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的力量

刘哲说法 2024-10-11 14:28:47

1.知识积累需要长期主义

只有能够随时调用的知识才算是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点滴积累,将点的知识不断体系化。而教学的过程其实是知识加速体系化的过程,也就是输出其实是一种更好的输入。所以这几年教下来,收获的最大还是自己。

只有内化于心的知识才有意义,才可以随时调用和输出,成为你在法庭上应对的底气,成为你审查案件时的基本意识。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知识。受过科班教育的法律人都系统的学过法律知识,我们通过司法考试,做题、背书、背法条也获得了一些知识。

但这些知识很多时候是为了应试准备的,容易成为过眼云烟。学了几年不用,就容易还给老师。

因为这还不是你自己的知识。仅仅学过、看过,甚至背过也不算你的知识。

不信你试一下,突然问一个知识点看你能不能说出个一二三。从这个知识点拓展开展了你能不能有所阐释。

如果你含糊了,那就说明它没有融入你的知识体系之中。

而在法庭上是不能含糊的,也来不及查书。

向上级汇报,也不好查书、翻资料,这也就等于暴露了你自己基础不牢。

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是基础不牢。

这个基础不牢,一方面是自己用的少,办的案子类型少。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不注重积累,用的时候也表面上用,用完拉倒,没有想着对这样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积累。

我有一个笨办法,但还是挺管用。

那就是写下来,比如我负责认罪认罚工作,往往要帮助基层解决一些疑难复杂问题,有些是案件适用的,有些是微观制度建构上的。有的确实还需要我们形成一些制度规范。

对于这些就需要思考和研究,需要查资料,需要解决一些别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对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让他们清晰起来。

这个时候我就会把这些问题和我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记录下来,给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形成一篇有一篇的文章,最后可以集结为《认罪认罚50讲》。

这一方面填补了一些实务领域的空白,另一方面也让我对认罪认罚有了一些系统的认知。从原来自己的懵懵懂懂,就变得有了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可以讲一两个小时。在法庭上或者任何场合上,碰到任何有关认罪认罚方面的问题,我都不会担心,都可以从容应对。因为大概的问题我都研究过,都有了思考。

而且这个思考通过系统的整理,已经成为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说我在认罪认罚这个领域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受到这一点的启发,这几年我策划了一个《50讲》系列,已经有了一些积累。明年还有一本《刑事检察50讲》与大家见面。也算是对我从事刑事检察工作20年的一个总结。

20年我并不敢说长,因为此前的十多年我也没有积累下来什么东西。

我觉得单纯时间的长度并不能累积为经验。

经验必须经过一些去伪存真、系统提炼才能成为一些值得分享的知识,当然这里边也会有教训。

如果没有认真的思考,就不会累积下来多少有用的东西。如果仅有思考,而不仅仅记录和整理,很多经验就会被忘掉,连想都想不起来。

我自己的体会是,我翻阅之前的文章有时候会不断诧异,我当时竟然会这么想?我现在怎么想不起来了呢。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让印象、记忆总是停留在碎片化的状态就难以织就程知识网络,只会停留下来脑海深处慢慢淡忘。

只有那些经过思考、记录、书写下来的认识和想法才能成为一个被提炼过的知识点,也因为书写的辛劳和痛苦也让印象格外深刻一些。

而且加工过的知识点占用的内存更少,更容易存储。

而这些被书写过、被加工过的知识点多了,就会逐渐成为一个知识网络。

尤其是我们沿着一个专题来写,成系统的去写,通过交叉思考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不同的切入点来思考同一个主题,我们对一个领域的认识就会不断深化,从而延伸和巩固在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我现在就计划围绕自己工作过的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专项,进行一些系统整理,形成一个《50讲》系列就是我的知识体系。

即使在《50讲》之外,我看似散漫的写作思考,也会围绕一些小的主题不断展开,比如法律文书、即席表达、出庭问题、证据审查、程序问题、能力培养、司法理念等等。

这样系列多了,我的知识点就会被归拢一些,成为一些小的知识网络,这些小的知识网络也会不断链接起一些桥梁,从而不断实现电线网的整合。

我其实不擅长背东西,但能够坚持长期的写,不断的写,从而让我的单薄的知识网络可以硬生生的有所生长。

勤能补拙在知识体系建构上也是有道理的。

2.理念转变需要长期主义

理念需要传导,更需要感受和体会,需要我们有一颗法律人的同理心。而这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将理念不断转化为习惯、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在行动中成为自觉。

这些年我一直在主张和宣传“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这样的人性化的司法理念。

但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实就连我自身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

我大学毕业后先到了一个基层检察院,在批捕干过三年,此后一直在公诉干。

我最开始与很多检察前辈一样,还是奉行“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理念。

很多前辈向我灌输,不能轻易相信那些“骗子”,那些“骗子”指的是经济犯罪的嫌疑人,他们说“骗子”嘴里没有真话,他们总是有很多辩解。

他们让我相信如果轻易的相信这些“骗子”,就会变得立场有问题,甚至被怀疑能力有问题。检察官的职责是想方法定罪,而不是轻易的放弃。

也不能说他们说的完全不对,有些隐蔽性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其反侦查能力就是很强,他们确实能够找到不少辩解和理由,但如果仔细分析证据,其实会发现他们隐藏的很深。如果因为案件复杂有难度就轻易放过这些嫌疑人其实是背离了职守。

