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驾崩后,儿子惠帝文弱不堪,妻子吕雉临朝称制。毁刘邦“白马之盟”,封吕氏族兄弟为王,将戚夫人制成“人彘”,并让亲儿子刘盈观看。
汉惠帝目睹戚夫人惨状后,怒斥:“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不久之后,刘盈惊惧交加,抑郁而终。吕雉以太后之尊,吕氏三王为羽翼,总领汉庭十数年。
直到吕雉病逝后,周勃、陈平发动“诛吕安刘”,恢复汉朝社稷。代王刘恒不争不抢,“白白”捡了个漏,成了一代明君汉文帝?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汉文帝登基前的两次意外,说明周勃并非一个大老粗那么简单,刘恒登基也并非一帆风顺。
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孝文本纪》
代王刘恒收到周勃、陈平,让他为帝的诏书时是什么反应呢?不是狂喜,而是紧张。刘恒第一反应,不是赶往长安,而是与心腹张武、宋昌商量要不要去。
如果没风险,皇帝谁不想当?代王刘恒的谨慎,说明当时的长安并不安稳,这不是捡漏,而是一场大赌。赌赢了皇,赌输了亡!面对这样的大赌,刘恒的两个小伙伴,不出意外地闹掰了。
张武认为不能去长安,周勃、陈平那是什么人?跟着刘邦尸山血海爬出来的老家伙,能稳稳镇住他们的除了刘邦就是吕后。现在吕雉死了,刘恒入了长安,究竟谁说了算?
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孝文本纪》
与张武的保守相反,宋昌认为必须去长安。但让刘恒心凉的是,宋昌让他去长安,也并非认为周勃、陈平去老实交权。而是权衡形势后,认为去长安弊大于利:
1.汉高祖刘邦封的诸侯多,有这些诸侯王在,长安就有顾忌;2.从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汉朝主张轻徭薄赋的德政,刘姓得民心;3.吕氏先有太后、后有三王,周勃振臂一呼,不还是一朝倾覆吗?这说明军心归汉。
但宋昌的三点分析,并未说服刘恒。原因很简单,宋昌不是说没风险,而是说风险小。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快饿死了,你给他一个几乎让他拼一把,拼赢了就是千万富翁。那他多半会拼命,因为他本来也没什么可输的了。
但如果一个人已经享受了千万富翁的生活,你让他再拿命拼亿万财产。那他多半就不愿意了,因为他本来就很舒适了。这就是宋昌,说服不了刘恒的原因——一个没有当过代王的人,怎么会懂得代王的快乐呢?
代王报太后计之,犹与未定。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孝文本纪》
想不明白怎么办?当然是找依靠,刘恒父亲死了,就找母亲薄姬商量。但薄姬心里也没底,就没给刘恒确定的建议。谁都给不了确定的答案,那怎么办——赌!
汉代的赌就是占卜吉凶,可是这种占卜未必是靠谱的。卦象显示大横,卜卦人急忙说:“这是大吉,您是要成夏启那样的王啊”!刘恒愣住了,反问道:“我这代王不就是王吗”?
卜卦一看刘恒脸色变了,急忙圆道:“这个王不是一般的王,是天王也就是天子”!刘恒看破不说破,那个时代人们就信这个,这样的吉兆虽不能信,至少能鼓舞士气不是?
