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2016!药见底了吗?

白刃行式 2024-08-10 10:16:36

最近,医药又跌到了2016年,而且出现了一些企稳的迹象,略有放量!

现在的中证医药,不仅低于2016年熊市最低点,也低于2018年熊市最低点,我们不禁要问,药还行不行了?

从估值水平来看,中证医药的估值只有25.74倍,处在历史估值的4.6%,也就是说,现在的估值比2009年以来96%的时间都便宜。要知道我们面前可是汹涌澎湃的老龄化,25倍估值着实不算高。

如果按照PB(市净率)来算,那就更便宜了,整个医药的市净率2.71倍,几乎是历史分位点的最低点。

问题来了,便宜自有便宜的道理,中国医药到底怎么了?是以前给的太贵?还是现在给的太便宜?

1,医药到底怎么了?

很多人想必都想知道,医药的赛道明明这么好,为什么表现的那么差?

其实,跌了无非就2个原因。要么就是估值,要么就是盈利。

投资医药,一直有4张大饼。

第一张大饼是老龄化人口,大家都说人口老龄化以后,需求会快速增长。

第二张大饼是消费升级,以前大病扛,现在有钱了治病花的钱就多了,整体消费会增长。

第三张大饼是国产替代,以前的高价药,现在中国企业也能卖了,那可不就是开香槟了吗?

第四张大饼是出海,企业出海无疑中扩大了企业的收入。出海会摊平研发成本,扩大规模效应。

这四张大饼有没有用?有!逻辑上也非常严丝合缝,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相信。

但,过去,这个逻辑的底层有缺陷。

第一,人口老龄化尚未兑现。2016年,全国卫生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79.3亿次,2023年,这个数据是95.6亿次,增幅比较有限。

第二,出海受限。美国率先开始打击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药明康德等企业被重点打击。

第三,消费降级。想象中的消费升级没有来,反而出现了消费降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居民的消费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国家医保基金缺钱,政策面以集采、医药反腐为代表,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前两个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能力不足,这是根植于中国产业升级的大格局。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新的还没有起来,旧的已经去了,老百姓赚钱变慢了。就像那句名言说的一样,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下行万事不顺。

2,投资还药不药?

前几天听别人说,最近暑假各种补习班又借尸还魂,3年前被一纸教培禁令击倒的教育又死灰复燃了。

这件事说明,在必须消费领域,短期的政策根本无法改变长期趋势。人会老,老了会生病,生病需要吃药,这是生物学的确定性。

所以,医药的未来是确定的,不仅仅是人数的增加,也有消费需求的扩张。

哪怕是实际的消费能力不变,消费结构也会发生转移,从而增加医药的消费。现在家庭,最大的开支是房贷的开支,那么等房贷慢慢还完以后,这部分资金就会转移出来。

未来,住房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将会提升,医药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会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大趋势。

这就能够保证医药具有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速。但,真正能够给医药提供长期增长动能的还是产业升级。

说到底,老龄化保证的是医药的底线,而产业升级的结果,决定医药的天花板。因为医药本质上也是一类消费,它的天花板取决于消费者的赚钱能力。

所以,关于医药要不要投资,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回到了那个大问题——中国的产业升级能不能成功?

3,医药有没有见底?

判断医药有没有见底,我们不仅要看医药本身,还要看替代品的情况。

现状是医药的前景很好,估值比较低,继续向下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是一个比较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现在的资金,都跑去买红利,买债,本质上就是一种追逐确定性的表现。一旦其他板块的确定性机会扭转,那么医药就会迎来反转。

先来说说债券,十年期国债利率从年初2.7%下跌到2.1附近,中证全债今年已经涨了5.48%。还是比较猛的,买债基的人吃的满嘴油。

最近一段期间,央妈动作不断,对于长期利率下跌过快有意见,债市估计会略有调整。但是,这对资金来说还不够,只是小调整而已,还不足以改变资金的态度,让资金重回股市,可能还是要宏观面扭转预期。

再来看看红利,目前红利策略虽然整体上的股息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处在高位,比如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仍然高达5.36%,这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特别是现在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已经不足2%的情况下。

所以,哪怕医药现在的价格比较低,但相比较债基和红利而言,在宏观没有扭转的情况下,医药仍然不具备反转的条件。不过,鉴于医药已然处在绝对低估值状态,下跌空间也比较有限了,定投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2 阅读:680
评论列表
  • 00 4
    2024-08-11 08:37

    1448点见!

  • 2024-08-11 19:44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