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很多家长的后路

元化玩转趣事 2024-11-07 02:23:06

社会上一直在讲反对教育内卷,但内卷并没因此得到减缓。我以前自以为地认为,避免内卷,家长放低对孩子的期待,承认孩子间的差异性,适当做兜底就好了。但对于很多人来讲,这不可能做到。

图片来源电影《学爸》截图

一位朋友说:到了这个年纪,即使没有结婚和生养孩子,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家里父母开始慢慢就老了,最怕他们老着老着就有点什么毛病来了,自己没办法给他们兜个底,一想到这些就非常焦虑,一焦虑就想继续鞭策自己。

我突然有了强烈的同感。如果我们回头细想,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都是一样的道理。

01

如果挣扎是溺水者想活命的唯一做法

旁观者看来,出路千百条,而身陷其中的参与者,只知道一条路。

家长就是这一场教育内卷潮流里的溺水者。

会水的人,溺水等待救援的时候,会放松身体,保留体力,有效地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不会水的人,溺水的时候,拼命挣扎,在被救援的时候抓得一把是一把,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会把救援人员也带到危险境地;周边还有很多看客,他们要么就默不作声,要么喊叫你放松啊,你别急……而聪明的救援人员就会等到溺水者真的精疲力尽无法挣扎的时候再下水营救。

当身陷这股内卷的浪潮里,就算看客们怎么看待他们是拼命挣扎的还是放松等待的,溺水者都不在意,他们眼里只有活下去,只是做法不同而已。

他们不是那个装睡的人,他们是被卷的迷糊了,不是叫不醒,而是对外人不信任,他们只会用自己认知里的求生本能做到极致。

图片来源于电影《学爸》截图

02

拼娃又拼爹

很多家长以为,养育孩子,是一场接力赛,比赛总就400米,以为每一棒的跑步距离都是100米。

当父母的,这首棒拼尽吃奶的力还是跑得比别人慢,等孩子接过棒的时候就拼了命的赶着孩子去跑,总期望这一棒能够跑过别人家孩子。不过他们在交棒的时候,已经忘记了他们的父母亲给他交棒的时候,也是跟别人不同起点了。

电影《学爸》最狠的一句评论这么说,你以为这个时代的教育是拼娃,其实是拼爹:没户口,没学上;有户口,得有房;上国际学校,还得拼父母人脉,拼父母职业,拼父母教养……

电影最后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这个时代的教育,确实是拼爹拼妈,但不是拼财力而是拼认知。上一个风口的时候,能够快速跨越阶层拼的是信息差,而这一个时代的发展,信息透明化,要跨越阶层的难度很大,且拼的是认知差,而且拼的周期也很长。

内卷的父母,是不想输的,自己的人生输了一回了,想在养娃上赢回来。

不卷的父母,内心肯定拥有无边的大海,可以容纳孩子那不确定的一湾水。而这一湾水,流到尽头,还是海。所以,很多孩子的一生中,他们的认知的尽头可能就是父母那片海了。

图片来源于电影《学爸》截图

03

阶层固化,内卷是唯一的后路

南怀瑾先生说过: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通过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父母的境界。

我们很多父母,参与内卷的,都期望着寒门可以再出贵子。但现实是寒门难出贵子。现在社会阶层的划分界限越来越明显了,而且跨越的阶梯跨度越来越高。

绝大多数市民阶层或者草根阶层的子女,若不能自幼摆脱娱乐文艺之泡沫的侵袭,即使有了大学文凭,却只不过能成为比比皆是的脑力劳动者——“知识改变命运”的规律,也就能将他们改变成不再是父辈那般的“体力劳动者”而已。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有钱人不会太把学习内卷当回事,他们经历过这种阶层的跃迁或者一直都是在高阶层的,他们很清楚的知道,在社会获得成功的,都不是靠简单的一本学历证书这么简单。即使真的需要这东西,他们也有很多的出路,听得最多的就是:实在不行,就去泡泡洋水再回来。

而这本学历证书,在很多普通人的家庭看来,就是一切可能性。因为接受义务教育是他们让孩子辈进行改造的能够付出的最多的努力了,他们面对的竞争对手,从来都是自己人——普通人——所以如果但凡有一方加入了内卷,那么另一方肯定会奉陪到底,唯一的蛋糕,不去争争就真的没了。

或许他们本身就知道,就算内卷出来后,孩子还是只能普普通通,但这是他们对孩子做的唯一的尝试。

就像辅导功课,明明也知道打孩子并不会让孩子能够更快的掌握知识,但是父母这么做了,也是他们没有办法了。

04

等待救援

如果内卷是普通人的后路,那么他们一直在说教育资源不公平,在说升学制度让普通人更没有机会等等,也是因为自己无能为力了。就像溺水者,挣扎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也希望有个浮木漂到自己身边可以抓一把。

如果他们唯一的后路,都已经走得竭尽全力了,那么他们期待最强的后台——教育部——来解救他们,也是无可厚非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