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低熵?从物理学角度,看待有序和幸福的关系,居然是这样?

姗姗说脑洞科普 2024-11-22 22:53:34

收集大家好奇的脑洞知识,整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供一直奔波在学习路上的友友们参考借鉴

我们在安定、有序的环境中,往往会感受到宁静和满足;而混乱、杂乱的环境,会让人不安、疲惫。其实,这种有序与混乱的感觉,在物理学中有一个专业术语来解释——熵。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物理还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吗?

都说生活中需要低熵?为什么呢?

首先,“熵”的概念来自热力学。德国的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9世纪提出,主要用以描述系统的能量状态。当系统处于较高熵的状态时,通常意味着系统内的分子运动无序、能量较分散;而低熵状态则意味着系统更有序、能量集中且稳定。

当然,熵的意义不止适用于物理学。它还被广泛引入信息论、生物学等领域,成为衡量信息无序程度或复杂性的指标。

可以说,熵代表了任何领域中的无序和不确定性。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当生活“高熵”时,往往意味着混乱、杂乱无章;而“低熵”生活则是我们通常追求的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的状态。

“熵增原理”是什么呢?

熵增原理其实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主要应用在第二定律中。该原理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即系统内无序程度)会随着时间自发地增加,直到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为止。

例如,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会自发地反向传递。这一过程增加了系统的熵,使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

在生活中,高熵状态带来的无序感可能表现在很多方面:杂乱无章的居住环境、日程安排的混乱、随意堆积的文件资料、甚至是无规律的生活作息。

心理学研究表明,秩序混乱的环境常常让人产生压力和焦虑。因为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用到观察周围无序的环境,导致做事精力分散,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和情绪。

我们也可以通过机会或可能性的角度来审视熵的概念。比如设想一个书架,上面能够存放100本书,而我们只需要将20本书放置其上。

通过排列组合的计算,我们可以得知这20本书在100个书位中的摆放方式,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庞大数目。

若我们将以下场景中的上半部分——即20本书都整齐地归类并放置在书架的特定区域,定义为“有序”状态,也就是说,每一本书都找到了它最适合的位置;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摆放方式,我们都可以将其归为“无序”状态。

然而,生活中,物品是需要被使用的,拿起放下,不是每一次都会放回原先的位置。

所以长期维持这种“有序”的状态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无序”状态则是理所应当的存在。

换句话说,“有序”的状态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转变为“无序”。这一现象恰好印证了熵增的原理,即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朝着更加无序的方向发展。

就像书架上的书籍,即使我们费尽心思地将它们摆放得井井有条,但只要稍有疏忽,或者时间的流逝带来的一些微小变动,都可能让这份“有序”瞬间瓦解,转而陷入“无序”的混沌之中。

难道追求低熵生活是要把自己活成机器人吗?

不是的,低熵生活并不是要将生活安排得机械化,而是尽量保持生活的井然有序,以减少无序带来的情绪波动和能量浪费。有序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有序的生活安排、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情绪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生活中的熵增,减少无序带来的焦虑和疲惫,从而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低熵生活并不是单纯的追求秩序,而是为了让自己在有限的精力中,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专注于重要的事情,达到高效工作的状态。

享受低熵生活的同时,我们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状态,也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低熵,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有序与宁静,更是一种幸福的哲学,让我们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我是姗姗,目标40岁退休的江南女子。关注我,就是在增长自己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愿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遇见纯粹的你,坚持梦想的你,持续充电的你,共观这大千世界里的无限美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