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李大钊的儿媳给周总理写信,提及李葆华,总理:接回合肥

昔阳青青 2024-12-07 14:47:41

1972年,一个叫田映萱的女干部写给周总理的信,引起了周总理的重视。田映萱是当年晋察冀边区的“敌后抗日三姐妹”之一。田家大姐田秀涓担任妇救会主任,嫁给了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孙毅,小妹田莉13岁参加革命,15岁入党,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田映萱在三姐妹中行二,曾在河北完县担任妇女自卫队队长,她的丈夫是李葆华。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介绍李葆华夫妇,就能理解当时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为什么如此重视田映萱的信了——李葆华夫妇,是毛主席、周总理的革命导师,李大钊先生的儿子儿媳。

李葆华夫妇原在安徽省委工作,特殊时期遭到了迫害,一直默默坚持真理,没有向党中央提出过任何请求。写出这封信,作为党员的田映萱也是迫于无奈,当时六十多岁的李葆华,被安排到农场参加繁重的劳动,重病在身,性命堪忧。

动荡刚开始的年头,周总理就留意保护李葆华。他得知李葆华被批斗后,曾派国务院副总理陶铸与安徽省委交涉李葆华的事,要求将李葆华释放回家中休息。但局势愈演愈烈,后来陶铸也遭到了诬陷,不久后病逝。

事隔几年,安徽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黄梅戏大师丁永泉、严凤英都是在那个阶段殒命的。文艺界尚且如此,领导层的境况可想而知,周总理这次亲自过问此事,向安徽方面下达了不容质疑的命令:立即释放李葆华,将他接回合肥治疗、休养。

风云跌宕的1927年,周作人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四月六日,植树节,骆群同人至海甸旅行,在士远处午餐,下午回程。次日知守常被捕,四月二十六日(周笔误,实际为二十八日)与张挹兰等被执行死刑。”

守常,就是李大钊先生的字。李大钊牺牲后,学界老友们深感痛惜,决定为他做些什么。李大钊同家人一起被捕后第二天,北大教授、《新青年》编辑之一沈尹默最先得知这一消息。

当时,李大钊的孩子们都年幼,唯有长子李葆华刚刚成年,就读于孔德中学。李大钊和家人被捕当晚,孔德中学放假,李葆华和周作人的儿子周丰一一起去清华大学看望朋友,没有回城,才幸免被捕。

沈尹默得知后,马上打电话给自己哥哥沈士元,告诉他“保护好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叫他千万不要进城。”几天后,沈尹默将李葆华转移到燕京大学教授马鉴的家中。而后,周作人到燕京大学上课后回城,借此机会将李葆华藏在车中,带回了自己位于西城八道湾11号的家中。

李葆华在周作人家藏了一个多月,这期间,李大钊牺牲,妻子和几个年幼的孩子被释放。已成年的李葆华已是共青团员,并参加过学生运动,因此他的危险没有排除。沈尹默、周作人等李大钊的老友纷纷解囊相助,不久后让李葆华化名杨震,将他送去了日本留学。

在日本,李葆华加入了共产党,心中始终树立着父辈的旗帜,始终记得父亲说过的一句话“人民在我心中”,回国后,他成了我党的一名优秀干部。

李大钊牺牲后,他的妻子赵纫兰带着四个孩子回到五峰山老家,艰难地将他们抚养长大。几个孩子陆续成年,都追随父亲的遗志奔赴了革命征程,成了共产党员,赵纫兰却在1933年病逝了。

那个时期,李葆华沿着当年“北李”的革命使命,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从事地下工作期间,他住过贫民窟、蹬过三轮车。抗战胜利后,他在晋察冀担任中央局常务委员,正是那期间与田映萱结成革命伴侣的。

作为李家的长子,李葆华自然很心疼弟弟妹妹们。而李家的几个孩子,在失去父母后本能地有种“长兄如父”的心理。李家的次子,二十出头的李光华在抗战胜利后,到晋察冀边区去找大哥,希望能在大哥身边工作。

当时,李葆华已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李光华也在前几年入了党,有了六七年的革命经验。有权力的哥哥,给有能力的弟弟在身边安排个工作,按说轻而易举,并且算不上是特殊照顾。

但是李葆华夫妇那期间只与李光华亲人相聚,嘘寒问暖,就是不谈工作上的事。

李光华也一直没开口,他明白了大哥的意思。于是李光华把这次求职之旅,当成单纯的探亲,回到老家后他由当地党委安排了工作,担任乐亭县宣传部长,从不提自己“当官”的哥哥,更不提自己是李大钊的儿子。

全国解放后,李葆华先后在安徽、贵州担任过省委书记。再与李光华谈起当年的事时,他曾对弟弟说:“正因为我们是李大钊的儿子,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辜负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从未过过富裕日子的李葆华,“当官”后依旧两袖清风。他小的时候,李大钊把薪水都用来接济穷苦的工农,李葆华成长阶段的衣食用度,丝毫不像知名教授的孩子。

李葆华把这种家风承袭了下来,有一次有人给他家送了几包葡萄干,不值几个钱,李葆华却坚持廉洁作风,让田映萱给人家退回去。但儿子李宏塔年幼不懂事,已经吃了一包,李葆华将那一包葡萄干的钱和剩余的葡萄干一起退了回去。

七十年代,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李葆华养好了身体,被调到北京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住的是旧房子,家具、衣物都是旧的。家中的墙上,挂着李大钊生前亲手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他如李大钊一样,先人后己,帮扶他人。经常深入基层,关心职工困难,为家里负担中的同志尽量争取住新房。而他自己,在任几年一直住着旧房子。当时的群众评价他:“挨着银库,守着金山,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党中央派他去搞水利工作,他是水利部以傅作义为首的领导班子的骨干成员;党中央派他担任银行行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奠基人之一。但谈起他的功绩和贡献,李葆华却谦虚地说:“我是外行领导内行”。

李大钊先生的牺牲,是党和人民的损失和遗憾。所幸,我们在李葆华的身上,看到了李大钊先生的风骨。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