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知客”是我农村多家,对安排红白喜事人的一种称呼。
每个地方对这个的称呼都不一样,有的地方叫:“总管”、“总理事”、“支客司”、“督官”、“知客事”、“事务老总”、“大东”…………等等。
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叫法,有的地方红白喜事是分开叫法的,大部分都不分。
说下你家乡对此的称呼,说不定我能猜出来你是哪里人。
我们村四千多口人,分两房。
两房各有一个大知客,我大伯父是我们二房的大知客,从三十岁开始就做这一行了,到了80岁还有人请他出马主持红白喜事。
不是村干部,但是平时走在村里也是威风八面,人人见了他都要叫一声“大叔爷”。
我们二房办事,什么时候要去求四房了?
我爷爷是搞大食堂的时候饿死的,我奶奶一个人拉扯五个孩子长大成人,为操办给孩子娶老婆,建房子的事情劳累了一辈子。
小时候,大伯父经常跟我讲:“没有你奶奶,你们这个家早就散了呢,长大了要对奶奶好。”
奶奶过世的时候96岁,那一年我表哥的孙子已经六岁了,算是五代同堂的有福气老人。
当时老人过世,要安排“八大金刚”来抬棺,大伯父作为大知客喊了一声:“什么八大金刚,今天必须要十六人才行。”
负责抬棺的领头很为难的讲:
“现在村里没有多少青壮,都外出打工了,八大金刚都还是些上了年纪的,要不就找四房的帮忙?”
大伯父当场就把手里拿着的牌牌摔地上:
“什么时候我二房办事,要去求四房了?今天无论你去哪里找人,都要给我凑齐十六个抬棺人,而且必须都是我们二房的,否则以后我二房的白事,你就别掺和了。”
叫了个厚生,马上开着车去县里跟镇里找人回来,才勉强凑够十六人。
村里最后一个大知客走了。
大伯父是前年冬天走的,坐在门口晒太阳,晒着晒着人就走了。
几个堂兄弟叫我回去帮忙,当天下午我开车五百多公里,回到了老家,回去后发现大家都在发愁,抬棺人怎么办。
四房那边,因为早就没有了“大知客”,遇到红白喜事都是一条龙包给镇里的人操办。
我们二房人稍微多一点,加上有大伯父镇场,这些年村里人虽然外迁了一大半,但好歹礼数都保留着。
大伯父一辈子讲规矩,要面子,作为子侄辈,当然想把他的后事办的风风光光。有人提出要十六个抬棺人,结果没有一个人敢接话的。
后面说最低限度也要八大金刚。
出殡的那一天,看到来的抬棺人,只有一个是三十多岁的,其余的都是五十多岁以上,这些人讲,现在年纪大了没有脚力了,只能是上坡或者转弯的时候抬,走平路的时候要用滑轮车拉一下。
听他们这么讲,我们几兄弟都马上掉眼泪了。
规矩一退再退,怎么对的起大伯父?
但现实情况就摆在面前,不答应又能怎么样呢。
结束语。
大伯父过世后,我们二房遇到有红白喜事也开始找镇里的人来办了,只要给钱,什么服务都有,哭的、唱的、抬的,摆席的锅碗瓢盆都给带来。
以前大伯父在的时候,需要办事人,点兵点将,点到谁就是谁,让你去买菜,做饭还是招呼客人,不能挑,也不能讲价钱。
完事后,大伯父会带着主家,挨家挨户的发一个12元的小红包,算是表达感谢。
我现在常想一个问题。
有“大知客”操办各种事的时候,村里人讲的都是情面,遇到事情,主家来叫你,那是瞧得起,没有人讲钱,那样的农村是有传统,有人情味的农村。
现在,一遇到事情,就是饭店里面去摆席。
谁会缺一顿饭呢?
摆席讲的是人情呀,彼此间的人情没有了,我去吃什么席。
以后的乡愁就没有了吧,每个人归来亦是他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