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北大硕士隐居深山,富豪同学驱车探望,见后大哭:要钱和我说

冷秋月啊 2024-11-26 15:22:3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首出自陶渊明之手的《饮酒》,字里行间是诉不尽的归隐田园的决心与超脱世俗的渴望。

即便在遥远的古代,文人骚客想要做到这一点都是不容易的,就更别提对现代社会越发依赖的普通人。

现代人每每厌倦了嘈杂的城市生活,不少人都会来到乡野之地小憩几天,但这种放松一定是暂时的。

抛开人们是否愿意离群索居,诸多生活必须条件都已经是闭塞地区难以满足的存在。

可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人,那就是昔日的北大硕士王青松。

身为70年代末的寒门贵子,他的人生不缺努力更不缺好运,凭借知识改变命运、收获财富的他,从大山中走来却又选择回到大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2011年,就在富豪同学驱车探望王青松之际,眼看昔日玉树临风的大才子居然成了乡野村夫的模样,一度大哭着表示“要钱和我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追名逐利时,他曾大放异彩

在追逐名利的舞台上,王青松曾是那颗最耀眼的星。

1957年,他出生在河南洛阳新安县的一个普通农家,家境的贫寒并没有限制他的志向,反而激发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

1974年,王青松凭借出色的记忆力和卓越的成绩,被破格提拔为信阳地委的机要员,这在当时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1979年,随着国家恢复高考,王青松抓住了这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政系,开启了他的学术之旅。

在北大,王青松不仅在学术上大放异彩,更在个人发展上迎来了高峰。

1983年,他以卓越的成绩考取了北大法律系研究生,这一跃让他从农民的儿子变成了北大的骄子。

硕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成为了北大的一名教师,这在当时是极为荣耀的身份。

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他还在爱情上有所收获。

当年的养生课堂上,一位气质出众的北外毕业生张梅被王青松的才华所吸引,两人一拍即合,不久后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段姻缘,不仅是两颗心的结合,更是两个灵魂的共鸣。

他曾迷茫惆怅

在王青松的学术生涯和个人成就达到顶峰之时,他的内心却开始了一场深刻的挣扎。

19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追求的浪潮,但王青松却发现,尽管自己在学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物质生活也相对富足,内心深处却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空虚。

他开始质疑,一个人的价值是否仅仅在于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积累?生活的真谛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思考中,王青松的生活轨迹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他开始减少社交活动,更多地投入到对哲学和宗教的研究中,试图在古老的智慧中寻找答案。

在此过程中,王青松的妻子张梅成为了他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伙伴,他们的关系在这一时期变得更加坚固。

1995年,王青松决定进一步深入学术领域,他选择了汤一介教授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希望能够在哲学领域有所建树。

尽管王青松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由于他之前开设养生课程引起的争议,以及汤一介教授认为他对于世俗名利的追求过多,可能难以在哲学领域达到高的成就,最终拒绝了他的申请。

这件事对王青松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命运转折时,他曾义无反顾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青松和妻子张梅一起来到河北与北京交界的山脉度假。

那里的宁静和自然的美深深地触动了他们,两人随即租了十几亩地还有一座房子,每到节假日就会去那里居住。

在这片山野之中,他们找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满足。

1998年,张梅做出了一个决定——从北大离职,开始了隐居生活。

紧接着,2000年,王青松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彻底投身于他们的隐居计划。

这个决定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学者会选择放弃一切,去追求一种看似倒退的生活方式。

然而,对于王青松来说,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一次心灵的重生。

他和张梅一起,承包了当地2500亩土地,开始打造他们的世外桃源,在那里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种植了瓜果蔬菜,养殖了牛羊鸡鸭,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事实上,如此离群索居下的隐居生活,条件十分原始,没有现代便利设施,甚至连电力都是一种奢侈。

夫妻俩追求自然生活的决心几乎到了严苛的程度,他们拒绝使用任何化学制品,甚至洗发水和洗洁精都被草木灰和皂荚替代。

最为人搞不明白的是,他们的儿子小宇竟是由王青松在家中亲自接生的。

在后来,张梅也说过,当年促使他们彻底离开人群是因为孩子,他们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无污染的成长环境。

为子计深远,他仍气定神闲

随着小宇渐渐长大,教育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夫妻俩面前。

作为父亲,王青松深知教育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他开始为小宇的前途和教育问题深思熟虑。

2011年,小宇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王青松和张梅决定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

他们意识到,尽管他们能够给予孩子爱和关怀,但孩子需要更广阔的世界,需要了解社会的规则和科学的奥秘。

这个决定意味着他们必须重新与外界建立联系,让小宇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知识和人群。

消息传开后,外界对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一位与王青松关系不错的富商同学,得知他们的情况和松动与外界联系的心后,驱车数百公里来到山中探望,一路曲折。

这位富豪同学看到王青松和张梅简朴的生活灰扑扑的样子以及他们的儿子小宇,不禁感慨万千,甚至流下了眼泪。

只见他紧紧握住王青松的手,激动地说:

“你们为什么要吃这种苦,你们如果需要钱,需要多少和我说,我给!”

面对老同学的好意,王青松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感谢了同学的关心,但婉拒了经济援助,王青松认为,尽管他们的生活简朴,但他们拥有的是内心的富足和精神的自由。

他们追求的不是物质的奢华,而是生活的本真和心灵的宁静。

他告诉同学,他们的生活虽然与世隔绝,但并不缺乏,他们拥有的是城市中难以找到的平静和满足。

面对千夫指,他仍初心不忘

当王青松和张梅决定让儿子小宇接受正规教育时,他们的生活开始悄然变化。

小宇这个在山间长大的孩子,开始了他的城市求学之旅,而王青松和张梅则在坚守初心的同时,逐渐适应着与外界的交流。

同时,小宇的生活技能也让人印象深刻,在山中长大的他,早已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他能够独立完成许多城市孩子难以想象的任务。

比如修理简单的家用物品,或是在野外生存技能上,这些技能让他在校园生活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自立能力。

而对于王青松和张梅来说,他们的生活也有了新的内容。

他们开始通过农产品合作社,将自家种植的绿色无污染粮食销往城市,这一举措不仅为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也让他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和尊重。

他们的故事,通过合作社的渠道逐渐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他们的农产品也因此变得供不应求。

尽管生活发生了变化,王青松和张梅依然保持着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他们在山中的生活依旧简朴而充实,每天的劳作与收获依然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让不少人对他们从质疑转为刮目相看。

有人说,王青松和张梅的选择不是对现代生活的逃避,而是一种对生活多样性的探索和尊重,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压力时,依然可以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信念,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