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救人只能找中国帮忙?两名美国宇航员被逼上绝路,4个月后断粮

鉴策史海说社会 2024-11-09 01:16:29

2024年,两名美国宇航员踏上"星际客机",原本以为只是一次常规的太空任务。

然而却接连发生的技术故障,让返航计划一再推迟。

随着食物和燃料日渐耗尽,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的处境愈发危急。

当下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中国求援,那么美国会怎么做?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飞行过程中的问题

这次试飞任务由两位资深宇航员:58岁的苏尼塔·威廉姆斯和61岁的巴里·威尔莫尔执行。

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将于6月5日搭乘"星际客机"发射。

在国际空间站停留约一周,随后于6月14日返回地球。

“星际客机”于6月5日发射升空

然而在发射前,工程师们就发现了氧气阀门功能异常和舱体氦气泄漏的问题。

但NASA和波音公司高层认为这些问题不足以影响发射,决定带着这些隐患冒险上天。

升空后,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苏尼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尔莫尔

在飞往空间站的过程中,工程师们又监测到了5处新的氦气泄漏点,以及28个推进器中有5个发生了故障。

不过宇航员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勉强应对,最终成功抵达空间站。

到达空间站后,波音公司的技术人员发现,他们无法彻底解决持续的氦气泄露问题。

更糟糕的是,他们发现发动机出故障了,已经失去了自动脱离空间站的能力,也没有办法回到地球。

两位宇航员向美国发出求救信号,而NASA也立即做出回应。

国际空间站

返航计划的多次推迟

NASA和波音公司高层他们将返航时间从6月14日推迟到了6月26日。

期望在这段时间内工程师们能够排除故障,让宇航员们完成一些额外的科研任务。

星际客机”资料图

然而6月26日到来之际,波音公司的技术团队仍然束手无策,无法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NASA方面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他们不得不宣布无限期推迟返航计划。

然而每一次的推迟都意味着宇航员们要在太空中多停留一段时间,他们平安返航的希望就更加渺茫。

由于最初的任务计划仅为短短一周,他们携带的食物和水都十分有限。

按照目前空间站上的储备估算,现有的食物供应最多只能维持4个月。

而飞船上的燃料,在不断泄露的情况下,预计也只能支撑45天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旦燃料彻底耗尽,飞船将完全失去机动能力,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将难以得到保障。

除了物资短缺的威胁,持续的氦气泄露也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温度持续升高,进一步增加了飞船爆炸的风险。

在失重环境下长时间生活,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严重。

而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宇航员们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困境,无论是美国民众还是其他国家的人们,都对这一事件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对于美国公众而言,他们最为关切的无疑是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太空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让许多人为宇航员的处境捏了一把汗。

他们迫切地期盼着NASA和波音公司能够尽快找到解决方案,让宇航员们平安归来。

然而这起事件也引发了美国民众对本国航天事业的反思和不满。

波音公司在飞船制造和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让不少人对其能力和诚信产生了质疑。

同时NASA对私营航天公司的过度依赖,也让一些民众感到失望和不安。

其他国家的民众纷纷表达了对被困宇航员的同情和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摆脱困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能的救援方案

面对这场太空危机,NASA正在竭尽全力寻找可能的救援方案。

继续尝试修复"星际客机"是最直接的想法,但考虑到之前多次修复失败的经历,成功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NASA也在考虑发射一艘新的救援飞船,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时间恰恰是宇航员们最稀缺的资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向其他国家求助,是另一个可能的选择。

俄罗斯拥有成熟的"联盟号"飞船,具备执行这样一次救援任务的技术能力。

但考虑到当前美俄关系的紧张状态,以及可能面临的高昂费用,这个方法有点不切实际。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提出向中国求助。

作为航天领域的新兴力量,中国近年来在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凭借可靠的神舟飞船,中国完全有能力实施这样一次太空救援行动。

而中国又有哪些可实行的救援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救援美国的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在载人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从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到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太空探索能力。

在技术层面上,中国已经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实施太空救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嫦娥五号央视新闻报道

神舟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它能够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稳定运行,并且能够与空间站进行精准的对接和分离。

这对于在救援行动中接近遇险宇航员至关重要。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航天员队伍,他们具备在太空中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这对于救援行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除了技术实力外,中国在物资保障方面也有充分的准备。

通过长期的空间站任务,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补给体系,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充足的食物、水和氧气等生活必需品。

在救援行动中,这些物资储备可以为遇险的宇航员提供急需的支持,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中国的货运飞船也具备强大的运输能力,可以将救援物资快速送达太空。

中国在太空救援方面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快速响应能力。

通过采用"滚动待命"的策略,中国始终保持着一艘备用飞船和一枚备用火箭处于随时待发状态。

这意味着,一旦接到救援请求,中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起一支救援队伍,为遇险宇航员及时伸出援手。

嫦娥六号返回器真实画面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是救援美国的最佳选择。

当然要实现对美国宇航员的救援,中美两国还需要在外交和技术层面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而在这之前,我国和美国其实是有合作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美航天关系:从合作到竞争

中美两个航天大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初步的接触和合作尝试。

当时美国航天工业正面临一系列挫折,包括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悲剧以及多个火箭发射失败事故。

与此同时,中国的长征火箭凭借价格优势和可靠性能,吸引了美国商业卫星公司的目光。

1988年,中国长征火箭与美国休斯公司签署了发射澳星卫星的合同,拉开了中美航天商业合作的序幕。

随后的几年里,长征火箭多次成功将美国的商业卫星送入太空,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航天技术团队也从美方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经验,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中美两国的政治关系开始出现波折。

随着苏联解体,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

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更是将两国关系推向了冰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年美国国会发布了"考克斯报告",指控中国窃取了美国的核技术和卫星技术。

尽管这些指控缺乏确凿证据,但美国政府还是以此为借口,全面终止了与中方的商业卫星发射合作,并开始对相关技术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

进入21世纪,中国航天事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从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再到火星任务,一系列重大成就引起了美国的警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试图遏制中国航天实力的增长,两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2011年,时任美国国会议员的沃尔夫提出了一项法案修正案,禁止NASA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

这一修正案最终通过,成为美国航天政策的一部分,被称为"沃尔夫条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美国应该重新审视对华航天政策,在某些领域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以应对共同的全球性挑战。

NASA局长也曾多次表示,希望能与中国在月球探测等领域开展数据共享和任务协调。

中方虽然一贯对航天合作持开放态度,但也强调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

中国宇航员训练画面

如今面对宇航员生命垂危的紧急情况,美国能否放下身段,打破"沃尔夫条款"的禁锢,向中国伸出求援之手?

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着两位宇航员的生死,也将影响未来中美航天合作的走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太空救援行动的最终结果,祈祷两位宇航员能够平安归来。同时也希望这次事件能够成为一个契机,推动各国在太空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息来源

1.封面新闻,2024-07-01,《波音“星际客机”问题不断,美国2名宇航员被困空间站,美国航天局:返航时间尚不确定》

2.环球网,2024-07-01,《美国2名宇航员被困空间站!NASA最新回应》

3.光明网,2024-08-20,《法媒:美宇航员被困空间站凸显两大问题》

4.观察者网,2024-07-02,《NASA、波音否认美宇航员被困:待测试完成后再定返航时间,不着急回家》

5.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7-14,《两名美国宇航员为何滞留太空?波音“星际客机“何时返航?》

6.环球网,2021-10-16,《从应急救援到“超长待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再显“神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