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岁月!粟裕陈赓,为何交集少交情深,初见时:认识你不虚此生

历史滴温度 2024-08-11 13:23:38

1951年9月,粟裕刚从苏联养病回来,没多久便接到了党中央的通知:

担任解放军总部副总参谋长,主要负责作战指导。

粟裕大病初愈,亦觉资历不足,便推荐了另外一个人选,那就是陈赓。

周总理对粟裕解释,毛主席对陈赓另有重任,粟裕这才走马上任,在12月进入总参谋部。

此时全国百废俱兴,毛主席深感国防之重,考虑创办高水平军事院校。

粟裕身在总参谋部,参与筹办创校事宜,在校长人选中,再次向中央举荐,非陈赓不可!

党中央经过讨论,同意了粟裕的提议,把陈赓从抗美援朝战场调回来。

陈赓果然不负众望,仅花了两年多时间,创办了鼎鼎大名的哈工军,堪称第二黄埔军校。

粟裕这般看重陈赓,一让副总参谋长,二荐哈军工校长?到底为什么?

两人都是大将,但抗战中交集甚少,直至1947年才初相见,粟裕素来内向,竟然激动说:

认识你,我不虚此生!

两人虽然交集很少,但是交情很深,这便是好汉识好汉,英雄识英雄。

两人如何产生交集,又是怎样情谊深厚?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不妨先点个关注呀。

陈赓和粟裕,都是湖南人,可以说是老乡,却拥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军旅生涯。

陈赓在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他出生在显赫的将门之家,自幼便在毛主席求学过的学堂接受先进教育。

1916年,陈赓年仅13岁,便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湘军鲁涤平部,由此踏上军旅征途,并且很快崭露头角,于1922年加入我党。

粟裕在1907年生于湖南会同,自幼在侗族农家环境中成长,早年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后来才接触新式教育。

1925年,粟裕投身军旅,在叶挺将军麾下开启军事生涯,并于1927年加入了我党。

从两人出身背景、投身军旅、加入党组织的时间看,粟裕资历相较于陈赓略显浅薄。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军旅征程,共同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二人最早的交集,应该要算南昌起义。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叛变革命,当时陈赓是北伐军营长,被迫交出特务营,并在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

与此同时,粟裕在起义中担任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率领士兵参与了战斗。

两人同时参加起义,但当时并不相识,在同一地点里,为我党事业而奋斗。

南昌起义之后,两人各自迈上新征程,在抗战时期发光发热。

陈赓投身于贺龙麾下,担任营长之职,在会昌战斗中不幸负伤,随后辗转到上海接受治疗。

康复之后,陈赓并未停歇,进入了中央特科,成为周总理的得力助手,领导特工在隐秘战线里战斗。

1931年,陈赓前往鄂豫皖苏区任职,参与了第三、四次反“围剿”大战,不久后再次负伤,不得不再去上海治疗。

两年之后,他在上海被捕入狱,多次拒绝蒋介石利诱,在两个月后成功逃脱,随后被派往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

与此同时,自南昌起义后,粟裕追随朱德和陈毅,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登上井冈山。

在此后革命战争中,粟裕逐渐崭露头角,立下无数战功,仅仅两年时间,从一名小班长晋升为红军师长、军团参谋长。

他后来去红军学校进修,回到军队继续担任要职,无论作战还是指挥,始终身在一线,历经多次重伤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长征岁月里,两人各自境遇不同,皆为我党建功立业。

陈赓作为干部团团长,与中央红军并肩作战,突破重重包围,指挥数场重大战役,为红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粟裕则在闽浙赣边区,领着少数残部,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与敌人斗争,甚至失联三年期间,仍然坚持战斗。

到了抗战时期,两人率军出征,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陈赓将军率领八路军129师386旅,在山西战场上屡建奇功,在娘子关、香城固等地取得重大胜利,被誉为八路军中的一支精锐之师。

随后陈赓转战至太岳地区,率部队创建太岳军区,参加上党战役,歼敌1.4万余人,活捉阎锡山部的军长和炮兵司令,可谓锋芒毕露。

陈赓率部解放沁源后,就到延安在中央党校进修,后来参加党的七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粟裕所部则编入新四军行列,打出一系列精彩小胜,包括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但遭遇了重大灾难。

这便是皖南事变,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等同志全部遇难,给新四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但新四军并未因此倒下,粟裕在新四军重建后担任第一师师长,带领苏中军民在抗日战场上取得了显著战绩。

不久之后,粟裕开始了他的高光表演,先后发起多次战役,歼灭了大量日伪,解放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

