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39岁英年早逝,亲家与女婿都是副国级

雅可谈过去 2024-06-10 13:35:56

在我党的早期历史上,有两个经常被提到的名字,一个是“博古”,另一个是“洛甫”,分别指秦邦宪与张闻天,这两位历史上有一段时期是我党的主要领导人,两人经历了合作,也有过分歧,当然,今天我们主要还是说一下博古,也就是秦邦宪。

1907年,秦邦宪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名门望族,有个非常有名的祖先,他就是北宋的文学家秦观,秦邦宪的父亲则是清末的举人,总体来看,家境还是不错的,不过,秦邦宪的父亲早早地去世了,这让秦家逐渐衰败下来。

在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下,秦邦宪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曾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于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成为那个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读书期间,秦邦宪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比如说五卅运动,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底,秦邦宪被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当时秦邦宪虽然才20来岁,但以能言善辩著称,受到中山大学负责人米夫等人的赏识。

1929年夏天,在中山大会召开了一个“十天大会”,有一批人被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秦邦宪与王明、张闻天、王稼祥等人都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重要成员。

1930年5月,秦邦宪回到国内,被分在全国总工会宣传部、上海工联宣传部工作,在随后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秦邦宪与王明站在一起,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

1931年上半年,随着国民党白色恐怖政策的深入,我党的很多干部遭到逮捕,有一些意志不坚定者背叛了革命,比如说顾顺章、向忠发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作出决定,让王明到莫斯科担任共产国际代表,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工作,1931年9月,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博古(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担任常委,博古(秦邦宪)负总责,要知道此时的秦邦宪才不过24岁。

1933年1月,秦邦宪、张闻天等临时中央负责人进入中央苏区,继续推行推行“左”倾错误路线,对毛主席(的路线)进行排挤和打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形势的发展,张闻天逐渐察觉到“左”倾错误路线的危险,逐渐从“留苏派”中分化出来,一起分化出来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王稼祥。

1935年1月,中央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在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建议下,在这里召开了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上,张闻天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的错误军事领导,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批评,王稼祥也支持张闻天与毛主席的发言。

会议决定增选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由张闻天取代秦邦宪在党内负总责。

虽然秦邦宪被解除了最高领导职务,但他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仍然是我党高层的重要一员。

1937年,秦邦宪出任中央组织部长,随后又担任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部长和南方局组织部部长,并在1945年召开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2月,秦邦宪以中共代表身份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和宪法草案审议委员会会议,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返回途中在山西兴县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39岁。

值得一提的是,秦邦宪的次女叫秦新华,嫁给了李维汉的儿子李铁映,李维汉也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建国后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铁映曾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父子二人都属于副国级领导人。

4 阅读: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