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犹如明朝历史上的一颗耀眼星辰,其一生充斥着英勇、智慧与忠诚的璀璨光芒。在元末乱世中,朱元璋挺身而出,振臂一呼,新的反元势力犹如燎原之火燃烧起来。汤和,这位与朱元璋同乡的英雄,率先携手十余壮士,共襄盛举。
《明史·汤和传》生动记载:“初,和与太祖同里,太祖起兵,和率壮士十余人归之。”他们的起义之火,不仅燃起了明朝的辉煌,更成为了明朝数百年国运的坚实基石。
明朝建立后,汤和并未停下征战的脚步。他南征北伐,立下赫赫战功,为大明王朝的统一之路洒下热血与汗水。《明史·汤和传》赞誉:“和从太祖南征北伐,功烈显著”。他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巩固明朝统治;他与其他将领并肩作战,攻城略地,推动统一大业。
《明史·汤和传》载:“时陈友谅据江西,势张甚。太祖命和为前锋,往讨之。和至南昌,友谅出兵拒战,和击败之,斩首千余级,获马牛橳重无数。”此役,汤和受朱元璋之命,作为前锋讨伐陈友谅。他巧妙运用兵法,击败敌军,为朱元璋消灭乱世诸侯陈友谅奠定基础,为明朝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汤和围庐州,久攻不下。和察城中无水,乃筑长堤,引江水灌城。城中大惊,遂降。”在此案例中,汤和面对固守的庐州,不是强行攻坚,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城中缺水的弱点。他巧妙地筑起长堤,引江水入城,使敌军陷入恐慌,最终成功智取庐州,彰显了汤和的优秀的作战智慧。
当常州成为战火纷飞的前线,汤和肩负起了守城重任。他不仅是城墙修复、沟渠疏通的策划者,更是多次抵挡张士诚猛烈进攻的守护者。《明太祖实录》卷六十四详细记载:“汤和守常州,修城郭,浚沟洫,备器械,为守御计。张士诚数来攻,和皆却之”。
除了之前提到的常州守卫战,汤和还在其他战役中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智慧。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汤和在攻打滁州的战役中的表现。据《明史·汤和传》记载:“和攻滁州,设伏击败敌兵,遂克其城。”汤和利用伏击战术,成功击败敌人,最终攻克了滁州城。
除此之外,汤和在治理江南时的政绩也是优秀。明朝建立后,汤和被派往江南地区担任要职。《明史·汤和传》称赞他:“在江南治政有方,民安其业。”汤和通过精心的治理,使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汤和的英勇与智慧赢得了无数荣誉:阶升特进光禄大夫、大都督府左都督、左柱国勋阶,进爵信国公。然而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南征北战,立下盖世之功,却功成身退而不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汤和荣归故里,朝廷赐予丰厚奖赏。对于这位功成名就却不贪图权势的英雄,《明史》由衷称赞:“功成身退,无求于世”。
晚年的汤和恭敬谨慎依旧。《明史·汤和传》:“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病重时,上犹遣中使赐药存问。”即便病重之际,他仍保持那份谨慎与恭敬。朱元璋对他的信任与认同从未动摇。病重之时,朝廷依旧关心如潮,赐予药物慰问。汤和离世后,被封为东瓯王,追赠美谥“襄武”。
汤和一生谨慎从事,《明史·汤和传》曾强调:“汤和晚年益恭慎,入闻国论,出不敢泄一语”。他恭敬谨慎的态度,让其成为大明开国勋贵中少有的善终功臣。
*全文包含AI辅助创作
《明朝百问》系列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