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发了洪水,将河上一座明代的15孔桥冲毁了三个孔,当地官员有的忙着赈灾,有的忙着修河堤,但一位官员灵机一动,捐出了一年工资铸造了一柄三千多斤的大宝剑插进了河道……但很快,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1988年春,山东老农在泗河挖河沙时,挖到了一把长达7米的大铁剑,就在村民们因为挖到了上古神器而大惊失色时,科学家赶来:“这是‘天下第一剑’”……
这把在泗河河底挖出来的大宝剑在十里八乡都引起了轰动,渐渐地,“挖到龙脉”“这是镇妖剑,挖出来就要倒霉”“这是定海神剑”等传闻满天飞。考古部门得到了消息后赶来,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众人一起动手,将宝剑完全挖了出来,但十几个人来搬,却分毫不动……经过考古人员检测,这把铁剑长7.5米,重3080斤!虽然剑身早已锈迹斑斑,但气势不减。
这么大的剑,到底是何等的壮士才能挥动?难道真的是上古神仙用的法器?为了对宝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考古人员对大宝剑进行了基本的清洗和除锈,这一下不得了,真的在宝剑上发现了睚眦图案和铭文:“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这样一来,这宝剑的来历就明显了,这铭文已说明,这把剑是在康熙丁酉二月,公元1717年,由兖州府的知府金一凤铸造的。金一凤是山阴人(现浙江省绍兴),他是当时的兖州知府。 但这位金知府为啥要铸造这样一柄大宝剑呢?劳民伤财,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就在众人毫无头绪的时候,查地方志,寻访当地老人等考古常用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了线索,而《滋阳县志》中,还真的记载了这柄大宝剑!原来,这大宝剑的故事,还得从泗河说起。泗河发源于泗水县东60里的陪尾山,流经兖州的城东城南,它既润泽了沿岸世代百姓,也带来了众多水患灾害。
在古代,人们自然而然认为,一条河发水患,就是因为水底有恶兽作乱,于是出现了样式多样的镇水之物,例如颐和园的铜牛、沧州铁狮子、犀、狮子、犴、蚣蝮等镇水兽像,也有以治水专家李冰、乐山大佛等为代表的镇水人神像,还有广安白塔、九江锁江楼等塔楼类镇水建筑以及剑、镬、枷等镇水器物,每一个种类背后都蕴含着独特且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据《滋阳县志》记载,在兖州城南的泗河上,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桥,古称“鲁国石虹”。南大桥长约300余米,桥身上有15个桥孔。康熙五十年,即公元1712年夏,泗河洪水暴涨,不仅冲毁了大量农田,造成灾殃一片,还冲坏了这著名大桥中间的3个桥孔。
兖州知府金一凤征集民力修整加固大桥,并捐出了一年的俸禄,聘请能工巧匠,用分铸法铸造了三丈铁剑祈求去斩杀“泗水恶蛟”。只可惜,这大宝剑虽然被赋予了“职责”———镇水驱邪,但第二年泗水更加汹涌,大宝剑不仅没有斩杀蛟龙,反而在滔滔洪水中“打了水漂”,不知道被冲到哪里去了。直到300多年后,由当地的老农用锄土铁锹刨了出来……
这宝剑虽然没能成功斩杀恶蛟,但也代表了中国百姓“人定胜天”的自然观和丰富的习俗,而这把几千斤的大宝剑还是当时铸造工艺的良好代表。后来,宝剑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珍藏于山东兖州博物馆,并有了天下第一剑的美名。
如今看这把宝剑,总能感受到金知府的可爱和局限,作为一方父母官,在当地发生水患后,知府能投身赈灾,忙于修桥,还节衣缩食铸造了大宝剑,但这样一个人也算尽自己所能在做好事,但这样的人,却走不出历史和地理的局限,铸造一柄三丈的宝剑倒不如修河堤、通水道、赈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