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读研记16」不懂江湖规矩,被迫选了讲师做导师

绿兰谈情 2024-09-16 02:39:31

关于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那些事儿,每个人多少都听说过一些,有些离奇有些心酸,还有一部分是关于提前联系导师和搞好关系之类的内容。去年我还在复习考研的时候,就琢磨过要不要托关系联系某位导师?但是又担心万一考不上结局会很尴尬,所以当时没有付诸行动。

但是那时候屡次被这个问题给困扰,所以也在复习间隙偶尔上网寻找答案,看看过来人都是怎么做的,不出所料如同《小马过河》里的描述一样,有人说必须提前联系,有人说根本没必要联系。我自己倾向于先不联系,最重要的是先上岸,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等我用颤抖的双手查到初试成绩后,联系导师这事儿就被排上了日程。说来也巧,我们学院有个年轻讲师跟陈科长是老乡,两人在老乡会上互加过微信,于是陈科长把我的成绩发给他问录取有没有问题?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

那位老乡告诉陈科长录取没问题,联系导师没必要,开学后再选也不迟。他的建议多少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信以为真并且如释重负,联系导师这事儿就被推迟到开学以后了。当时我这样安慰自己:你自己有学术理想,也知道将来想干什么,还怕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导师吗?现在看来当时太年轻太简单,而且有点幼稚。

开学第1周学院就安排了一场导师见面会,按照院长的说法今年是15个导师挑8个研究生,几乎两个老师选一个学生,大家的选择范围很广。听完院长的话,我们带着激动而兴奋的表情交换眼神,每个人都是一副未来可期的模样。可是见面会那天很多老师有课,最后只来了4个人,剩下的11个老师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在后面的半个学期里,又陆陆续续见了两三位,还有七八人至今未曾谋面。

正式开学后我们就一直在等,有老师在课堂上划水的时候聊起选导师的事儿,说了一大堆学院的八卦内幕,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得抓紧选导师了,不能再这样放羊下去。听得我们有点恐慌,大家相互交换眼神,每个人都是一幅六神无主的表情。当时我要是悟性够高趁着恐慌情绪主动一些,说不定后来的结果会更让人满意,但我跟其他人一直在被动地等学院的安排。

直到有一次上课碰到了副院长,我们就追着问他,他说11月份给你们确定导师。听了这话我也就踏踏实实等11月了,我幻想着到时候在一个宽敞明亮的礼堂里,15个导师穿得一丝不苟站成一排,我们8个人像球员上场一样跟他们每个人鞠躬握手,彼此互相介绍和深入交流,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下,每人认领一个各自满意的导师。

后来的事实表明,我是患上了“电影看多臆想症”。

时间一周一周地过,11月份本科生们开始了期中考试,我们研究生课程也陆续接近结束,有些课程的考试方案都出来了,选导师还会远吗?其实那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有了心仪的人,只是没有公开那个秘密。

突然有那么一天,学委在群里说,学院通知大家把自己想选的导师先报上去,学院的意思是不要有撞车,毕竟导师人数是学生的两倍。我们陆陆续续在群里公布了各自的选择,结果很让人头疼,除了两个本校生以外,其他6个人都出现了撞车现象,我跟另外两人同时选了一个导师。

学委说那你们自己协商吧,反正最后每人选一个老师不要重复。我们三人就拉了个群开始讨论,听意思另外两人都不想让步,而且他们说刚开学那会儿就跟导师联系了,接着两人开始翻聊天记录比谁说的更早。其实我也跟这位老师联系过,但我是两天前才联系的,都不好意思把截图发出去。当初都一副六神无主等待命运安排的模样,没想到私下里早都联系过了,城市的套路实在是深。

我原打算选的导师是经过半个学期上课观察后确定的,选他的原因一方面是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相关性,更重要的是他不但是教授还是学院领导,跟他混或许各方面资源好一些。两天前加他微信的时候,还在想提前联系会不会不太好,而他得知我的来意后,向我推荐了学院其他老师,我还跟他辩解为啥他推荐的人不适合我,后来他说选择是双向的,等之后再确定吧。原以为他这是谦虚,真相是他老早就答应了别人,而我这时候才找他,他大概以为我的第一选择不是他,没得选了才来找他吧。

小群和大群的讨论持续了个把小时,大家表面客气实则暗流涌动。学院的教授和有职务的副教授比较抢手,为此出现了严重的撞车现象,而那些不知名的教授没人选,年轻的讲师就更加无人问津。我败给了另外两人后,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与我研究方向一致的导师只剩下讲师了。

这很让人泄气,也很让人愤愤不平,女生们下手比我们男生要早得多。

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女生上课没有互动,下课读书也敷衍了事,做汇报发言的稿子大段照抄原文没有条理,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毫无概念,她们的行为表明对政治专业毫无兴趣,读研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而已,可是在选导师这事儿上她们却非常积极,提前把优质导师瓜分完了,跟他人撞车后也是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在学委以及其他人的反复劝说下,有两个撞车的女生互不妥协,她们的意思是让导师自己做取舍。

我的最后选择是一个年轻讲师,主要原因是他的研究领域和我打算研究的东西一致性很高,至于他的职称和头衔就没法跟其他同学比了。

陈科长在得知这个消息时也挺郁闷,她曾经期待我选院长或副院长这种既是教授又是领导的人,没想到最后选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讲师。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讨论,我俩就接受了这个选择,我告诉她经过半个学期的观察,发现讲师上课最认真知识体系也新;陈科长也回忆说,她当年读研的时候虽然导师是个大牛,但是几乎没指导过她,而是打发了一个讲师带她搞研究指导论文,导师只是挂个名而已,她也觉得讲师确实负责。

作出选择后马上辗转加了未来导师的微信,他自己倒是挺开心,由于我俩年纪差不多大,彼此之间沟通也没什么障碍,经过几分钟的互相吹捧和互探底细后,他给我列了一些读书的范围,也讲了大致的研究方法。

虽然导师选得差强人意,但我已经释怀了。复习考研的时候我不联系导师,认为考个好成绩更重要;现在导师已经选定,我认为做出好成果更重要。但是我依然认为,最有学术理想的学生应该和方向最一致且名气最大的导师一起合作,那些跑来混学历躲避工作的人应该交给讲师们练手,可是现实结果却不是这样。

(本周回学校考试时随手拍的校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