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睡前不玩手机,跟不吃饭、不喝水似的,简直让人抓心挠肝。刷朋友圈、追剧、逛购物网站,甚至无聊到看短视频里的“沙雕段子”,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
熬到眼睛酸痛、脖子僵硬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机,心想:“就玩这一次,明天一定早睡!”可惜,这样的“明天”大多没有来过。
你可能觉得,睡前玩手机无非就是熬点夜,睡晚点,没啥大不了的。可真相是,这习惯看似无伤大雅,却在悄悄掏空你的身体。
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期睡前玩手机的人,可能要承担至少五种痛苦,哪一种都够让你后悔的。你有没有想过,某一天,这些问题找上你时,后悔还来得及吗?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认真聊聊,为啥睡前玩手机会对健康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要解开这个问题,得从现代医学和中医两个角度入手,才能看清楚其中的门道。
第一种痛苦: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患上失眠。很多人玩手机的时候,总觉得“再刷五分钟就睡”,结果一刷就是半小时。更糟糕的是,手机屏幕的蓝光会直接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这可不是小事。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它的减少会让人难以入眠,或者入睡后容易醒来。
研究表明,睡前玩手机超过30分钟的人,睡眠质量会下降30%以上,长期如此甚至可能导致慢性失眠。
中医对此早有解释。中医认为,“卧则血归于肝”,意思是睡觉时,血液回流到肝脏,帮助身体修复和排毒。
如果睡觉前一直盯着手机屏幕,心神被牵制住,肝血无法归位,最终导致“心肝不和”,夜不能寐。你可能会发现,玩手机玩到深夜的人,第二天总是精神萎靡,脾气暴躁,这就是肝火上亢的表现。
第二种痛苦:视力急剧下降,眼睛酸涩难忍。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睡前玩手机,看着看着眼睛就开始发酸,甚至流眼泪,第二天醒来眼睛还干涩得像沙子磨一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让眼睛的“睫状肌”持续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视力模糊、干眼症,甚至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与肝脏息息相关。睡前玩手机耗伤肝血,肝血不足,眼睛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等问题。
尤其是那些经常熬夜玩手机的人,时间久了还可能导致“肝阴虚”,出现视物模糊、眼睛畏光等症状。
第三种痛苦:颈椎僵硬疼痛,甚至引发颈椎病。睡觉前玩手机,你的姿势是不是这样:枕头垫高,脖子弯曲,头低着,手机举在眼前?这种姿势看似舒服,实际上对颈椎的伤害非常大。
研究表明,当人低头玩手机时,颈部所承受的压力可达正常状态的四倍,时间一长,就会引起颈椎僵硬、疼痛,严重时甚至导致颈椎病。
中医讲究“形正则气顺,形歪则气滞”。如果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姿势,颈椎的气血运行就会受阻,导致“经络不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玩完手机后,总觉得脖子酸痛、头晕脑胀的原因。
第四种痛苦:心理压力增加,情绪变得焦虑。很多人睡前玩手机,看似在放松,实际上却是在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尤其是刷社交媒体时,看到别人晒幸福、秀成就,心里免不了会有些失落或焦虑。
这种“无形的压力”会悄悄积累,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情绪不稳,甚至患上焦虑症或抑郁症。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思伤脾”。睡前玩手机不仅会伤肝血,还会耗伤脾气。脾主思虑,当脾气不足时,人就容易多思多虑,情绪波动加大。久而久之,情志失调,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第五种痛苦:皮肤变差,提前衰老。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那些长期熬夜玩手机的人,皮肤普遍比同龄人差。黑眼圈、暗沉、痘痘,甚至细纹,统统找上门。原因很简单,熬夜本身就会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而手机屏幕的蓝光还会加速皮肤的光老化,让你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得多。
中医讲究“肺主皮毛”,皮肤的好坏与肺脏的功能密切相关。熬夜玩手机会耗伤肺气,导致皮肤失去滋润。
特别是那些晚上睡觉晚、早晨起得迟的人,经常会出现脸色发黄、皮肤干燥的情况,这就是典型的“肺气不足”。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睡前玩手机这么伤身体,那该怎么办?其实,戒掉这个坏习惯并不难,只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给自己设定固定的睡觉时间,每晚在11点之前放下手机,养成早睡的习惯。第二,如果实在忍不住,可以在睡前使用纸质书籍代替手机,避免屏幕蓝光对眼睛的伤害。第三,睡觉前可以试着泡泡脚、听听轻音乐,放松身心,让自己更容易入睡。第四,调整手机的屏幕亮度,开启护眼模式,尽量减少对眼睛的刺激。第五,尝试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陪手机”,让自己白天完成该刷的内容,晚上不再依赖手机。
归根结底,睡前玩手机看似一个小习惯,却可能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会扰乱气血运行,还会伤害肝脾肺三脏;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它会损害视力、颈椎、睡眠,甚至影响心理健康。与其等到身体发出“抗议”,不如从今天开始,给自己一个早睡、养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睡眠研究报告
2. 《黄帝内经》与睡眠调理理论
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蓝光危害的研究数据
4. 《中医养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现代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科学出版社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