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8公里河道上有8道拦水坝,正在拆除,江景房变“溪景房”

黔之行 2024-11-24 13:17:01

印江,是一座历史比较悠久的小县城。印江属于铜仁市,位于梵净山下,这里在古代隶属于思州田氏土司管辖。1413年,思州田氏土司灭亡,朝廷改土归流,设印江县,并办义学,建书院,设学宫,修考棚,推动了印江文化和教育的迅速发展。后来,印江还发展成为了贵州的“书法之乡”。

印江县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生态城市。这里有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印江河泉水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还有云上居森林康养基地,被誉为“省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由于印江森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因而也成为了贵州的五个长寿之乡之一。

印江之美,和印江河息息相关。印江河,印江河原名邛江河,是印江的母亲河,是发源于梵净山的一条小溪,在途中汇入了发源于梵净山的木黄河、新民河、永义河等,最终形成了一条小河。印江河流经的地区,有许多名胜古迹,例如源头有梵净山,中游有木黄景区、郎溪古镇、天下奇观等。

乌江的干流修建了大型的水电站后,乌江的支流就成为了鱼类产卵的重要支系了,因而对生态保护至关重要。早在2009年,印江就通过了《印江河保护条例》,要保护印江河的生态环境,防治印江河污染,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印江河流域的资源。

2013年,印江县获批建立印江河泉水鱼、黄颡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的保护对象除了泉水鱼和黄颡鱼之外,还有鲤鱼、草鱼、鲫鱼、小口白甲鱼、花鱼骨、倒刺鲃等物种。

然而,印江县最近十年,为了发展房地产,打造“江景房”,在河边修建了8道的拦河坝。这些河坝抬高了水位,让印江看起来更像是一座沿江的县城,看起来更有品位了。人们都说,一座城市要是没有一条河流,那就似乎没有了灵魂。而印江河水坝的修建,似乎也让印江这座小城市多了几分情调。

但问题是这些河坝也破坏了生态。由于河坝的修建,使得河里的鱼类无法满足鱼类洄游、繁殖、种质交流的需求,最终会导致河中的鱼类大量减少。而这8道拦河坝中,有4座是在未批先建的。整个印江河泉水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了25道拦河闸坝,这个对生态的破坏的确十分严重。

由于被通报批评,目前这里已经开始动工拆掉印江河中的拦河坝。许多县城的居民看到后,都表示可惜,因为“江景房”景观没有了,过去那种小情调没有了。但我觉得,拆掉拦河坝,说不定会出现另一种更自然的景观。去过康定的朋友就知道,河流在康定城内自然流淌,那是多么惬意。

印江河之水自然是无法和大渡河相提并论的,但拦河坝被拆掉后,河道中的淤泥被冲刷,剩下的就是石头,河道会变得更加干净。如此,到了夏天,大人和小朋友都可以在小河中游玩,捡取鹅卵石。如果有拦河坝,那就只能看,不能游玩了。

我认为,印江河两岸的公路也可以拆掉,以印江河为纽带,打造一个“印江河湿地公园”,类似于贵阳的“十里河滩”。留出空地,种满植被,更有诗意。我一直认为,将河流硬化是最错误的选择,城市没有河流是没有灵魂,但如果城市将河流硬化,那就是灵魂僵死。如此,两岸的“江景房”又变成了“公园房”,不是更好吗?

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拆掉印江河的拦河大坝,发现印江河只是一条小溪,怎么可能有鱼呢?其实不然,鱼类洄游也是有季节规律的。春季,水位上涨,鱼类就会游到上游。到了秋季,鱼类发现水位逐渐下降后,又会逐渐游到下游。现在是冬季,印江和水少也是很正常的。到了夏季,又是另一种景象了。我们小时,发现就随便一个小溪都能够都有鱼,印江河可比一般的小溪大多了。

当然,印江的事情在全国不是个例,全国许多县城都存在建设拦河坝的事情,只是没有被披露罢了。小编认为,在大江大河的中上游,为了防洪、发电、调水等因素,是可以建设水坝的。但是在小河流上,如果不是为了建设饮用水源地,那就没必要建设拦河坝。

有些小河流建设拦河坝只是为了表面的美丽,并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上的作用,反而对生态造成破坏,这是应该杜绝的。另外,大江大河建设水坝后,这些小河流更应该自然流淌。因为鱼类已经无法通过干流洄游到上游产卵,那就只能依赖于这些支流了,因此支流的生态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