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观发布:2025中小民企八大主题,一切为了“活着”!

谦慕青 2024-12-25 02:29:41

今年夏天很热,高温持续了很久,然而很多企业的业务却并没有热火朝天,反而感受到了寒意。我接触的好几家企业日子就很不好过,有被迫停产的,有受行业影响业务大幅缩水的,有引入资本方后出现严重内耗的,还有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变卖资产让利润数据很好看。总之就是各种难熬,而且上述这几家企业都面临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关键管理人才匮乏。

10月1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我当时写过文章解读过。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是对民企提的要求,服务保障是对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提的要求,公平竞争、投资融资、权益保护则是民企能享有的合法权利,这三部分是有逻辑关联的。

民营经济促进法

国家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制定系统的专门政策,应该是始于2019年12月出台的“民营经济28条”,2023年7月又出台了“民营经济31条”。有了之前的探索和铺垫,到这次上升为法律,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也足以显现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

然而单纯一部新法并不能成为民企的强心剂,民企希望看到的是里面内容的落实。给民企提要求并不是问题,关键是民企如果照着做,就一定要能享有合法权利。

民企当然不能坐着等政策,被动地等着一切变好,而要主动应变,综合实力较弱而数量又多的中小民企更是如此。又到年底了,我们民企观针对中小民企提出明年的八大主题,为企业制定明年的规划提供参考。

第一大主题:活着——健康压倒一切

国家一直在鼓励企业反周期、跨周期,言下之意就是弯道超车、逆势翻盘,但对于多数中小民企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活着。因为中小民企太弱小了,只有先活下去,渡过企业生存危机,才谈得上发展壮大、创新、可持续发展。

活着不是勉强地活着,更不是苟延残喘,而是要保持企业健康,是降低风险、蓄势待发,以便市场状况好转时能够抓住发展机会。很多企业习惯盯着营收和利润,现在则要更加重视现金流和周转,哪怕利润率很低,只要能及时回款,能争取做到周转更快,也就是回款周期更短,就能维持企业健康。

企业健康不只是看个别财务数据所反映的业绩,还要看以下几项:

效率:投入资源的转化率,两家企业如果利润差不多,投入资产多的企业无疑效率较低。业务:业务组合是否合理,费用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过于依赖个别大客户。经营:企业决策机制是否合理,有没有经营目标管理,关键制度是否健全。

企业健康指的是这些维度要保持均衡,而不能只关注个别维度。另外,就每个维度而言,也要关注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大主题:出海——紧跟政策导向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出海是当前的一大热点,对民企而言也是很好的机会。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无疑更大,但也更加多元化,不能简单照搬国内的业务模式,因而出海也就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一带一路

国内企业出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关税型:为了应对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贸易战,国内企业在海外建厂,以此规避关税大棒。这种模式属于重资产,而且欧美国家也会识别海外工厂与国内的关联,国内企业只能再换地方,增加了投入。资源型:比如锂电企业自建或并购海外锂矿,不锈钢企业自建或并购海外镍矿,控制了上游,就可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市场型:这种模式最为常见,国内企业将在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以往以代工为主,海外经销商控制了终端,目前自主品牌直接销往海外的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国内企业自建销售渠道。伴随型:业务依赖大客户,大客户到哪里建厂,国内企业就跟到哪里。果链企业就属于这一类,再比如新能源车企纷纷在海外建厂,锂电等配件企业跟着建厂。本土型:国内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或者到海外新成立一家企业,采用本土化运作的方式,有助于融入当地。技术型:比如国内的软件、游戏、电商企业,依靠技术优势,在细分领域到海外获得很大的成功。

出海这一关键词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紧跟政策导向,抢占先机,获得更多政策扶持。作为国内企业而言,紧跟政策很重要,对于缺乏资源的民企来说更应如此。当然紧跟政策指的是业务导向和获得奖励,而不是盲目地投资重资产,要便于掉头。

第三大主题:转型——稳健作为前提

很多行业面临困境,企业以往的业务模式遭遇巨大挑战,硬着头皮坚持也能做,只是很难看到希望。因此企业还是要寻求转型,转型不是说贸然进入新的行业,而是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包括开发新客户、向老客户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

民企在当前要倍加谨慎,结合第一大主题“活着”,健康要放在首要地位,转型不能过于激进。前面已经提到过,保证现金流和加快周转最为重要,能轻资产的就不要重资产,千万不能为了摆脱原有业务就盲目转型,结果又是一地鸡毛,那样只会死得更快。

第四大主题:造血——业务自主造血

在行业形势好时,企业会千方百计寻求快速扩张,资本方也在热点领域四处寻找投资对象,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很多企业热衷于融资。企业“不差钱”后,就开始大手大脚地花钱,投入研发、建厂、招高管,这些还都不严重,最严重的是企业通过业务盈利的需求变得不紧迫了,组织变得官僚,失去了初创企业的求生欲和活力。

造血

资本方的钱看似便宜,其实他们看重的是未来的高额变现,往往会在投资协议中附加对赌条款,如果被投企业不能持续融资或上市,那么就需要加倍赔偿,甚至丢掉控制权。在市场追捧时,企业和资本都不担心,因为总有下一个接盘者。

