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对年羹尧有多好?他的家庭教师不需要考试,直接给庶进士

岑岑说历史 2024-10-25 05:22:36

雍正二年十月初五,朝廷举行传胪大典,向天下公布殿试的进士名单。

十月二十,雍正下了一个圣旨“钦赐举人张泰基为进士”。 而这个张泰基根本没有参加殿试。

十一月初十,下令将雍正二年录取的进士中挑选四十人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 其中就包括张泰基。

雍正三年四月,雍正元年选的庶吉士已经学习结束,皇帝特旨,张泰基也随同一起散馆,担任直隶河间府景州知州。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操作。

背景

先简单解释一下,雍正年间的科考制度。 首先是礼部举行的会试,由各省的举人们参加。 通过者为贡士。 淘汰率非常高,平均参加考试的有近1w人,通过者为300人左右。

其次再参加皇帝组织的殿试, 殿试不淘汰人,只负责排名。 通过者为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

殿试过后,很快还会有一次朝考。 由这次考试成绩为主决定进士日后的命运。 优秀者大约每年30名,进入翰林院学习。 学习三年后根据成绩留一部分在翰林院成为翰林。成为翰林后,基本就是前程似锦了。明代甚至有非翰林不得入相的说法。 成绩较差者发配州县。 但是这个三年学习不是定值,经常缩短。

曾国藩的殿试成绩就非常差, 三甲中的四十二名,同进士出身。他一生都为这个耻辱。他说他后续的朝考成绩非常好, 一等第二名,顺利进入翰林院,后面十年九升,非常快的就成为从二品的礼部侍郎。

而上面提到的张泰基,他是会试失败没有通过,也没有参加殿试。 那么他是怎么实现让皇帝下特旨的呢?

其实在清代,皇帝用圣旨干预科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有人礼部的会试没有通过,皇帝直接让他通过参加殿试。 有人有其他安排没有参加殿试,皇帝也可以直接下载,给予他殿试的名次。

而这个张泰基,皇帝一开始没有管他,直到传胪大典的十五天,才将他补入名单。 这十五天内发生了什么?

原因

这一切和一个神秘人物有关,年羹尧。

我们看看年羹尧当时的活动。

雍正二年十月初五, 新进士传胪

雍正二年十月十一日,年羹尧第二次抵达北京。

雍正二年十月二十日, 钦赐张泰基为进士

雍正二年十一月初十,授张泰基等为庶吉士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年羹尧离开北京

再看看张泰基自己怎么说的。

年羹尧倒台后,雍正下旨,要求天下以前攀附年的大小官员自己交代。

张泰基也给自己做了一个辩护:

雍正元年,年羹尧第一次进京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听说了臣的名字,要求臣去他们家当西宾,教授他的儿子。 当时年羹尧的威名正盛,臣不敢拒绝。 雍正二年,年羹尧再次入京后,听说臣会试落榜,就把臣的名字加到军功单里, 后来皇帝看到了就下特旨加入了进士名单。。。

很明显了,就是年羹尧给他走了后门。

后续

事后雍正并没有放过他,立刻将张泰基革职,但并没有进一步处理,也没有剥夺他的进士身份。 第二年雍正四年,张泰基去世,时年68岁。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