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万年前,一支支苦苦挣扎于非洲大陆炎热干旱的智人对自身的生存条件不满,急于寻找一个能让他们安身立命的场所。这是一场勇敢同自然顽强拼搏,是人类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为了生存和繁衍下去,他们按照不同的方位,离开了这个他们世代生存的家园。
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经过艰难的跋涉,达到了黄河流域一带。他们延续了祖宗敢于拼搏的血脉,披荆斩棘,勇敢地同野兽和自然作战。很快,他们便安顿了下来。但由于生产力地下,而繁衍的人口越来越多,获取到的食物已经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人群。于是他们又像蜂群一样,不得分家,去寻找更宽阔的领域。有的到了如今的山东一带,有的到达长江中下游和江浙一带,甚至有的还越过北冰洋,达到了美洲地区。
逐渐地,这支首先达到亚洲东部的智人,他们的足迹在北半球遍地开花。而留在大本营——黄河流域的本宗,经过几万年的发展,也分为了不同的部落。但总体来说,在样貌和风俗习惯方面,他们都大同小异。在距今几千年之时,黄河流域的各部落相互兼并,以联合的姿势来应付更加复杂的局面。最为强大的有熊部落和神农部落,通过武力,率先融合了起来,形成了如今华夏族群的主体。
我们的先人教导我们的不是不去争,而是要勇敢地去争取生存下去的机会。在“三皇五帝”的带领下,诸华的文化逐渐得到了繁荣。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崇尚武力的精神。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之前,华夏的先祖们仍然崇尚武力,就连被钉在耻辱柱上的纣王也能“力能格虎”,剽悍异常。
可事情坏就坏在,有人在这个时候起了坏心思。他不想让底下人们起来推翻自己,就如同他们推翻了天下共尊的“商朝”一样。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如果要说八百年周王朝的历史上,谁贡献最大?答案既不是作为开国君王的姬发,也不是被天下尊为兵主的姜尚,而是那个心思细腻,一直躲在姬发后面的周公。
为什么说周公的贡献最大呢?大家不妨打开史书,看看历朝历代存在的时间,就属周王朝存在的时间最长。近乎800年的历史,也就比宋、明、清三个朝代的历史加起来少那么一丢丢。能在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势之下能存活这么长的时间,周王朝靠的就是姬旦弄出来的那一套——周礼。
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于一身的周公,对于人性的把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利用礼乐制度来控制住底下的人群。什么样的人该住多大的房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听什么样的音乐、吃饭用几个“碗”、出行的马车用几匹马,就连上厕所用“几张纸”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让你用一个盆洗脚,你决计不能用两个盆,一个洗左脚一个洗右脚。就这样,周天子一家独大的局面得以深入人心。直到春秋五霸之时,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人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周王室,但他们还是不得不低下脑袋,以周王室为尊。并且号令天下各诸侯定期朝拜周王室,接受周王室的封赏。
周公凭借着自己一人之力,硬生生地给周王朝续命了八百年。说他对周朝的贡献最大一点都不过分吧!而说了这么多,现在该回到我们的标题之上了。到了春秋后期,战国之初,有一个人把周公的这一套发挥到了极致。这个人就是孔子。现代有专家认为孔子的儒学其实就是毒学,是愚民的东西。从道德的层面来看,孔子无可非议,把他称为圣人一点也不为过。在道德层面,很少有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人能达到孔子的高度。在教化民生方面,儒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但孔子的主张还是基于周公的那一套礼乐制度,完全就是你生下来是什么样人,一辈子就是什么样的人。贵族的儿子生下来的是贵族,奴隶的儿子生下来就是奴隶。世世代代皆是如此。你不能反抗,不能以下犯上,要安于现状,要听从道德的呼唤和束缚。孔子的这些言论,在春秋战国时期显然是行不通的,因而只有在鲁国、陈国、卫国等小国得到过国君的赏识。但在大国的眼里面,这完全就是离经叛道呀。我这么强大的实力,不去争不去战斗,混吃等死呀!
直到到了汉朝,儒学才得以成为天下学子之必读。而什么阴阳家、墨家、农家、名家等等流派,在儒学成为正宗以后,逐渐地在历史中消亡。不争不斗、爱好和平的传统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传承了下来。而当初那一支支从遥远的非洲大陆迁徙而来的智人,他们所传承下来的勇敢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在儒学之下已经荡然无存。人人低着脑袋生活,再抬不起高贵的头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