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望,河西归义军的最后时刻

闲说宇俊星 2023-11-04 23:01:01
千年前西北最后的烽火

距离今天1000年前,顽强挺立于河西走廊的归义军政权正走向末路,这个挺过了吐蕃殖民统治、唐末乱世、五代乱世的西北政权正在经历最困难的时刻。而此刻他们的故国大宋没有伸出援手。

公元1023年,李元昊的父亲党项人的首领李德明决定迁都。李德明挑来挑去,选中了西平府怀远镇,更名兴州,定为新都。这里曾是安史之乱时肃宗登基处,270年前唐军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平叛。如今这里又成了一个新兴民族的龙兴之所。

这个决定至关重要,几乎奠定了西夏后来的政治格局。党项人迁都黄河西岸与贺兰山交汇处,这里土地肥沃、盛产五谷。以此为基地党项人对西北的河西走廊的其他势力不再客气,他们用不长的时间将河西走廊的回鹘和汉人势力全部清除。

7年后的1030年,挺过了唐末200年纷争的归义军即将面临他的终结。

1000年前的西北大地,党项人的势力已经蓬勃而出成了大宋继辽占据燕云十六州后的又一大边患。而此时的西河走廊上还有一支汉人势力在勉力支撑。这就是唐末反抗吐蕃成功并归附唐朝的归义军势力。在内外无援的情况下归义军苦苦支撑,最后还是陷于党项人的攻势。

张议潮统兵出行图

唐宣宗时期,沙州贵族张议潮率众起义。此时的吐蕃经过末代赞普遇刺,高原上两个赞普争位打的不可开交。其余地区也陷入了动乱,河西的汉人先后收复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并于大中五年(851)8月,遣兄张义泽奉11州户口入唐报捷。当年十一月,唐宣宗置归义军于沙州,任命张议潮为节度使。

“沙州刺史张议潮遣兄义泽以瓜、沙、伊、肃等十一州户口来献,自河、陇陷蕃百余年,至是悉复陇右故地。以义潮为瓜沙伊等州节度使。”

获得朝廷认可的归义军又于咸通二年(861)3月,从吐蕃人手中收复凉州,使归义军的势力达到鼎盛。

不过这个趋势没有持续多久,凉州很快又被吐蕃嗢末部夺取,河西再次与中央隔离。而唐懿宗显然是把归义军当成了河北藩镇,没有给予有力支持。

源源不断南下的回鹘人

回鹘人壁画

与吐蕃同时崩溃的还有蒙古高原上的回鹘人,回鹘汗国瓦解后。一批批的回鹘人涌入了南方、西南方向的沙漠绿洲。这里没有严密的组织和防御,亡国后的回鹘人终于有了歇脚的地方。停留在河西走廊,为甘州(即张掖地区)回鹘。另一部分回鹘人西迁到今天的吐鲁番(西州)一带,被称为西州回鹘。瓜州的归义军变成了两股回鹘势力包围下的一叶扁舟。

宋仁宗时期西北汉人飞地——敦煌

此时的河西诸州,蕃、浑、嗢末、羌、多种势力混杂。归义军没有来自中原的支持在一波波的南下的回鹘人面前力不能支,势力又回到起兵时的瓜、沙两地。

河西走廊上的重要城市

被赵官家忽视的河西

北宋建立的时候,河西势力依次是汉人归义军、回鹘、青唐宗哥、党项。

初立国的北宋,专注吞并富庶的南方,另一方面要防备来自北方契丹的威胁,因此,宋太祖赵匡胤像前代一样,无暇顾及各自为政的西北蕃部,只通过羁縻来追求西北的稳定。后面的太宗对西北举棋不定造成了党项人壮大、到了宋真宗也没有意识到西北的重要性,北宋的政治重心转向东南让西北汉人的地缘局势更加恶劣。

西北直面党项人的西军是难得比较清醒的部队

到了北宋第四任君主宋仁宗在位时,在一开始也没有特别注意西夏的动静,还是和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只要党项人不搞出太大的事就默认他们在西北的扩张。

但是西北边防的大臣张亢看到了西夏继承人李元昊不是等闲之辈,同一时期他屡次向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张亢在镇戎军当通判(治今宁夏固原)。镇戎军是对夏前线重镇,天天和党项人接触。他上言皇帝,提出预警建议:一定要注意西夏未来的储君李元昊。

“其子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随之,张亢向朝廷上西北攻守之计,“凡数十章之多”。只可惜当时朝堂上对此并不重视,直到西夏的李元昊称帝才缓过神来。

李元昊的野心远远超过他的父祖。

日本人借用李元昊的嘴说出了他们想对中国起而代之的想法

夹杂一点点题外话,日本小说和电影《敦煌》里描写了当时旨在称霸河西的李元昊,不过日本人笔下的李元昊和历史形象有点差异。这书中李元昊其实是日本人自己的投影,电影里面李元昊创造西夏文这一段可以很好地反应日本人所暗想的。只要后来者强大了,对前辈赶尽杀绝,取而代之又如何。这样看的出日本列岛对于取代中华的野心一直都有。这种野心被日本假借李元昊的嘴巴说了出来。