两人在不同战场,各自立下军功无数,早已听闻彼此名声,却从未曾见过面。

直到1947年,终于有了初相见的契机。

7月23日,毛主席下达一条重要指令: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赓率兵团进击豫陕鄂,华野粟裕率主力挺进陇海路,扼守豫皖苏地区。

不久后刘邓大军如一把尖刀,挺进大别山给了蒋介石重重一击。

蒋介石对此十分气恼,决定调动军队前往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

粟裕运筹帷幄,敏锐察觉到蒋介石的意图,当即决定向毛主席请示,请求与陈赓配合作战。

征得毛主席同意后,两名闻名已久的大将,终于有第一次相见。

两人第一次相见时,陈赓大笑走过来,给了粟裕一个大大的拥抱,尬得内向的粟裕后退拒绝。

这到底咋了?连个客套拥抱都不给?

陈赓心中暗自揣测,粟裕绝非无礼之辈,他的举动背后定有深意。于是毫不扭捏,直接询问此举用意。

粟裕察觉到陈赓并无恶意,心中也生出一丝歉意,解释自己并不习惯与人拥抱,当时他是下意识后退。

陈赓真诚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以前光听说粟裕如何厉害,今日一见,果然了得。”

粟裕高兴道:“能认识你,我不虚此生,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两人不禁相视而笑,都是胸襟开阔之人,再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毕竟在两人面前,还有更为重要的事。

在此后二十多天里,两人通过默契协作,在战场并肩战斗,从最初相识不到一个月的陌生人,逐渐建立深厚友谊。

粟裕成功指挥平汉路战役,歼灭蒋介石部队4.5万余人,破坏长达400多公里铁路线,攻占50多个重要城镇。

此战在武汉附近做出大打态势,逼得了蒋介石放弃围歼大别山部队。

战役结束后,在打扫战场过程中,双方互相谦让,分配战场战利品。

陈赓认为功劳应在华野,他们只是配合,然而粟裕看法不同,认为友军作用很大,要将好战利品分享给友军。

此战声名不显,但让两个英雄,互相看到彼此的闪光点。

尽管陈赓与粟裕性格截然不同,却构成极为互补的搭档。

陈赓性格豁达开朗,总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缓解紧张氛围,而粟裕则更为沉稳内敛,以深思熟虑和精准判断力独树一帜。

正是这样性格互补,两人在首次合作时便展现出惊人默契。

他们相互理解支持,仿佛早已相识多年。

在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中,两位将军的默契配合达到巅峰。

当粟裕部队围攻黄百韬军团时,遭遇顽强阻击,形势岌岌可危。

粟裕展现出非凡战争智慧,利用夜色掩护,挖掘交通战壕,缩短与敌军的距离,最终靠近敌军实施突袭。

当黄百韬发现时,战壕已逼近其阵地百余尺,防御措施难以挽回局势,最终导致其全军覆没。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赓在围攻黄维军队时,同样遭遇类似困境。

面对艰难局面,陈赓采取与粟裕相同策略,挖掘战壕推进战线,最终成功赢得战斗的胜利。

大战之后,当两位将领会师并复盘战况时,惊讶地发现,在同样困境时采取了相同的战法。

两人对此感到惊喜,更加视对方为知己。

这不仅加深两人默契与信任,也成了淮海战役中一段佳话。

战争结束后,两人一直互相帮助,经常一起吃酒聊天,友谊倍加深厚。

这些年来,粟裕深知陈赓的能力,所以要进入总参谋部,还有建立军事工程学院时,他都力推陈赓担此重职。

陈赓也不负所托,两年时间创建了哈工军,是毛主席所言的第二所黄埔军校,为我国培养大量军事技术人才。

不久之后,粟裕因病住进医院,但他不放心手里的工作,在得到陈赓承诺协助后,才安心在医院接受治疗。

然而在1957年,陈赓被诊断出患有心肌梗死,并且病情反复发作,最终不得不住院治疗。

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同一家医院疗养的粟裕,将自己的病床移到陈赓旁边。

两人从此成为病友,在医院里经常偷偷喝酒,多次受到护士责备,被列为重点监护对象。

可惜好景不长,四年之后,陈赓将军不幸离世。

粟裕悲痛欲绝,甚至一度晕倒,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前往北京,只为送好友最后一程。

陈赓与粟裕的友谊,萌芽于烽火连天的战场,成长于硝烟弥漫的年代,共同绘制出感人至深的战友情谊画卷,

这份情谊深长,历经生死考验,注定流传千古。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不妨关注留言评论呀。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