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汉字起源的意义就在于:只有找到了汉字的真正源头,我们才能认识“汉字这种独特的文字,是因为什么而被创造出来的?”一定不是因为语言。
对于汉字的起源,在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中,一种最主要的观点是:
汉字最早出现在轩辕黄帝时期,是由仓颉创造的。
从这个角度的认识来看,汉字的起源应该距今5000年左右。
但是,随着近年来隐含在汉字中的“本源字义”被破译了以后,再用这种“本源字义”去审视已有的考古成果,从中可以发现:
汉字的起源时间,要远早于轩辕黄帝时期,很大可能是在中华文明开端的女娲伏羲时期。
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考古中,发现了一些在当时还不能被认定为文字的刻符,但是,用破译出来的汉字“本源字义”去看,其实这些刻符就是汉字。
据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贾湖遗址存在的时间,距今约9000年至7500年,这段时间正好处在轩辕黄帝时期之前、女娲伏羲时期之后,所以,从贾湖考古的成果来看,承载着“本源字义”的汉字出现的时间,要早于轩辕黄帝数千年。
此外,从承载贾湖汉字的载体来看,陶片和甲骨,在当时的环境中,类似于今天的科普读物,换言之,这种文字已经在社会层面中,广泛普及以及应用。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贾湖汉字出现之前,还有过很长的产生与传承的时间。
再加上,贾湖遗址不可能是这种汉字的原生地,而是从汉字的原生地不断迁徙而来。
因此,完全有理由可以推断,贾湖汉字产生的时间,要向前推进很长一段时间,而那个时间点,极有可能是女娲伏羲时期。
贾湖汉字中包含的“本源字义”是什么?贾湖遗址中的这些早期汉字,其内容记载的是:
一个人处在“重叠结构世界”的“重叠结构人体”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其中,包含了“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主角、入口、通道,以及最终的成果。
“本源字义”与“常规字义”的差异汉字最早被创造出来,并非后世所理解的常规字义的文字,而是一种专门用来记载“心智系统转换”的图示。
这种“本源字义”拥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汉字的常规字义,是在后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本源字义”演变发展出来的。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前,“本源字义”是汉字主要被运用的字义,包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帛书·老子》、《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以及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大学》、《中庸》、《论语》这些古本经典中的汉字,所运用的都是“本源字义”。
汉字“本源字义”所承载的内容,是真正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主体,后世的“阴阳”、“道”、“修身”、“修心”、“易数”、“中医”、“功夫”这些概念,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汉字的常规字义,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才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与普及。
因此,要读懂老子、孔子古本经典中的真正内涵,必需重新学习汉字中的“本源字义”。
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本源字义”的读者,建议先观看视频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发布在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老子》上古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完整上传于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而《大学》、《中庸》、《论语》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详情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真正复兴中华原生文化,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需要心智玩家的读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心智系统转换”,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最早实践者与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