当前形势下,企业应该首要寻求从业务中自主造血,减少对外部资本的依赖和期望。如果当前获利能力不足,那就缩减规模;如果老业务缺乏机会,就要通过转型寻找盈利空间。无论如何,要从业务中赚钱,而不是再靠借钱度日。

第五大主题:打法——有计划强落实

以上四大主题帮助企业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如何落实更为重要。由于企业内部从上到下都习惯了以往的发展模式,在许多方面未必能达成共识,比如对外部形势的判断、对企业未来的调整、对如何用新模式获利等,这就需要制定明确的打法。

很多中小企业一直处于小富即安的状态,并没有做大的野心,因此没有经营目标的概念,也不需要做经营计划。当前形势下就不能如此了,哪些要维持,哪些要做大的改变,哪些要谨慎探索,这些需要有一个总体规划,然后排兵布阵加以落实。

经营目标管理

如果说以往经营计划对很多企业来说可有可无,那么现在就成了现实需求。首先从经营回顾开始,然后对企业进行诊断,确定年度目标,再向下分解,同时制定总体预算,过程中进行经营分析,最后再根据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团队进行激励。这就是完整的经营目标管理的全过程。

当然我们也建议企业更进一步,引入战略周期,以三年为一个战略周期,确定周期目标,然后每一年都服务于这个周期目标。重点工作也加以区分,根据价值产出周期划分为年度重点和周期重点。这样升级后的经营目标管理,兼顾短期和中长期,让企业的打法更加稳健和持续。

第六大主题:选手——职业化平台化

有了打法,接下来就要对执行者进行优化,这就是团队,尤其是其中的关键人才。由于新形势下企业内外部会面临许多变动,不像以往那样很多东西一成不变,因此计划在落实中会需要做动态调整,为了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就需要关键人才获得更多授权,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简单说就是成为“小决策者”。

因为企业要进行多方探索,所以如果有更多的“小决策者”多点开花,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我们可以将这些“小决策者”跟职业选手进行类比,有一定的自由度,自己为自己负责,表现好身价就越高,表现不好就会被无情淘汰,在丰厚收入和危机感的同时作用下努力拼搏。

职业化+平台化

企业需要对团队进行职业化改造,争取让企业内部涌现更多职业选手,相应地,企业要实现平台化,平台制定规则,是职业选手的服务者、监管者,是教练和裁判。职业化和平台化是企业管理的方向,能够大大降低无谓的管理成本,让组织更有活力。

第七大主题:纵队——前中后端串联

平台化能实现企业组织的再造,让每个岗位都更加明确目标,但还不够,需要引入纵队的模式。纵队顾名思义就是纵向的团队,通过纽带将前中后端岗位纵向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

在企业中,前端销售的工作目标和创造的价值比较好确定,而且很容易量化;后端职能部门与业务没有直接关联,“以业务为中心”往往成为空话,经常为了工作而工作,看似很繁忙却没有为业务发展创造多少价值,价值评价很难做;中端则介于两者之间,与业务有一定关联,工作目标比较明确,只不过在价值贡献的评价上有些困难。

企业要杜绝大锅饭,总体目标达成,不代表每个人都贡献了应有的价值。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每个人的影响范围,才能更精准地评价个人的价值贡献。纵队就是划小的业务单元,可以按客户、产品线、区域等,将前中后端的人员进行“分装”。如此,纵队业绩压倒一切,离开了纵队业绩,个人评价得分再高也没有意义。

对于成熟纵队的核心人员,可以升级为内部合伙人,也可以换一种合作方式,成为外部合伙人,这就相当于内部创业,能够更好地激发“职业选手”的活力,从“打工者”变为“为自己打工者”。但不管怎么变,背后的配套机制要健全,包括人才等级划分、权责划分、目标管理与价值评价、与价值对等的激励等。

第八大主题:增值——价值增量激励

最后一大主题至关重要,决定了以上所有主题能否发挥作用,那就是激励。因为经济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任何上层建筑都无法立足。激励能够激发组织的活力,但也往往起到反作用,因为公平性是激励的关键要素,而激励对象很容易对此有不同意见。

企业需要对激励进行改造,抓住三个关键:

一是纵队激励,前面阐述过纵队的概念,根据纵队业绩激励个人,比根据不客观的绩效考核进行激励,无疑会更加公平。

二是价值增量,业绩并不等同于个人努力,为了避免搭顺风车、滥竽充数,就需要识别个人的努力程度,可以用价值增量来衡量,也就是个人做了哪些价值贡献,才导致纵队价值产生增量,然后激励与价值对等。

三是中长期激励,前面提到战略周期,企业不只要看重年度目标的达成,也要关注周期重点工作的推进和周期目标的达成,更何况很多岗位的价值产出周期本来就很长,有可能超过一年,因此就需要实施中长期激励。

中长期激励也更能体现价值增量,比如某企业2024年利润为5000万元,2026年提高到1.5亿元,这就是价值增量。如果企业制定一个规则,从2024年到2026年,将最终利润增量部分拿出一定比例发放分红,是不是比每年纠结怎么发年终奖要高明许多?这就是一种中长期激励。

最后

以上就是民企观发布的2025中小民企八大主题,其中前四大主题针对的是企业发展模式调整,后四大主题针对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调整,是前四大主题的配套。

2025年,我们先不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务实些,将眼光放在“活着”上,然后在八大主题上发力,相信最终结果会超出预期。

衷心希望更多中小民企2025年能够获得更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