但显然我们不能得出所有的辩解都是无理的结论,这就变成了有罪推定了,也不符合实际。检察官的职责不仅仅是定罪,检察官有着客观公正的义务。

从极高定罪率时期过来的老前辈,他们习惯于基本都能定的惯性思维,所以可能会对存疑有利于嫌疑人、被告人本能的反感。

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固执、反感甚至偏见就变得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会有选择的听取前辈的建议,对一些权威观点抱有怀疑的态度,也可以说是批判的继承吧。

同时通过自己新的办案实践形成一些新的理念,那就是要慎重对待每一个案件和每一个当事人。

随着法定犯的增加,清醒的认识到案件背后可能有社会性的原因,也就是不仅仅是嫌疑人个人的原因。

对于这些犯罪的原因要有一份了解之同情。

尤其考虑到刑罚附随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对其子女产生的“株连效应”,我越来越坚定的开始主张刑罚的谦抑性。

那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一件案件对他人人生所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甚至是对其一家人人生所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通过将案件与人生等同起来,提请司法同行慎重适用刑罚权,给当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得到了法律界同行的热烈反响,当然也得到一些讥讽和嘲笑。有些人认为,我们办的就是案子,而不是别人的人生。我连自己的人生都管不过来,我管得了别人的人生么?

我知道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我没有急于反驳这些观点。而是选择等待公众和时间的筛选。

公众认可什么样的观点,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淘洗而会慢慢留下来,其他的观点就留不下来。

而我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在此后的近千篇文章中,在自己办理、指导的案件中,在参与的各种专项工作中,潜移默化的、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样的理念。

让人性化司法的理念在点滴间潜生滋长。

只要我们笃定的相信、持之以恒的坚持,就会产生更多的共鸣,从而让人性化的司法观念得到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和认同,渐渐成为主流的司法观念。

长期主义是理念传播的基本路径。

3.能力提升需要长期主义

教学只是一种启发,真正的成长还要靠日常的磨练。我一直认为压力才是最好的老师。瞩目、期待、关注所支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我们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真正的强者必经一番淬炼。

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都有很强的进取心,但这个进取心往往没有多少耐心。

如果冲几下,落败了,就容易心灰意冷。

有的时候也可能遇到不欣赏自己的领导,也会感到怀才不遇。

因为这些困难和挫折就很容易意志消沉,从而停止了进取的角度,学会躺平。

这样一来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因为没有机遇而放弃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停滞或者退步,越到下一次机遇的时候也抓不住,就会变得越来越把握不住机遇,导致破罐子破摔了。

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期、停滞期,所谓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关键是看你怎么面对?

我的经验就是坚持长期的努力。

短期内我们得不到机会或者不被看好,可能有种种原因,但其中根本性的原因还是自己的能力不够。

即使有的规则不公平,但不可能所有的规则都不公平,我们总是能够找到公平的阶梯,这个时候比的还是实力。

即使面对不公平的规则,那么实力超群也还是可以弥补一些规则的不公平。

总之在不能改变规则的情况下,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实力。

而提升能力和实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两年可能都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

但如果你能够坚持五年,甚至十年,我敢说一定会有巨大的变化。

但问题在于大部分坚持不下来。

只要坚持下来的人都可以吃到长期主义红利。

因为长期主义具有复利效应,你提高的能力幅度会成为你下一次提升的基础而不断累积下来,这样下来,随着时间拉长你的能力就会随着某种指数曲线状态进行飞跃式的提升。

这个飞跃与一般提升的区别就在于有一个拐点,越过这个拐点就会变得陡状上扬。但在拐点之前还只是一个漫长的爬坡过程。

如果你不能忍受爬坡的寂寞,你就不能见识拐点之后的风景。

就能我的写作以及即席表达来说,在最初的几年也是无人认知,只有身边一小部分认识我,知道我爱写东西,远一点的人就不知道了。但最近几年就开始知道的多了。但掐指一算我的集中写作也已经有了十年的时间了。如果中途不写,大家很容易就把我忘记了。但只要我一直按照这样的节奏写就会延续这样的势头。

即席表达也一样,我已经写过这样的方式,我就会越来越娴熟,从而对受众的直接感受也会越来越强烈。

我也曾经经历一些职业的瓶颈,帮助我克服障碍的没有别的,只有长期主义。

我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行,而我也坚定不移的持续努力,从而逐渐积累出一些优势。让自己被认知了解的机会增加,让自己在办案、思考、表达的能力有所提升,从而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我就只能比别人多练、多学。我的进步效果并不快,但我可以小步快跑,我可以常年坚持小步快跑。

我相信水滴石穿这样日积月累的力量,我敬畏这种持之以恒的力量,我觉得这是我秘诀。

不管你的起点有多低,但只要你能持之以恒的努力,就有可能成为高手,并超越那些所谓的“天才”。

所谓长期主义,无非是天道酬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