河西走廊的列国纷争

西北的土地上到了唐末已经成了列国纷争的局面,不单单有汉人的政权,回鹘人和吐蕃残部也是重要的力量。唐庭的猜忌让河西汉人很难得到母国的政治背书,这使得没有外援的归义军政权很难统合所有力量。

张议潮之后,河西的汉人政权归于曹氏。中原陷入五代乱世时,这里的汉人和回鹘、党项吐蕃等部一直在激烈的争夺生存空间。

这段时间归义军先后向后周、北宋等中原王朝遣使建交。如此顺位历经曹氏七代。五代时期河西汉人政权还比较稳固,但是沙州回鹘势力已十分强大,成为了归义军的肘腋之患。瓜、沙两地的能养活的农业人口不多,没有从中原腹地来的移民注定无法和能得到草原和西域人力补充的回鹘人。

更糟糕的是这期间河西走廊最东端的党项人崛起势头强势,成了河西汉人新的隐患。由于宋太宗的一系列失误,党项首领李继迁不断的在宋军的围剿中壮大,并在此过程中逐渐统一了党项各部。这支从商周时代就散居的羌人部落10、11世纪之交成了西北不可小觑的势力。接下来他要对他的邻居,甘州回鹘人下手了。

电影“敦煌”中回鹘王之女,亡国后要自杀殉国

不过党项人和瓜州汉人还隔着甘州回鹘、凉州嗢末与青唐宗哥。1002年李继迁攻陷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不久西夏开国太祖李继迁在与吐蕃人作战时中箭,不久去世。他的儿子李德明继位,他继续父亲向西开拓的战略,举兵西进,兼吞河西,并将毕生精力贯注于此。这个时候的李德明外交打的一手好牌,辽国和宋都承认了他西平王的称号,默认他对西北的兼并。

党项人向西攻掠土地

这个时期,李德明李元昊父子两代人六伐甘州,一次次的消耗甘州回鹘。终于在1028年,李元昊攻破张掖,一举消灭甘州回鹘。

西夏人攻占甘州,河西的各个割据政权进入亡国倒计时

不久李元昊领兵折返,攻克了凉州。回鹘残余势力只能向西和沙洲回鹘人合势并在1030年杀死最后一任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

归义军百年的坚持终于化为乌有。不过拿下瓜州的回鹘人也没喘息多久,就被西夏部队一波带走,河西走廊的列国纷争结束了。

正是宋廷的西北地区的绥靖让党项人肆无忌惮的扩张,当时宋庭还要求诸部各守疆界。但是对西夏劫掠凉州、袭击甘州视而不见。终于李元昊称帝,还选了中华文明开端的“夏”作国号,大宋迎来史诗级别打脸。

归义军最缺的是什么,来自中原母国的支持。他们在每个历史节点都做到了自己的极限。河西的沙漠绿洲只能养活不多的农业人口。这里的汉人不是多数归义军收复凉州也只能动员七千人。收复整个河西走廊不仅仅是壮举更是奇迹。

河西走廊的绿洲

中原衰弱,对于边缘地带的人民真的是灾难。

唐懿宗猜忌归义军连节度使都不愿意下发,归义军收复凉州后唐懿宗拒授河西节度使旌节、但是召张议潮入朝为质,命他遥领归义军节度使、其侄张淮深只能僭称河西节度使。

前来接管的唐军没多久就把凉州丢了。

后来的宋朝对党项人又是招抚又是册封,而西北孤悬的汉人飞地却不管不问。

敦煌城破时,僧侣抢救古文经书

经书藏于洞窟中

归义军一片赤诚,只是唐末五代和宋的君主要不对他们心有猜忌,要不力所不逮,要不不闻不问。这支政权自唐末坚持了近2百年多代人,终于归于尘土。他们的事迹被埋葬在莫高窟的石壁下,直到20世纪初被人发现。

道士塔

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第16窟积沙时发现了封存于墙壁后的秘密,这就是著名的敦煌文书。

莫高窟

敦煌文书是20世纪中国考古界的大事,只可惜蜂拥而至的各国强盗把数量最多和最有价值的文书和壁画全部掳走了。很多文物在转运过程中被损毁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过目前从各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馆藏的文物中我们能看到8世纪河西陷落于吐蕃,到归义军崛起再到河西走廊再次被党项人攻陷这200多年,西北的人民如何在异族政权压迫下顽强求生的历史。这其中还有不少8世纪前古籍,是了解1000年前河西走廊各民族文化、经济、历史宝贵遗产。

张议潮年轻时手抄《封常清谢死表闻》

其中一份张议潮年轻时手抄的大唐名将封常清《封常清谢死表闻》,恨不能做尸谏之臣,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再引忠义之士为国平寇守疆。

年轻的张议潮感慨自己不能为国除贼,将吐蕃势力驱除。自此开始了十余年的蛰伏。终于抓住机会一举光复河西,从此披发左衽的和河西人民重披汉家衣冠。

放妻书,唐代的离婚协议

敦煌文书记录的医药学文献

之后的岁月里,河西政权一直在整理各种流落民间的典籍。按照中原王朝的制度管理河西,还留下了海量的田亩税收、医疗、教育、礼仪制度的文档。直到今天敦煌的文档还在被大量的学者研读。

河西人民生前守护着中华衣冠,死后将文字典章留给后人。建立了一条跨越千年的桥梁让后世的人们依然能见证中华文明从未断绝的文明之光。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