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成都,有白天见不到的一幕一幕,温柔的风吹动比人高的草,香香说抚在脸上好痒,我却感觉到这是一种别样的浪漫。
要知道在成都市中心,有大片的比人还要高的草,顶上还有柔和冠絮,听起来像童话。
嗯,是有的,这就是始于盛唐,繁华于大宋,结束于明末的摩诃池遗址以及蜀王府遗址。它位于成都的心脏地区,显然也应该位于这里。
朱元璋说,大明要威仪天下,而四川周围都是蛮夷,不在最好的地方造一座一望就感受到威势的建筑怎么可能让他们臣服呢。
所以,就在最好的地方建造了府地。这座府地也和以前历朝的雄伟建筑一样,在朝代更替中被埋于地下。
那摩诃池在蜀王府之前就已经被毁坏好几轮,蜀王府建起的时候,也重修,变成王府的花园。它们一并在成都修体育场的时候被重新发现,并保护得不错。
我知道这里是因为我常常带孩子们到这里的来。这里有科学技术馆,省图书馆和成都市博物馆,省美术馆……
站在路边,我们放眼望去,没有见到这两天传说中磁暴引起的极光,收回目光,我问路灯下的车轮为什么有时候看起来停止,有时候会正转,有时候感觉到反转,有时候却是加速,有时候像减速呢。可是拥有那些轮子的车子却只是一晃过。
我和孩子讲,这看似简单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却是综合性的,有生物学上的视觉问题,有电学上的频率问题,有国家与国家之间技术壁垒问题,还有历史与政治的问题,也就是讲,从这一个点,可以引出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讲。
即使理化的描述它,也是需要高中的认知才可以完成,当然这些认知,却不一定要到高中才去学习它,如果感兴趣,小学高段也是容易学会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孩子会有兴趣吗。
刚才楠问我和香香讲了些啥,为啥她没有听到这些内容呢,原因是她有一些时间去忙今天要交的作业去了。不过,她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要让我马上给她讲。
回到上周末来了一个小姐姐的小队活动吧。
科学技术馆,在周末本应该人山人海的,但是,为了看天是多么的蓝,所以,也就看不到排队的人了。
也由于大家伙儿打开科学技术馆的方式和打开其它场馆的方式相同,那就是从头开始。走马观花看完整个馆,回家。
而我告诉孩子们,科学技术馆就在家门口,随时可以来,我们直奔我们今天要认知的主题就好。所以,虽然这只是二楼,不过由于才开馆不久,所以,大多数的人都还在一楼参观呢。这里只有我们。
是的,每次两小时,只去体验一个到两个项目,把它们认知到这个年龄的天花板,就可以了,一次不行就多来几次也是可以的。
像我这样的打开科技馆的方式,不只是我,如果,你去到重视科学普及的地方,你也会发现人们驻足于一个项目前,花几个小时,一直弄明白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只是在内陆不太多而已。孩子们把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了课业上面,认为这不重要。
今天我们要认知的是科学技术馆的高压放电区。也许由于成本问题吧,这个场地每天两次表演,一次也就两三分钟的样子。一次上午11:00时,一次是下午15:00时。
为什么是表演而不是互动呢,也可能是成本,或者安全因素吧,高压还是危险的。
不过呢,咱成都有一个物理学老师,已经把这些实验用到课堂上了,所以,只要把安全措施做到位,这是一个体验感非常好的项目。
在不少的科学技术馆,这个项目其实是可以邀请观众去体验的。
这些装置每一个都看起来非常炫酷,不过它们的原理是一致的,那就是高压装置产生高电压,击穿空气,产生等离子体,发出蓝紫色的光。
我们上到二楼大概了解了一下我们要参观的项目,确认了表演的时间后,就撤到一个不会受人打扰的地方,坐上来,开始我们的认知升级。
既然今天要参观高压放电,那么总要知道电是哪里来的的吧,这一定是离不开原子,以及原子结构吧……
哈哈,今天来了一个小姐姐,所以,三个男生的队伍一下子安静好多,氛围一下子就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因为小姐姐的参与,我们现场的笔记就可以直观的拿出来用了,通过她的笔记,我们就能够对现场讲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把它放在最后。
有了这些认知,当时间快到的时候,我们就上楼参观表演吧。
当你处于这里,特别是第一次,如果不对这些现像产生巨大的好奇,可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突如其来的巨大声音造成了内心的恐惧。
看到那蓝紫色的闪电了吗,这是空气被高压电击穿的时候,等离子体发出的光,同时由于施放的巨大能量快速加热了周围的空气,造成小型的爆炸。
这就是闪电时发出雷声的原理。
当做完一两个实验的时候,只要不是第一次参观,或者身边有人提醒你,认真闻一下空气,会有一种奇怪的味道。这是实验产生的,它们是臭氧的味道。
现在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小时候,看的电视都是厚厚的,那种由阴极射线管前面加上荧光屏构成的显示器做的电视。这种电视,为了产生阴极射线,就需要一个叫高压包的变压器,它在放电的时候,也会产生这种气体。
现在呢,家里的空气清新器也会有这样的气味,哦,对了,还有那种传说中的负离子净化器也是这个原理。
看完表演当然不是接着参观,我们还是下到认知储备的地方来,总结今天的参观。
嗯,有时候一个小队,就像我以前工作时的一个班,成员们长期在一起严格训练,出任务时生死相托,这样的情谊叫战友情,小队的成员呢叫同学情。
产生这样的感情需要的是同共的目标与长期的相互配合,在后面的活动中,我开始让孩子们自己动起来,如果不危险就尽量不演示,让他们亲自上手吧。
这样的认知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