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之西北国民军高树勋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4-05-11 09:30:59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的兵败如山倒,让不少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选择率兵起义,使各地免受很多战火,也使解放战争结束的时间越快。

新八军军长高树勋领导的“邯郸起义”,是解放战争正式爆发前,国民党部队第一次大规模起义,起义的官兵有一万多人,全部接受共产党的指挥,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嚣张气焰。

冯玉祥

高树勋原本是西北国民军的将领,也就是冯玉祥的部将,在“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下野,西北国民军也分裂出几股势力,韩复榘派系、石友三派系、宋哲元派系、孙连仲派系等。其中孙连仲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而高树勋就一直跟着孙连仲发展,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国民党的军长。

说起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内部爆发多次起义,并且每一次起义都给蒋介石很大的打击。中原大战之后的“宁都起义”,抗日战争结束后高树勋领导的“邯郸起义”,包括解放战争末期,鲁崇义率领第三十军在四川和平起义,这些起义部队都是孙连仲的旧部。

1898年,高树勋出生于河北盐山,家里兄妹七人,他是家里的次子。在高树勋幼年时期,家里条件还不错,八岁的时候在私塾读书,一读就是四年,但后来家里出现变故,他只好休学回家干农活。

高树勋

1914年,刚满十六岁的高树勋,跟着亲戚到北京和天津一带闯荡,由于年纪小,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只能到处打零工,过着饿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1916年,冯玉祥担任北洋第十六混成旅长,率兵驻守在四川,当时高树勋的舅舅在冯玉祥手下当基层军官,于是高树勋不顾路途遥远,一个人跑到四川投奔舅舅,开始了从军生涯。

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在段祺瑞的号召下,冯玉祥率领第十六混成旅宣布讨逆,率兵前往北京和张勋的“辫子军”作战,而高树勋作战英勇,被升为机枪连的班长。

1918年,护法运动时期,由于冯玉祥不是段祺瑞的嫡系,所以长期被皖系军阀排挤,于是冯玉祥在湖北的五穴,宣布响应孙中山的“护法运动”,要率兵和段祺瑞的皖系军阀作战。段祺瑞不想用武力对付冯玉祥,因此就让冯玉祥去北京协商,而冯玉祥也没有怕,带着卫队就去往北京,当时高树勋担任冯玉祥的贴身侍卫,保护着冯玉祥的安全。

段祺瑞

后来冯玉祥安全离开北京,觉得高树勋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就想好好培养,就把高树勋送往学兵营学习,等他毕业后,当上机枪营的司务长。

1920年,高树勋升为排长,由于冯玉祥是个基督教徒,在他的影响下,部队里面不少官兵也加入基督教,其中就包括了高树勋。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在山海关大战,冯玉祥趁机联合胡景翼、孙岳,在北京发动兵变,把北洋总统曹锟软禁,导致吴佩孚在前线大败,而冯玉祥也成立了国民第一军。国民第一军成立后,冯玉祥就开始大规模扩军,高树勋升为机枪营营长。

1925年8月,高树勋升为上校团长。

1926年9月,在取得苏联军事援助后,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加入国民政府,成立西北国民联军,率兵参与北伐战争,这时候高树勋也加入国民党。

孙连仲

1927年5月,西北国民联军被国民政府改编为第二集团军,冯玉祥担任总司令,高树勋也升为师长,归孙连仲指挥。

1929年8月,冯玉祥调孙连仲担任甘肃省主席,当时孙连仲已经是青海省主席,在离开青海的时候,孙连仲让高树勋暂时代理青海省主席。在当了一段时间青海省代理主席后,高树勋就被调离青海,青海省主席的位置给了马麒。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被蒋介石打败下野,因此西北国民军也被彻底瓦解,孙连仲投靠蒋介石,被任命为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高树勋担任第二十六路军第十七师师长。

1931年,蒋介石对江西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高树勋率兵进攻红军,结果被红军打败,此后高树勋开始不敢和红军正面作战。

高树勋

“围剿”红军失败后,第二十六路军驻守在宁都,由于第二十六路军在蒋介石眼里是杂牌部队,所以一直克扣第二十六路军官兵的军饷,还扣押药品等补给,导致不少伤兵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当时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再也不想当炮灰了,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很多都是北方人,他们都想返回北方。

