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气泡病、烂体病、肝胆病的症状表现,罗非鱼的常见病及防治

易运无 2024-08-16 09:46:44

罗非鱼气泡病、烂体病、肝胆病的症状表现,罗非鱼常见病及防治,罗非鱼病害的防治,罗非鱼病汇总,罗非鱼常见病大全,罗非鱼气泡病、烂体病、肝胆病的致病原因?怎么预防用什么药?

罗非鱼在养殖的过程中也会有疾病的出现,所以我们要知道罗非鱼的一些常见的疾病以便预防。下面跟祺茂堂生物小编一起来看看,罗非鱼的常见疾病(气泡病、烂体病、肝胆病)的症状,原因和防治,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罗非鱼常见病汇总

1、罗非鱼气泡病

从症状表现看有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表现为肛门发红,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炎。后者表现为病鱼体表呈斑块状溃烂,鳞片脱落,肌肉外露,严重时可溃烂成洞穴状。

气泡病是鱼类夏花养殖阶段的常见病,是因为水体中的溶氧过饱和,使水体中出现大量细微气泡,被鱼苗或夏花鱼种主动或被动摄食后,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

病鱼的肠道会出现气泡,或体表、鳃上附着着许多小气泡,使鱼体上浮或游动失去平衡,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

2023年12月,笔者在海南的一口罗非鱼标苗塘发现一例气泡病病例,通过现场的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气泡病得到顺利解决,现把诊断及治疗情况与大家分享如下:

标苗池基本情况:经测量后基本数据如下:罗非鱼标苗池13.4亩,水深1.2米,60万鱼苗,发病时鱼苗为1.05克/尾。

病症发现:早上巡塘过程中,发现标苗池的下风口有数条死鱼,绕塘观察发现十余条死鱼苗,并发现一些鱼苗游泳不正常在水面打转。

根据此特征将病症锁定在气泡病、亚盐中毒、寄生电病。为了确诊病症我们制定了“检测水质一检测死鱼一检测活体病鱼”的诊断步骤:

★水质:现场采用哈希的HQ40d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检测246#池塘水质情况,氨氮为0.2mg/L、亚盐为0.01mg/L、溶解氧为20.82mg/L。其氨氮和亚盐含量均在适度范围,可以排除亚盐中毒病症。

另外该水塘的溶解氧为过饱和状态,标苗塘的鱼苗仅有1.05克,这种状况下,罗非鱼是比较容易发生气泡病的。

★死鱼:对死鱼的体表和鳃部进行重点镜检,没有发现寄生虫附着,可以排除寄生虫病症;对池塘中漂浮的死鱼进行观察,头部鳃盖、鳍部和体表布满小气泡,这是气泡病的主要特征,养殖户朋友们可以根据此特征来判断是否为气泡病。

★活体病鱼:对水体中的病鱼进行观察,头部朝下尾部朝上在水中打转;仔细观察罗非鱼的背鳍和尾鳍粘挂微小的气泡。

重点镜检其鳃部、背鳍和尾鳍,发现血管中充斥着气泡,严重阻碍了血液流动,这是气泡病的又特征。

解剖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可见较小鱼体体腔内、肠腔内和鳃血管中有气泡,有的因栓塞而亡,基本可以确诊为气泡病。

2、罗非鱼烂体病

烂体病即皮肤溃烂病,是罗非鱼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的一个亚种。该病主要是由于越冬期放养密度过高、水温不稳定、水质腐败及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常并发水霉病。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

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中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它对健康鱼难以感染,但是当鱼体受伤或者养殖环境条件恶化使鱼体抗病能力降低时,该病就可能入侵。

病菌侵入鱼的躯干部、头部和鳍等处后,侵入部位发炎充血,发生溃烂,最后致鱼死亡。病鱼充血溃烂,无特定部位,可遍及全身。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块状病灶,严重时可烂成洞穴状。

每年3~8月月是罗非鱼苗种标粗的时间,但这段时间天气常常不稳定,易出现阴雨,阳光不足等情况,导致罗非鱼苗烂体烂尾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拉网过筛等操作不当,罗非鱼苗易大量死亡。

将病重的鱼捞出进行观察和解剖,患病较轻的尾鳍散开糜烂、尾部鳞片脱落,个别头部发白、嘴部溃烂,严重的整个尾鳍烂掉,尾部溃烂至身体的三分之一。患病鱼体普遍体色变浅,黏液增多,鱼鳃分泌黏液增多。

内脏解剖大部分鱼肠道无食物,肝、胆、脾、肾正常。取鱼鳃进行显微镜检查,鳃上黏液增多。鳃丝中有少量小车轮虫。

发病原因是多雨季节,温度已较高,阳光不足,易导致细菌滋生,加上水质酸碱度较低,亚硝酸盐偏高,导致二口鱼塘的鱼苗都发病。病前鱼塘曾拉网出鱼苗,拉网后鱼苗机械损伤没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大量死亡。