最终,真心帮刘恒的,是舅舅薄昭。薄昭冒死进了长安,求见周勃之后,才回代国邀刘恒入长安。但一个细节出现了,薄昭见了周勃后,刘恒还是先停在了长安数十里外:
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驰之长安观变。——《孝文本纪》
刘恒又让宋昌进了一次长安,才亲自赶往渭桥。这就是刘恒的性格,舅舅薄昭他未必全信,或者说他根本不会全信任何人。因此,薄昭有了后来的悲惨境遇,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这和讨论周勃“诛吕”,是否为了“安刘”无关,就暂不讨论了。反正第一次见面,刘恒做的很周全,亲自下车礼遇群臣。而周勃则过火了,当着众臣的面。他公然要请刘恒私谈,完全是一幅长安主人公的样子。
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孝文本纪》
刘恒心腹宋昌站了出来,一句:“如果说公事,请当众就说。如果说私事,王者不与臣子私谈”!宋昌站在道德制高点,压制住周勃之后,周勃才下跪交出了玉玺。而此前近半个时辰,是没人给刘恒行跪礼的,他们只是对代王行了拜礼。
周勃带头承认,刘恒皇位之后,又接连发生了两次“意外”:
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孝文本纪》
先是刘恒入未央宫,十名持戟卫士禁止刘恒入内。刘恒派人找来周勃后,周勃一声令下,十名持戟卫兵二话不说就走了。代王刘恒才得以入主未央宫,成了汉文帝。
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孝文本纪》
刘恒憋了一肚子气,睡醒第二天就得知——昨晚少帝兄弟4人全部丧命,汉惠帝一脉断绝。理由是:少帝兄弟4人,并非惠帝亲生子嗣,而是吕雉生前为刘盈抱养的王子。
而将少帝4人带出未央宫的,是功臣夏侯婴。夏侯婴带走少帝时,未央宫数名持戟卫士不肯让开。未央宫的人辨不清真假少帝,反而宫外的夏侯婴辨的清楚吗?
一切的意外矛盾,都指向了一群人——功臣群体。持戟卫士拦刘恒也好,当晚害死少帝4兄弟也好,周勃为首的功臣群体昭示的是长安的主动权。“诛吕”或许一开始有“安刘”的成分,但诛尽吕氏后,周勃等功臣群体尾大不掉已成事实。
至少刘邦嫡长子刘盈一脉,功臣群体是敢杀绝了的。刘邦曾经担忧韩信、彭越、英布,而对异姓王痛下杀手的诟病。在汉文帝刘盈登基前后,发生的两场意外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实证明,刘邦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的。
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孝文本纪》
幸运的是,刘恒并非如外表一般慈善,而是一个连舅舅薄昭都不会全信的代王。刘恒加封周勃为右丞相的同时,让心腹宋昌接手了南北禁军,并令张武镇守未央宫。
当兵权完全易手之后,这场“诛吕安刘”引发的权力动荡,才全完平息下来。而刘恒继位前后,十名持戟卫兵的阻拦和少帝意外身亡两场意外,也证明了汉文帝的成功,并非完全依赖好运气。机会来了,握得住是文帝;握不住,就成傀儡了!
能杀少帝,自然也能杀文帝!文帝能不担心吗?
有造反能力早就杀光了,剩下的都是没能力造反成功的。
继续杀,吕氏之乱都不一定搞得定,不会真觉得平定诸吕很简单?
宋昌是卿子冠军宋义的孙子[得瑟]
周勃有功于汉有功于帝,差点被文帝杀了,周亚夫有功于国,被景帝杀了。
君不杀臣,臣杀君。
功臣们诛诸吕,把刘邦吕雉的嫡系杀绝了,那时候还是很重视母系血统的,少帝兄弟,都是刘盈的血统,也就都是吕太后的血统,所以都被斩尽杀绝了。
没有雄才大略怎能镇住群雄,刘家有幸国家有福!
如果刘邦还多杀一些功臣,可能就连小兵的祖先也可能杀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
这是个矛盾。如果君不忌惮臣。臣会否忌惮君?
吕后那么霸道,会允许代王后不是吕家的人,他从代王即皇帝位前应该还废了吕氏代王后,杀了自己与吕氏代王后所生的所有子女
汉初的大臣们忠心还是可靠的!别的不说,立刘恒为帝就已经很能说明他们是忠心的,否则随便找个小孩子岂不是更容易操控!不立刘襄是怕刘襄势力太大,上台之后翻脸不认人,把老臣们全清算,立刘恒是因为他一直没参与汉初的各次政治斗争,老臣们的利益比较有保障!而且纵观汉文帝的掌权过程,各位老臣包括陈平周勃实际上根本都没有和汉文帝争过什么,都是随便汉文帝拿捏了,根本没有争权的迹象。他们至少是比霍光这种人忠心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