思乡心切的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强行北上,结果被中央军包围,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只好返回宁都。当时第二十六路军内部军心不稳,孙连仲以身体不好为由,离开部队跑到南京治病,而第二十七师师长高树勋,也私自离开部队去往庐山。

当孙连仲和高树勋离开部队后,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等将领率领1.7万人在宁都发动起义,加入到共产党的阵营中。

董振堂

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这时候高树勋又跑去投奔冯玉祥,担任骑兵师长。抗日同盟军受到蒋介石的镇压,最终抗日同盟军被迫取消,高树勋去往天津居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连仲担任第一军团军团长,在孙连仲的帮助下,高树勋在河北整编民团,组成“河北暂编第一师”,兼河北省保安处副处长。

1938年2月,日军占领新乡,高树勋准备率兵撤往河南,但中央军不许高树勋的部队进入河南,他只好率兵在河北与河南交界处,和日军打游击。不久后,河北省保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六师,高树勋担任师长。

1940年,新编第六师被扩编为新八军,高树勋担任军长,归石友三指挥。

石友三

当时石友三和日本人有勾结,他的部下们都不愿意当汉奸,于是准备处理掉石友三,而高树勋和石友三也有矛盾。石友三部队的政治部主任臧伯风、总参议毕广垣等人,联合高树勋准备刺杀石友三。

11月,石友三和日本人商量投降的事情,高树勋、臧伯风、毕广垣等人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是请鲁西行署主任孙良诚出面,请石友三到高树勋的司令部,劝二人化解矛盾。虽然石友三怀疑有诈,但想到有孙良诚陪伴,高树勋等人也不敢玩什么花样,所以就答应了。

12月1日,石友三率领一个骑兵连,来到高树勋在濮阳柳下屯的司令部,高树勋率领新八军官兵迎接石友三。在二人谈话期间,一个勤务兵跑进来,对高树勋说太太有事找他,于是高树勋就离开了。不一会,四个卫兵突然闯进来,把石友三给绑走,现场的孙良诚才发现这是“鸿门宴”,当他想制止的时候已经晚了,自己只好带着卫兵离开。

孙良诚

就在当天夜里,高树勋命令士兵把石友三活埋在黄河岸边。

1941年,冀鲁豫边区出现灾情,而且日军也对高树勋部队发动“围剿”,中央军也不支援,和日军一番交战,新八军损失接近五千人。在高树勋绝望的时候,八路军派出两个旅支援新八军,而且还送了一些武器给高树勋,这让高树勋非常感动,也为日后的起义埋下伏笔。

1944年,高树勋被任命为为冀察战区总司令。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高树勋担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新八军军长,中共党员王定南已经在他身边工作。

当时孙连仲为了稳住保定的局势,派第三十军、第四十军、新八军、第三军、第十六军联手进攻邯郸地区的解放军,而解放军也计划围歼第三十军、第四十军、新八军,来打击下孙连仲的气焰。

高树勋

高树勋本来就和共产党来往密切,他也不满国民党发动内战,于是派王定南去和刘伯承、邓小平联络。10月30日,高树勋率领新八军,邯郸马头镇发动起义,宣布听从共产党的指挥,起义官兵有一万多人,这也是解放战争正式爆发前,国民党部队第一次大规模起义。

由于新八军的起义,导致进攻邯郸的国民党部队军心大乱,刘伯承迅速派出解放军主力,向漳河以北敌退路两侧前进,消灭了孙连仲手下两个军二万三千人,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被俘虏,平汉战役取得胜利。

11月10日,起义部队被改编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为总司令,他也加入了共产党。高树勋的起义对国民党打击很大,蒋介石为了掩盖起义真相,谎称高树勋是战败被俘虏的。

1946年末,民主建国军的一个连长,被诬陷是国民党的特务,因此民主建国军很多军官受到影响。

1947年6月,高树勋突然被“逮捕”,民主建国军的番号也被取消,但后来经过证明,高树勋被释放。

1950年,新中国建立后,高树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河北省民革副主委、河北省副省长职务。

1972年,高树勋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