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斗。《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的描述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情节,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小说家的夸张和虚构。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那么多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
在赤壁之战中,兵力对比实际是五万对七万,通常人们都认为这是以少胜多的战例,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关于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兵力问题,历史上的记载存在争议。曹操自己声称有八十万大军,但这个数字很可能是夸大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历史学家,都不认同这个数字。
曹操南下荆州时,从北方的十六万大军中调配了八万步兵和一万多骑兵。然而,并不是他派往南方的所有部队都参与了战争。陆路运输有着严格的承载限制,直接制约了作战部队的数量。如果只限定一条运输线的话,其最大的承载量仅有五六万。一旦超过这个上限,道路就会变得拥堵,物流将无法维持下去。
关于荆州的兵力,总人数或许可以达到七八万,然而,长沙、桂阳、零陵、武陵这四个郡仅仅是被安抚平定,曹军并未真正到过这些地方。因此,曹军能够调动的兵力,仅仅是集结在襄阳地区及其周边的二万余人。
之后,曹操命令徐晃留守,驻扎在樊城,而自己则负责守卫江陵。如此一来,曹操东征赤壁的兵力总计约为七万人左右。
对于孙权控制方面的参战情况,根据《三国志》的明确记载,可以得知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而对于刘备方面的参战情况,多数人以诸葛亮的说法为准,即刘备一万加上刘琦一万合计达到两万。因此,大致上认为孙刘联军的总兵力为五万人。
至于“草船借箭”则是一个借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小说,作者是罗贯中。这个故事情节通过夸张和虚构的手法,讲述了诸葛亮如何巧妙地在赤壁之战中借用曹操的箭,从而获得胜利
诸葛亮从未从草船上借箭。根据裴松之在《三国志》中的记述,赤壁之战十八年后,曹操率军南下攻打孙权。某日,孙权利用河上的薄雾,乘一艘轻型战舰突袭至曹军前方,侦察曹军营地的部署。曹操生性多疑,一看到河水朦胧,又见孙军严阵以待,他便不敢轻易战斗。他命令弓箭手和弩兵朝东吴船只开火。很快,孙权的船上便装满了箭,由于一侧箭矢过重,船只开始倾斜,有沉没之虞。孙权立即命令战船掉头,将船身转向曹军射来的箭矢,战船得以稳定。孙权再命令战船排成一列,缓缓离开。曹操这才察觉到其中的奥秘。
这个故事仅仅是关于孙权的一个突发事件,也是他在紧急情况下展现出的聪明才智。孙权并没有事先计划去“借箭”,而且史书上也没有明确提到这是发生在草船上的事件。
而对于“周瑜打黄盖”则是子虚乌有。根据历史记载,并没有明确说黄盖使用了苦肉计,但诈降确实发生过。为了确保无武装的火船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黄盖向曹操投递了诈降书信。
曹操轻易相信了黄盖的投降,因为曹操认为黄盖曾是孙坚的部下,有着比周瑜更丰富的资历,却被降职到周瑜之下,可能是心有不甘。
此外,曹操派遣蒋干去劝说周瑜归降,虽然事实确实发生,但赤壁之战的真相并非如此。裴松之所著的书中提到战后在赤壁发生的事情,只有蒋干劝降,没有提及反对周瑜的情况。而蔡瑁、张允并未参与其中,他们甚至都不是曹操的水师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