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令,关停拆除!2023年12月初,法国南部城市尼姆的上诉法院再次下令拆除一座风电场。
拆除令上明确规定时限,如果企业不在15个月内拆除风场,将被处以每日3000欧元的罚款!
短短三年时间,法国已经陆续拆除了不少风电场。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只在法国发生,美国等欧美国家都陆续开展“拆除大潮”!
说来也是奇怪,早在20世纪30年代,是欧美国家开始研究如何转变依靠煤炭的火力发电方式,想方设法利用风力进行发电。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尝试,欧美人得偿所愿。
1847年,美国的丹尼尔·霍尔(Daniel Halladay)采用航空领域中的旋翼技术,发明了第一台能够进行稳定发电的风力发电机。
至此法美德等国家开始大力建设风力发电厂。
近一百年的时间过去,当年大力开发风力发电的国家,现如今却开始和明令拆除“垃圾电”。
人人恨不得拆而快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黑夜中的“大型食肉动物”风力发电其实很简单,风机就像是大型的儿童风车玩具,当有风吹来,它依靠风力来实现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曾经人们热衷于开发风电不外乎是因为风能是无污染、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这一特性取决于风机的结构,然而它的“劣势”也源于此。风力发电机一般是由风轮、转子、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当风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三片旋转叶片组成的风轮便会开始旋转,当风轮旋转时,转子也会随之旋转。
而转子内部的磁场则会产生电磁感应,从而生成电能。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风速和电网负载等信息来调节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但你一定不知道,叶片快速旋转,人们得到了风电,与此同时,叶片也在不断“收割”一条条生命。
没错,清洁无污染的背后,风力发电机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毁灭生物多样性。
高大的风力发电机与高速运转的叶片,对于人类来说是“荷兰大风车”,是优美风景。
对于飞禽类动物,就意味着有人在空中不定时挥舞三把“大砍刀”。
这要是砍上了,可是要命的!
那这能避免吗?把发电机造到没有飞禽类动物停留的地方可以吗?
还真不行。
通常来讲,风资源条件优异的地方,多以草原牧区、山区、高原地带和沿海岛屿等地形特征为主。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这些地方远离城市,人烟稀少,同样也是很多野生生物的栖居地。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适合风资源开发的区域,往往就与生物多样性密集区域相重叠。
有数据显示,美国现存大约有5万台风力发电机,每年在这些风力发电机叶片下丧生的鸟类达到了57.3 万只。
可能你会纳闷,鸟难道看不到那大叶子吗?为什么非要自己往上撞。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这还真的不怪鸟,就算是5.0视力的人,可能也看不清。
相关测试下,当某种物体移动地非常快时,肉眼看上去会变得十分模糊,难以辨别真实轮廓。
这种现象在学术研究中被称为“运动视觉模糊”。
当风机叶片高速运转中,叶片的尖端部分会变“透明”,当看不到“大砍刀”的时候,禽类撞击事件就极易产生。
所以说,无论是把发电机造在陆地上,还是海面上,都会对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迁徙产生一定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生态系统安全。
还有相关的专家在草原风电场区域展开调研。
研究表明,因为迁徙鸟类受到风机的“杀害”,当地捕捉鼠类的猛禽数量锐减。
当地鼠患问题增加,草场遭到严重破坏,这个结论充分论证了发电机对生物链的毁灭性打击。
综合来讲,那些体型较大、繁殖速度较慢的鸟类——如秃鹰、鸨、松鸡、鹳、鹤、鹰和天鹅等某些水鸟。
受到风力发电机、电线碰撞的影响会更加严重。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极易受到影响的动物,那就是蝙蝠。
和鸟类不同,蝙蝠凭借超声波来判断方位。
但是因为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噪音,极易干扰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它们飞着飞着就“迷路”了。
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叶片,命丧黄泉。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风机转动产生的气压差,会让蝙蝠窒息。
顾名思义,三个高速转动的风机叶片,会产生尾流效应,简单来讲就是空气流动产生气压差。
当蝙蝠在被扰动的空气中穿行而过时,一旦经历快速的压力变化,蝙蝠容易憋出“内伤”,会因为肺部爆炸而死亡。
2023年5月17日,加拿大濒危野生动物状况委员会就建议联邦政府将北美冰蝠、银发蝙蝠和东红蝙蝠三种蝙蝠物种列为濒危物种。
而他们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就是风力发电机的运转。
基于风电机对生物环境的严重影响,欧美国家开始了拆除大潮。
但其实,真相不止于此。
二、曾经奉为“座上宾”,为何如今却弃如敝履?虽然在美国的IPCC调查报告中,每年因为风电机而死亡的鸟类数目能达到几十万只。
但是美国高楼对于鸟类的死亡影响率是风电机的5000多倍,就连家猫对于鸟类死亡率的影响也达到了风电机的1000多倍。
换算一下,你会更容易理解。
按照比例计算,每10000只因为人类活动而丧生的鸟类中,只有1只死于风力发电机的建设。
而且早几十年前风力发电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就已经存在,外国人有必要现在才开始“惺惺作态”吗?
其实风力发电真正“不行”的原因,没那么简单!
风力发电本身会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它发电技术的成本非常高。
再加上国外政府能源政策比较多元化,对风能的补贴、支持并不多。还有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风电这种成本高、利润少,哪怕是清洁能源,那又怎么样?
人民不会因为是清洁能源,就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
也就是说,风电的价格和投入的资金、回收成本的年限相比,短期收益实在不够看。
试想一下,风电的蛋糕就这么大,瓜分的人越多,收益就越少。
再加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长期建设、维护风力发电机组和输电线路等设施,四个字描述——得不偿失。
再加上风力发电这种清洁能源使用方式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过高,只要是“天公不作美”,风力发电的叶片就会直接停止。
供电的极不稳定性降低了欧美国家对风电的预期值,于是风电被冠上了“垃圾电”的名号,被他们逐渐放弃。
三、外国人的“草”,竟是中国人的“宝”!2020年,中国的风电发电量已经超过了4亿度电。
风电装机数量也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之一。
风力发电对中国来说,首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种政策补贴、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电价补贴等等。
还有中国发展方向由政府牵头,轻松就能募集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做到政企合一共同努力,实现风力发电的规模化运作。
最关键的是中国是煤炭大国,煤炭资源丰富,当前最主要的发电方式还是火力发电,但是火力发电会导致环境污染。
徐徐清风,湍湍流水,使用风力发电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何乐而不为之?
要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占用大量土地和资源,严重的会破坏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
但这对中国来说,也在寻找解决之法。
中国政府将风机进行叶片改造,将每台风机三支叶片中的其中一支涂成黑色。
经过监测,发现把风力涡轮机叶片涂成黑色可减少70%的鸟撞事件。
那风电不稳定可怎么解决?
其实中国风能资源极其丰富。国内幅员辽阔,且海岸线长,具有很好的风能资源储备。
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X105MW。
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对于中国来说,风能是一个巨大潜力的“宝藏”,未来还会持续加速布局风力发电。
结尾与其纠结风力发电到底是“垃圾电”还是“宝藏电”,其实并没有意义。
最关键的是,发展风能非常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国情。
毕竟从国家体制和疆域情况来看,欧美国家的道路与中国的道路注定不会相同。
而且,中国能够通过风能发电来解决能源困境,才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