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满两月成都治堵有三变

爱看头条 2025-01-03 09:51:25

成都哪里堵?如何治?首批63个堵点,在2024年10月31日,以治理任务清单的形式向成都市民公布,治堵的决心、态度、力度由此可见。

转眼,治堵已满两月。两个月的时间里,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对话市民群众,探访治堵一线,回访治堵成效。记者观察到,市民感受到,变化正在发生。

路口在变,以金周路路口为代表的一大批路口,之前动辄堵上十几分钟,现在一两分钟就能通过;

站台在变,有的公交站台“一分为二”,有的公交站台改为港湾式,为市民“腾”出一条条车道;

红绿灯在变,162个路口完成配时调整,AI赋能剑南大道盛邦街出口,让信号灯“知堵”“治堵”;

施工路段在变,无论是地铁施工还是道路改造,不断撤围、退围,在还道于民的同时缓解拥堵;

……

这一系列变化串联起来,背后是治堵工作呈现出从“单一”到“开门”,从“分散”到“协同”,从“粗放”到“精细”的理念之变、机制之变、手段之变。

交管部门上门问治堵需求

理念之变

开门问策 汲取群众智慧

“我经常被堵在锦江区顺江路与龙舟路路口,建议调整这里的红绿灯时间分配。”在市交管局联合媒体开设的“金点子”专栏,网约车司机姚明强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苏坡西路与四威南路交叉口能不能打开,同时建议增加斑马线,让过街更安全。”当交警四分局到社区问需时,社区群众李晨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地铁13号线万寿桥站围挡影响交通,能不能尽快撤了,让我们的出行更方便顺畅。”住建部门在现场走访时,群众面对面提出了他们关心的退围、撤围问题。

……

怎么治堵?两个月的时间里,群众的真实声音被越来越多地听到,市民的意见建议被越来越多地采纳。

时间回到2024年10月31日,成都市第一批63项堵点治理任务清单公布,市委市政府明确了“科学治堵、高效治堵、开门治堵”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市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常态化治堵工作专班,立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广泛汲取群众智慧,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出行问题。

交通事关民生,缓堵保畅工作,成都一直在行动。这次有何不同?从清单公布到治堵两月,无不体现出巨大的理念之变,开门治堵,群众唱主角。

港湾式公交站台

哪里拥堵?每天通勤上下班,路上有哪些堵点,群众总能第一时间感知;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哪里有“肠梗阻”,群众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

如何治堵?不再是职能部门的“一家之言”,而是充分相信、广泛汲取群众的智慧,这些智慧来自基层一线,来自亲身的经历与感受,为治理拥堵提供新的解法。

群众有何回应?两个月时间,成都市民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与能量。在交管部门开展的成都市“开门治堵”金点子征集活动中,截至2024年12月18日24时,共计有62787人次参与。这还只是一个方面,还有无数市民通过12345服务热线、问政平台、新闻媒体等多个平台多种渠道,为自己生活的、热爱的这座城市贡献治堵“金点子”。

治堵理念之变,群众把治堵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机制之变

协同治理 多部门拧成一股绳

2024年12月下旬的一天,站在双流区统力大道与成新蒲快速路口,看着滚滚车流顺畅通行,曾经让无数司机闻之色变的“老堵点”成了过去式。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处民警陈峥峥感慨地说,“想达到这种效果,仅凭一个部门单干是不可能的。”

要想弄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就必须要了解统力大道与成新蒲快速路口这个“老堵点”。高峰时段平均通行时间15分钟以上,在平峰时段仍会出现拥堵,此前虽有一些治堵举措但效果不佳……在成都公布的首批63个堵点之中,这个路口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块“硬骨头”。

现场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如何啃下“硬骨头”?市公安局交管局、市住建局、双流区政府组建专班,专班经多方综合研判,最终确定通过切除绕城高速收费广场绿化带,压缩车道宽度,将路口西进口辅道增加为3车道,对主辅道之间进行隔离,实现多股车流车辆分道行驶,同步实施路口交通组织精细化调整。合力之下,路口车辆的排队距离大幅缩短,西进口早高峰车辆行驶速度由6公里/小时提高至33公里/小时,拥堵指数由6.19下降至1.68。

同样的变化还发生在成华区香木林路口,治理前,人车通行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高发。市城管委、市公安交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道桥监管中心等联合开展治理,15天的时间,让“堵点”大变身。

无论是统力大道与成新蒲快速路口由堵变通,还是香木林路口由乱到治,无不折射出此次治堵工作的机制之变——从单个部门的单一作战变成多部门协同治理。在市级层面,成立由市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常态化治堵工作专班,针对一个个具体堵点,更是一声“吆喝”,多个部门齐上阵。

于是,我们看到,此次治堵不再是某家单位、某个部门唱独角戏,更多“新面孔”出现在治堵一线,更多的创新之举出现在治堵一线。

成都公交集团优化公交站台设置,对170个经停线路超过8条的公交站点进行全面排查;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对多个施工的地铁站点退围撤围,还道于民;市住建局、成都城投集团对常年拥堵的成龙路道路改造工程撤围……

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之下,原本分散的“治堵”力量,被拧成了一股绳。

手段之变

精细提能 “微手术”治堵时不造堵

回顾治堵两月,“微”是一个高频字。

金周路路口实施三台“微手术”,八一路片区实行“微循环”,剑南大道锦城大道路口实行“微治理”……“微”字如此高频出现,并不是巧合,恰恰反映出治堵的手段之变,以绣花功夫精细提能代替“全身大手术”。

剑南大道锦城大道路口很有代表性。剑南大道作为成都高新南区南北走向的关键交通动脉,长期处于道路交通超饱和状态。剑南大道与锦城大道的交叉路口作为成都绕城高速进城的第一个路口,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

“这样一个大路口,我们先把它打围,进行长时间的治堵改造显然是不现实的。”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处优化科民警颜雪忠说,这样的方式,在治堵的同时也是在造堵。只能通过精细管理,一点一策,给每个路口的4个方向开出不同的治堵“药方”。

北口停止线前移10米,增加排行空间;南口前移停止线,“切掉”网状区;西口增设待行区,提高通行效率;东口取消公交车道,增加左转车道。

精细提能,施工时间短,多在夜间进行,将对市民的正常出行影响降到最低。精细提能,效果立竿见影,路口的通行时间平均缩短3分钟。

剑南大道锦城大道交叉口精细提能

东门街、东城根中街北段、羊市街、东城根中南南街、商业后街5条道路交叉路口的拥堵治理,同样体现着精细。青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交警四分局、青羊区新经济与科技局、少城街道办事处、青羊供电中心、成都市蓉城管线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等多家管理单位,通过小微整治,让出72平方米调整为车行道,寸“土”必争之下,这个“五岔路口”的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绣花功夫,小微整治,治堵手段之变,让原本“粗放”的路口变得“精细”,拥堵自然就变得通畅。

首批63个点位只是开始,两个月的时间不是终点,哪里还堵?哪里还需要治理?开门治堵的成都,将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中,不断治理城市拥堵,提升群众出行品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良 文/图

1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