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913年,“阿王府”内,“蒙古亲王”阿穆尔灵圭和和妻子,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镜头中,这位年轻的“蒙古亲王”身材高大,外貌俊朗,身着一身清廷亲王服饰,英姿飒爽的目视着正前方,而她身旁的女性,则是他的妻子,只见“蒙古亲王”阿穆尔灵圭的妻子容颜秀丽,穿着一身华丽的服饰,十分端正大气。
“蒙古亲王”阿穆尔灵圭和和妻子的合影
“蒙古亲王”阿穆尔灵圭身份珍贵,显赫,他的父亲是晚清“内大臣”那尔苏,祖父是蒙古王公大臣伯彦讷谟祜,曾祖父更是清末标志性人物——僧王僧格林沁。
这僧王僧格林沁在晚清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湘军主帅曾国藩并称为“南曾北僧”,深得道光帝、咸丰帝以及慈禧太后的赏识和信任,有着晚清“国之柱石”之称。
僧格林沁年轻入京时,不显山不露水,在清廷皇宫中担任侍卫一职,然而时来运转,他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赏识,被提拔为正白旗蒙古都统,跻身于清廷的朝廷之上,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后,他的第四子奕詝承袭帝位,是为咸丰帝,咸丰帝坐上龙椅后,对于僧格林沁依然予以重用,将其封为御前大臣,署銮仪卫事。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僧格林沁被委以重任,督办京城巡防事宜,并率领清廷八旗军在咸丰三年与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展开麓战,在这次与太平军将领的直接对话中,僧格林沁笑到了最后,不仅重挫太平天国北伐军,还使得清廷的八旗军经过此战重振声威。
而在后续的日子里,僧格林沁逐步成为了太平军将领的劲敌,在与太平军的战事中,胜多负少,成为了太平军将领极为忌惮的清军将领。
僧格林沁
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当时担任镶红旗汉军都统的僧格林沁坚持主战,抗击入侵的英法联军。
为此,咸丰皇帝便命僧格林沁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做好备战准备,不久后,大沽口保卫战打响,英法联军出动战舰硬闯大沽口,面对英法战舰的入侵,僧格林沁当即下令开炮对英法联军军舰进行炮击,击毁英军战舰三艘,迫使英法联军的战舰不得不狼狈地撤走了。
但是英法联军的指挥官们怎会善罢甘休,他们集结重兵,卷土重来,在火炮和战舰的掩护之下,他们最终攻占了大沽口,而僧格林沁则只能够率领败兵退往通州。
天津城和北京城失去了大沽口这个防御屏障后,英法联军一鼓作气攻占天津和北京,并在八里桥一役中,将僧格林沁引以为傲的八旗军打的是溃败而逃,战后,咸丰帝迁怒于主战的僧格林沁,免去了他的郡王爵。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860年,直隶、山东等地区爆发捻军起义,咸丰皇帝将被革去郡王爵的僧格林沁重新启用,命他作为清军主帅,率领清军奔赴山东,清剿捻军。
在随后清剿捻军的战事中,僧格林沁与捻军互有胜负,并没有像与太平军作战时,取得一边倒的绝对优势。
1865年,僧格林沁率清军追击捻军,在山东曹州这个地方,遭到了捻军的伏击,结果,在率军突围时,在一块麦田中,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捻军士兵斩杀于此。
僧格林沁在此战中战死后,清廷上下无不哀痛,当时的同治皇帝为其辍朝三日,吊念于他,并下旨准许僧格林沁长子伯彦讷谟祜承袭亲王爵,并赏其“博多勒噶台”王号。
后续,伯彦讷谟祜以及他的长子那尔苏双双亡故后,那尔苏的长子,年仅只有6岁的阿穆尔灵圭承袭了蒙古亲王位,成为了“僧格林沁王府”的第四任主人。
阿穆尔灵圭自幼聪慧,颇有慧根,先后攻读蒙汉文10余年,逐步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并且擅长诗词书法之人。
阿穆尔灵圭长大成人之后,清廷将其任命为崇文门监督,予以重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作为“蒙古亲王”的阿穆尔灵圭为了振兴旗政,便兴办起了教育和实业,首先,他在马兰屯,兴办了一座官办学堂,命名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旗立第一小学校,这所小学的兴办和修建为开辟科左后旗文化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穆尔灵圭
其次,阿穆尔灵圭为了振兴本旗畜牧业,创办了一家畜牧实业公司,这家畜牧实业公司虽然仅仅只是开办了几年时间,但却对恢复并振兴当地的经济作出了必要的贡献。
辛亥革命后,伴随着满清政府统治的逐渐瓦解,外蒙古的王公贵族们与外部势力相互勾结,企图独立,而作为蒙古亲王之一的阿穆尔灵圭在获悉这个情况后,十分愤慨,他当即致电外蒙古的王公贵族们,表明自己反对他们与外部势力相互勾结,企图独立的行为和举动。
为此,阿穆尔灵圭还亲赴长春,参加哲里木盟王公联合会议,发表演讲,坚决站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一面。
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蒙古王公贵族的阿穆尔灵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一面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努力,来维护他驻地的社会治安,一面继续呼吁,维护国家统一。
1930年,这位僧王僧格林沁的曾孙,“蒙古亲王”阿穆尔灵圭在北京因病离世,走完了自己的余生,终年仅仅只有45岁,阿穆尔灵圭病逝后,他的亲人和族人遵照其意愿,将其安葬于孝节陵。
回顾“蒙古亲王”阿穆尔灵圭的一生,他出身显赫,作为僧王僧格林沁的曾孙,他虽然没有像其祖父那样,上阵杀敌,成为一名战功赫赫的武将,但他却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一事上,作出了自己应有的个人贡献,这也就使得他成为了清末时期一位令人敬重的“爱国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