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推敲

集文晓道美女 2024-09-06 14:28:54

西安王先生提醒我,很久没写文章了。他建议说,写个关于“推敲”的小文吧。想了一下,觉得可以。

与“推敲”相关的是一个知名的公案,和唐代诗人贾岛、韩愈有关。说是贾岛初次去京城科举考试,一天他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旁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走到韩愈仪仗队中,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就被韩愈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说了他在酝酿的诗句,对冲撞队伍表示道歉。韩愈很感兴趣,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共游了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好友。

此后,贾岛这首《题李凝幽居》便流传千古了。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关于“推”和“敲”那个更好,后世文人一直争议不休。

有人认为“敲”字好,理由是显得有礼貌,读起来比“推”更响亮,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也有人认为“推”更佳,理由也十分充足。朱光潜先生在他的《咬文嚼字》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交待:“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是他自己掩的,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孤僧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字就显得有些拘礼,须得寺里有人应门。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比“敲”要更合适。“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沉寂。因此,朱先生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推敲”一词,用来形容诗人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这是古代文人的追求,不像今日写作那么随意。贾岛另一首《题诗后》也说明其态度: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算是古代文人的雅趣味罢了。对普通人来说,现在经济下滑,日子不好过,文章中的“推”与“敲”与众生无关,至于明天的日子怎么过,我们倒要认真推敲一下,以免无米下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