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说起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往往认为建文帝是一个白莲花。当然也有人认为,朱棣虽然武装夺权,但毕竟“雄才大略”。
其实,靖难之役的本质,就是两个杀人魔王之间的竞争,作为普通老百姓基础上的看客,实在没必要美化任何一方。
1、杀人魔王建立的帝国其实明朝本质上就是一个由杀人魔王朱元璋建立的准奴隶制王朝。在朱元璋眼里,整个明朝社会,包括明朝官僚在内,都是朱元璋的家奴。朱元璋对明朝采取高压统治,还做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当然不可否认,这一系列制度设计其实是有效果的——因为明朝皇帝的集权达到了巅峰,而且各种势力互相均衡,导致任何力量不足以危害皇权。并且朱元璋还依靠恐怖手段来治理国家,几乎每天,朱元璋都在杀人。所以,明朝的本质上,可以视为是一个杀人魔王建立的帝国。
朱元璋死后,皇位由朱允炆继承。这就是建文帝。真实历史上的建文帝其实和影视里很不一样。因为建文帝登基元年就对宗室进行迫害和杀戮。朱元璋的好几个儿子都被朱允炆罗织罪名给迫害致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允炆是想把藩王都铲除。
从手段来看,朱允炆也并不是善良的人,甚至可以解读为残暴。
其实朱允炆的残暴程度,比起之前历史上的暴君(比如后赵的石虎)不遑多让。当然区别在于朱允炆也没有石虎那样的本事。
2、朱棣的博弈
和后世猜想的不一样,朱棣当时没有造反的动机。或者说,是把造反付诸行动的动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当时建文朝廷不论是军力还是财力以及资源动员能力,都碾压朱棣。朱棣如果贸然造反,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甚至如果按照历史来推测,汉朝的七国之乱怎么样?七个诸侯国群殴西汉朝廷,最终依旧惨败收场。从力量对比来看,朱棣那点家底,还真不具备当年七国之乱诸侯的可比性。
不过,朱允炆的疯狂杀戮,倒是让朱棣有了想法:那就是如果坐等着朱允炆来杀自己,那自己肯定难逃一死。造反失败,最坏的结果也是一死,既然横竖都是一死,那么,还不如起来造反。
当然朱棣当时估计也没觉得自己能赢。毕竟战争的实力比对,让朱棣实在看不出胜算在哪里。
但是,之后的战争,由于朱允炆的胡乱指挥,以及运气使然,朱棣多次死里逃生。但即便如此,战争到第三年的时候,朱棣还处于被动一方——朱允炆依旧处于进攻状态。而且战争消耗之下,朱棣的人力、财力也变得越来越少,如果继续消耗下去,即便是朱棣军事上没失败,经济方面先垮台了。
不过好在,朱棣在靖难战役第三年的时候,选择豪赌一把:即带着孤军南下,进攻南京——朱棣其实是在冒险和豪赌。因为一旦不能顺利攻下南京实现战略意图,很可能导致原本的根据地也随之丢失。失去老巢的朱棣叛军,必然会因为军心浮动而陷入崩溃局面。到时候朱棣会死无葬身之地。后世的历史评价朱棣的行为,也会认为朱棣犯兵家大忌,孤军深入,必然失败。但是,战争的结果其实受太多变量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敌手的情况。朱允炆的软弱和怯懦,或者说色厉内荏,成全了朱棣——朱允炆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三年都没能弄死朱棣,反倒是让朱棣的叛军出现在长江边上。于是部分将领决定为朱棣做向导,就这样,南京城北打开,朱棣大军进入城内。
3、叛军的暴行其实朱棣大军在行军过程里,一路上可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些当然也都是朱棣所默许的。朱棣称帝以后,其残暴程度比起他的土匪老爹朱元璋也可谓有过之而不及,所以,明朝百姓陷入更加痛苦的状态。
对于明朝人来说,不论是朱允炆还是朱棣,其实都是两个热衷杀人的大魔头。好在朱棣死后,明仁宗父子的相对不那么残暴,这才给了老百姓一定的喘息机会。
当然,明宣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也不断劫掠民间。
总之,古代皇帝哪有好人?尤其是明朝皇帝,更是把邪恶、残暴,演绎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