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有10条标准,快来测测你达标了没有?|世界精神卫生日

神时经 2024-10-10 22:32:55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节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由于种种原因,精神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或误解,导致许多人在面临精神困扰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帮助。世界精神卫生日的设立,正是为了打破这种沉默和误解,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维护和促进自己的精神健康。它提醒我们,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需要我们给予同样的关注和重视。

精神健康的含义

精神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保持健康的状态,它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健康。精神卫生不仅包括没有精神疾病,还包括个体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应对生活中的正常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并能为社区作出贡献。精神卫生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身体健康相互影响。维护良好的精神卫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精神健康的10大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它通常指有一个稳定的物理和社会环境,能满足个体对于安全、稳定和保护的需要。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健康的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选择与当前能力状况相符的目标。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如果个体将生活目标定得太高,难以企及,必然会产生失败而产生挫折感,重复经历挫败和失望的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健康的个体能主动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通过与外界接触,个体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去主动适应外部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人格是个体思想、情感、行为的独特模式,是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的组成元素是多样的,如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等,这些元素是相对稳定且和谐统一的。健康个体的人格各方面不存在明显缺陷和不一致之处,拥有内在世界的完整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是通过尝试错误后调整认知和行为来进行学习的,这体现了过往经验对于人的重要性。一个健康的人能够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个体能与人和谐相处,掌握必要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人际关系融洽,并由此感觉到的幸福与愉悦。人际关系困扰是许多心理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乃至治疗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足以说明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包含个体内部的主观情绪体验和外部行为表现。健康的个体能够识别并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体验的强度、情绪的表达和控制都比较灵活自如。不良情绪必须得到释放,但释放情绪时要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恰当的方式,以免对自我和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满足。健康的个体在满足自己的需求、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违背社会规范,不损害他人利益,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影响自己身心健康。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健康的个体能自己想做且感兴趣的事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5个年龄段可能遇到的精神健康问题

1.婴幼儿(0~3岁):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2.学龄前儿童(4~6岁):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3.学龄儿童(7~12)和青少年(13~18岁):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4.中青年(19~55岁):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5.中老年(55岁以上):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维护精神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4大举措

为了维护精神健康并有效预防心理疾病,除了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备满足这些需要的能力外,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显著提升心理状态。例如,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

2.学会时间管理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策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拖延,有助于减少心理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3.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也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过度悲观和自我批评,有助于增强心理韧性。积极心理学提倡感恩、乐观和自我同情等积极心理品质,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4.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同样重要。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感。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也是应对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维护精神健康并有效预防心理疾病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时间管理、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心理健康。

总结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关注精神健康问题,为那些正在经历精神困扰的人提供支持和关爱。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如何缓解压力和焦虑,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精神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包容的社会而努力。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共同关注精神健康,让心灵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编辑|程文丽

审核|柳海霞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