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东渡口驿村大街东首曾有一块产权属于外乡的飞地叫“霍家湾”,
说起这霍家湾的来历还有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
明清时由于夏津县的漕粮是按“里”设点分头征缴,征收后再统一运送到县城西北二十里的运河边上的东渡口驿水次仓贮存。夏津县城以东的漕米,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由城北霍庄的骡马车队负责转运。由于需要转运的粮食数量很大,霍庄骡马车队每年都要动用大批骡马和车辆投入运营。这样以来,大量的车辆与牲口就会在夏初与冬初两个季节同时聚集到渡口驿交粮,当时的渡口驿东街简直就是车辆成片,牲口成群,壮观程度就像一个相当规模的牲口市场。这些车辆喂牲口的草料都是车主自带,但饮牲畜的水就需要在漕仓附近就地解决。开始时,车队利用村民日常生活用水的水井取水饮喂牲口,村民并未抵制。然而,随着车辆与牲口的不断增加,村里原有的水井很难满足需要,牲口饮水已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为此,车队常因占井取水与本村村民发生争执,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引发了械斗。村民联合起来不让霍庄骡马车队到本村水井取水,也在情理之中。
无奈,车队的组织者霍财主为了能彻底解决问题,便自己出资在仓廒附近购得一块水洼地,又雇工深挖找泉,始得一湾常年不干涸的清水,成了霍庄骡马车队牲畜的水源。这样以来,一个3亩有余的池塘便产生了,人们称之“霍家湾”。这也成了东渡口驿村唯一一块产权不属自己村的飞来之地,俗称“飞地”。清末漕运废止,霍庄骡马车队便不再到渡口驿来了,但这个深水坑也成了移不走的不动产物。随着改朝换代和时光流逝,人们渐渐将这块飞地的事忘在了脑后。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渡口驿村的几个菜商每年初冬都要到微山湖一带采购大量新鲜莲藕、菱角、荸荠等淡水产品,运回渡口驿之后便整筐整筐地沉入霍家湾水底。尽管冬季水面结冰,但由于深水之下的温度适中,莲藕、菱角、荸荠等水产品不会腐烂。待到春节临近时,菜商们再砸开冰窟窿将存藕等取出,便能稳赚大把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