3、罗非鱼肝胆病

当罗非鱼已经发生肝胆病,有的还并发了其他病害,这个时间的症状就叫肝胆综合症(有的人称罗非鱼细菌性综合症),如果对病体作细菌分析就会发现有链球菌、迟缓爱德华菌、柱状屈挠杆菌、气单胞菌等等。

病鱼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升高, 抗应激能力下降,尤其高温季节还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脂肪肝病变的商品鱼,不但腹部膨大影响外观品质,而且肌肉脂肪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导致其营养价值降低。

对病死鱼解剖后可见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特征,通常肝脏变大,呈土黄色,颜色变淡或苍白,或黄红斑块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绿肝,严重时肝脏用手捏后易碎,放入水中易散开,没有肝应有的韧性和光泽。

肝囊明显肿大1-2倍,胆壁变薄,胆汁颜色变深绿色或者墨绿色,严重者变为无色,或胆囊充血发红;肠道内无食或少食,有的同时伴随脾脏肿大。

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尾鳍发黑边沿发白,鳃丝水肿,发白或烂鳃,如果是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这类鱼通常喜欢趴底不动,甚至有突眼的现象。

鱼出现这一类病虽然不会大批量的死亡,但对鱼的生长极为不利,所以在养鱼过程中也不可忽视。

要想很好地防治这种病,还得先弄清这一类引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引起鱼的肝胆功能异常:

①过量投喂:如果长期过量投喂,特别是过量喂一些高蛋白的料,蛋白质超过鱼体需要量时,蛋白质在鱼体内被转化成了脂肪,堆积在肠道及肝脏周围,会导致肝脏脂肪积累过度、加重肝脏代谢的负担而引起病变,这个就是常说的脂肪肝。

②饲料质量差或是变质:配合饲料由于经过高温高压后,原料中所含的维生素等遭破坏损失较多,各类维生素普遍缺乏或者比例失调,如果长期喂这一类饲料很可能会引发鱼的肝胆异常。

另外饲料霉变、饲料脂质氧化等这些都会对肝脏的正常代谢有很大影响,如果长期投喂这霉变或脂质氧化的饲料,同样会使鱼的肝脏发生病变。

水质不良或是用药过重、过频:这些情况很容易引起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鱼如果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鱼的肝、胆就得不停地来解毒,时间一久会引起病变。

鱼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鱼饲料氧化酸败的脂肪所产生的醛类物质具有很大的毒性,对鱼肝脏的损伤很大,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草鱼摄食氧化酸败的脂肪后肝脏、胆囊肿大,鱼死亡率增高。发霉、受潮的饲料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及硝酸基化合物等引起肝病。

人为地加快鱼类生长速度,必须提高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对于天然食性属草食性的草鱼而言,素食性的鱼类如果让它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脂肪过多,超出了它机体的代谢能力。

久而久之由多余的蛋白质转化合成的脂肪、糖类转化的脂肪和饲料中本身的脂肪一并沉积在肝脏、肠系膜和肌肉中。

尤以肝脏最甚,形成脂肪肝,造成肝脏损伤和代谢障碍,进而形成罗非鱼的肝胆病、肝胆综合症。

二、罗非鱼气泡、烂体、肝胆病的防治

1、合理的投喂,并保证饵料的新鲜和质量,杜绝投喂劣质料和变质料。这个是关键所在,在喂鱼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理且质量合格的饲料来喂,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来选择不同蛋白含量的饲料来喂。

2、定期用海得宝来调水质,特别是当水体过老而出现蓝藻时或是用药后,要及时用海得宝来改善下水体环境,如果蓝藻过多的话其死亡之后会分解出一种对鱼有害的毒素。

海得宝采用高活性最新菌株:噬菌蛭弧菌、粘红酵母、免疫多糖、促生长因子等,可以效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强水体溶氧与稳定性,保持水体活性与良好水色,优化水体环境。

抑制弧菌生长的能力强,通过溶解或抑制致病菌、诱导自溶和破坏细胞膜等方式灭杀弧菌,维持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

每亩每米用10-20毫升,每隔7-10天左右用一次,直接用本塘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3、定期拌药饵,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可定期在鱼的饲料中拌一些护肝的药物如中草药五黄粉(大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等),以促进肝脏本身毒素的清除。

改善水体水质,保肝护胆。本品适用于海、淡水养殖的水产动物,对水体以及水产动物(鳃、体表等)组织致病菌有抑菌、灭菌、抗病毒作用。预防水产动物由病菌引起的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腐皮病、肿嘴、吐肠、暴发性出血病等;

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1g,兑水搅拌,全池均匀泼洒。用法二:每1kg饲料添加本品2-3g,与饲料均匀搅拌后投喂。

4、饲料搭配合理,如果是杂食性或草食性的鱼类,在高温季节时,可减少颗粒料的投喂比例,增加天然饵料或草料的投喂比例,因为天气热时多喂这些草料的话有利于体内的一些毒素排出,而少喂高蛋白的颗粒料则可减轻肝、胆的负担。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