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诸葛亮去世,蜀汉的天一下子暗了下来,没有了“武侯”的指引,蜀汉这条小船会不会马上沉没?
令人惊讶的是,蜀汉竟然又坚挺了29年,刘禅,那个常被人笑话的“阿斗”,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人们说,他杀掉的那几个人,真是杀对了!
诸葛亮去世后的蜀汉局势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带着未竟的北伐遗憾而去。
消息传回成都,整个蜀汉朝廷一片悲痛,这位手握军权,治国理政的重臣,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蜀汉的半边天。
他的去世让蜀汉内部震荡,谁能接替诸葛亮的位置?如何应对来自曹魏的压力?这些问题如同乌云压城,让刘禅不得不面对。
那时候的刘禅年纪已不小,没有过多显露的治国才能,也一直被诸葛亮护在羽翼之下,给外界的印象是个无能的傀儡。
诸葛亮一走,这个“傀儡”竟然顶起了担子。
面对诸葛亮的去世,刘禅做了两件事:稳住内部,安抚人心。
朝堂上,他将诸葛亮旧部一一安置,蒋琬、费祎等人各司其职,确保蜀汉的政务不断;对外,他维持与东吴的同盟,尽量不在短期内挑起与曹魏的直接冲突。
这些还不够,诸葛亮留下的摊子庞大复杂,朝中势力暗流涌动,有人心生不满,有人妄图夺权。
刘禅必须要果断出手,削掉那些潜在的威胁,才能让蜀汉这艘船继续前行。
刘禅果断处置杨仪
杨仪,这个名字在诸葛亮生前可是响当当的。
北伐时,杨仪作为军师,负责后勤调度,战术安排,立下了不少功劳。
诸葛亮死后,杨仪自认为是诸葛亮信任的人,应该是接替诸葛亮,成为蜀汉中枢的重要人选。
事情并没有朝他期望的方向发展。
杨仪并不是个省油的灯,心高气傲,性格刚烈,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
魏延一直是诸葛亮北伐的主力,勇猛善战,却与杨仪不对付。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认为魏延不服管教,决定要将其除掉,魏延也不甘示弱,打算直接反叛。
两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在刘禅的授意下,杨仪采取行动,除掉了魏延。
魏延死后,杨仪自以为大功一件,觉得自己应该被任命为更高的职位。
可刘禅并没有如他所愿,而是选择了信任蒋琬和费祎,安排他们接手蜀汉的政务,杨仪对此心生不满,甚至扬言要投降曹魏。
对于刘禅来说,这样的威胁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刘禅很快就采取了行动,贬黜杨仪,将他逐出朝廷。
这一举措迅速稳住了内部动荡的局势,杨仪被贬后郁郁寡欢,最后选择自己了结。
刘禅的这个决策看似冷酷,却十分必要,杨仪的性格过于偏激,容易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在诸葛亮刚刚去世的敏感时期。
果断处置了杨仪,为的是确保朝廷的稳定和权力的集中。
杨仪的死,是刘禅处理朝中不稳定因素的一个关键,杨仪对蜀汉立下过不少功劳,但性格缺点明显,自视甚高且容易冲动,这样的人一旦失去了制约,便可能成为政局的隐患。
刘禅不能让这样一个人,继续待在朝廷中搅乱局势。
蜀汉内部得以稳定,刘禅的做法,也向其他有异心的臣子,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不守本分的人,都没有立足之地。
刘禅整顿朝纲——处置刘琰
刘琰,是蜀汉的高级将领之一,曾任车骑将军,位高权重。
个人行为却颇为不检点,尤其是在宫中,对宫女的行为问题上,引起了朝臣的极大不满。
诸葛亮在世时,刘琰尚且有所收敛,诸葛亮一去,便放松了警惕,甚至在宫廷中为所欲为。
刘琰的傲慢和不检点行为,败坏了蜀汉朝廷的形象,还直接影响到了,内部的团结和纪律。
作为一名高官,行为本应是朝臣的表率,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仗着自己的地位高,毫无顾忌,如果不能对刘琰进行严厉的处理,那么蜀汉内部的秩序将无从谈起。
刘禅决定,对刘琰采取严厉的惩罚。
下令将刘琰免职,并将其流放,这一决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刘琰的地位显赫,许多人都认为,刘禅不敢对他动手。
刘禅在维护朝廷秩序和公正上毫不含糊。
刘琰被流放之后,途中不幸身亡,这件事无疑给那些,心存侥幸的官员敲响了警钟。
无论你功劳多大、地位多高,如果违背了朝廷的规矩,那么就必须付出代价。
刘禅这个决定大大震慑了那些不守规矩的官员,许多人在刘琰被处置后,都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整个朝廷的风气也得以好转。
一个国家如果要稳定,内部的秩序必须是井然有序的。
刘琰的行为,影响到了整个蜀汉的朝纲,刘禅必须以雷霆手段予以解决,才能保证蜀汉的延续与稳定。
这也让刘禅的形象发生了转变,从一个只懂得依靠别人保护的“阿斗”,变成了一个能够掌握朝政、整顿纪律的君主。
通过这两次果断的处置,刘禅稳住了蜀汉朝堂的秩序,确保了内部没有不安定的因素。
这些决策看似残酷,在当时的形势下,是维持国家生存的必然选择。
刘禅逐渐成为一个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这些举措为蜀汉的延续,奠定了基础,让这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家得以继续存在下去。
贤臣重用与对外策略
稳住了朝廷内部之后,刘禅开始着眼于,政权的延续和国家的生存。
做的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继续重用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贤臣——蒋琬和费祎。
这两个人在诸葛亮生前,已经是蜀汉的中坚力量,蒋琬以稳重持重著称,费祎则机智灵活,善于处理外交事务。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任命蒋琬为大将军,负责军政大事。
蒋琬的稳健作风,使得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的几年里,内部政局相对稳定,也并没有采取激进的对外扩张政策,而是继续采取守势,修养生息,避免了与曹魏的正面冲突。
这样的策略使得蜀汉得以延续,国力不强,至少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了内部的安定。
费祎则在刘禅的信任下,负责对东吴的外交事务。
蜀汉与东吴之间的联盟关系,是蜀汉生存的重要支柱。
费祎凭借其出色的外交能力,与东吴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了两国在对抗曹魏时的协同作战。
蜀汉的力量单薄,必须依靠外部的援助来维持生存,而东吴无疑是合适的盟友。
通过对内重用蒋琬,维持内部稳定;对外信任费祎,保持与东吴的联盟,刘禅确保了蜀汉在失去诸葛亮后的继续生存。
这些策略让蜀汉虽未能强大起来,却也在乱世中多延续了二十九年。
很多人看来,刘禅是一个平庸的皇帝,甚至被认为昏庸无能,从他在诸葛亮去世后的这些决策来看,并非全然无能。
关键时刻,展现出了作为一国之君的果断和智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