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钦哉力促傅作义起义,毛主席给他安排工作,他却说:枪毙也不干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01 01:09:04

平津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其重要性毋庸赘述。

更难能可贵的是得益于傅作义的起义,北平的和平解放也使得北京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底蕴、众多文化古迹的古城免遭破坏。

而一提起傅作义的北平起义,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傅冬菊、邓宝珊。

他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事实上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在傅作义是否决定起义上给予了重大的支持,他就是时任国民党华北“剿共”副总司令的冯钦哉。

冯钦哉不仅在北平和平解放上立下大功,在绥远的和平解放中同样多有助益。

不过立下大功的冯钦哉却在毛主席准备给他安排工作的时候,选择了拒绝。

而他给出的理由是,“我不能对不起蒋介石,枪毙我也不干……”

力促和平起义与坚辞不受毛主席安排的工作,这似乎颇为矛盾。

冯钦哉又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

冯钦哉,1889年出生于山西万泉。

彼时尚还是清朝末年,他也在7岁时被送入私塾开蒙学习四书五经。

而及至年龄稍长,清朝也已经是大厦将倾。他也在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之中立下了救国之志向,1909年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13年,他加入山西军阀阎锡山麾下,成为了一名营级军需官。而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阎锡山与之沆瀣一气后,他断然放弃晋军军职,改投讨袁队伍。

之后的反击北洋军阀、北伐战争,冯钦哉也都有战功入帐,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也力主抗日。

可以毫不谦虚的说,冯钦哉此时是坚定的革命者,是无愧于心、人民的。而面对何应钦敦促他攻打冯玉祥的决定,冯钦哉也断然拒绝。

而在西安事变中冯钦哉的态度则很鲜明,他给出了“一不作共产党,二不拥护张杨,三不打中央军”的承诺,并拒绝了杨虎城的命令。

这也算是冯钦哉投靠蒋介石的开始,之后冯钦哉出任了27路军总指挥,并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开赴前线。

保定战役、娘子关战役、稷山县战役等都参与,期间也与八路军合作,与朱德、彭德怀过从甚密。

也正是这种态度让蒋介石颇为不满,冯钦哉也逐渐被边缘化,不仅失去了军权,也只得做起了察哈尔省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这等闲职。

直至解放战争打响后,冯钦哉被再次启用,但他并不认同打内战的决定,可以说颇有几分赶鸭子上架的意思。

1948年,随着东北野战军的入关以及华野、东野对外围国民党的肃清,北平也被围困。

而傅作义对是否起义却一直犹豫不决,作为时任北平行辕副主任、华北“剿共”副总司令冯钦哉是看出了傅作义的难处的。

自知大势已去,他选择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力劝傅作义放下武器。

冯钦哉在其党内的地位、资历很高,这也让一些人不敢反对,傅作义也最终在多方角力中做出了和平起义的选择。

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毛主席一行也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

看着几无破损的北平,想着多年前在北平的点点滴滴,毛主席心有所感。

对于力促北平和平解放的国军将领,他也认为应该给与合适的工作安排和嘉奖。

于是,立下大功的邓宝珊被授予了一级解放勋章。要知道这个荣誉就连很多野战军的将领都没有拿到。

而对于冯钦哉,毛主席也认为应该给他安排工作,不料当工作人员多次找到他提出这一问题,却都被他回绝了。

至于理由,则是“不能对不起蒋介石,枪毙也不干”。而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强调自己更适合成为像明末文人傅山那样的人,所以拒绝了工作安排。

傅山即傅青主,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武术家和书法家。清军入关后,为了拉拢人心,曾多次邀请他入清廷为官,但他坚持不出仕,对于清廷的赏赐,他不抗拒,但不磕头,保留了明朝文人的气节。

而在拒绝工作安排多年后,他才同意加入了民革,担任北京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会委员。

1963年,冯钦哉病逝,结束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或许有人不能理解他的想法,毕竟他们认为国共内战也不过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而已,但如果结合冯钦哉的出生年代来看,他做出拒绝工作的这个选择其实并不奇怪。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