他先帝遗物,表达出了极大的宠信,也仍是阻挡不了他跟随吴三桂造反的脚步。

在一番的挣扎之后,王辅臣还是在自己的驻地平凉,起兵跟随吴三桂造反。曾经信誓旦旦的所谓“宁杀我无负朝廷”,就这么轻易地被推翻了。

虽然王辅臣跟随吴三桂造反有些令人意外,但康熙也早对吴三桂的起兵有了对策。短短两年,吴三桂的造反军就被大兵平定。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廷,也传来了皇帝的招抚书,承诺只要王辅臣能够重降清廷,一切都能既往不咎。

但这一次的王辅臣,却深知,自己是真的走到了末路。

在平凉战战兢兢的被监守数年之后,王辅臣奉诏入京,却死在了去京城的路上。

有人认为是他突发疾病死在了路上,却也有人认为,是王辅臣知道自己这次在劫难逃,想起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羞愧难当,于是在路上拔剑自刎。

但不论是哪种,他波澜起伏的一生,都就这样结束了。

结语

纵观王辅臣的一生,真是可以说一句世道无常。

落魄时,他是宦官家中的低贱奴仆;得意时,他的手中握着康熙钦赐的魑龙豹尾枪,镇守边疆。

但身为明末清初之时的一代名将,在后来的历史之中,对于他的记载却是少之又少,甚至不如曾经那个被部下杀死的姜瓖,也算是一个遗憾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中国知网《王辅臣事略考述》——李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