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骨干熙恰:为复辟清朝折腾半生沦为汉奸,却遭日本人排挤

人文之光啥 2024-08-02 01:24:43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在之后不久炮制出伪满洲国。伪满在很大程度上为日本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而关于伪满的开创,熙恰功不可没。不过,熙恰和日本人之间各有盘算,所以最终,熙恰被日本人排挤出局,晚景凄凉。

1、熙恰的身世

熙恰是清朝宗室,姓爱新觉罗。当然从血统角度来看,熙恰属于血统很远的宗室——因为熙恰的祖先和努尔哈赤是兄弟关系。在清朝时期,熙恰的家族是在关外做官的。熙恰也出生在东北。

熙恰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晚清。当时晚清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外有洋人虎视眈眈,内部则存在各种形式的反清势力——这其中包括洪门这种传统帮会,也包括兴中会这种以建立共和制度而奋斗的势力。因此清廷对于军事较为重视。故而清廷派遣留学生去海外学习军事的时候,更侧重派遣熙恰这样的宗室子弟——毕竟,清廷更信任宗室子弟。

因此熙恰被派遣到日本学习军事。而熙恰毕业的那年,恰好是宣统三年——即西元的1911年。这一年,清朝的统治开始走向尽头。第二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宣统帝退位。

2、熙恰和日本人的矛盾

民国八年,西元1919年,张作霖因为有感于和民国其他军头火拼不占优势——要知道,当时不论是皖系还是直系的实力,都超过奉系。毕竟皖系和直系才是正宗北洋。张作霖的武装主体属于野路子。所以张作霖需要建设专业化的武装。于是开办了东北讲武堂。因为熙恰有过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履历,所以熙恰被张作霖委任为军校的教务长。

熙恰治学确实有才干,为奉军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所以张作霖对熙恰也更加器重,甚至还委任其担任吉林边防军司令公署的参谋长,在吉林省,熙恰的地位仅次于张作相。

虽然在民国,熙恰也算是很有地位的人。但是对这一切,熙恰并不满足。因为熙恰骨子里渴望的是复辟清朝。毕竟,自己的少年时代都是在清朝度过的。

其实民国时期,至少在伪满开张之前,民国社会存在势力不弱的清朝残余势力,主张复辟清朝。当然这个复辟活动不是打嘴炮,而是真刀真枪。比如张勋复辟之前,就存在“勤王复国军”这样的武装,反对民国,支持清朝。袁世凯过世没多久,则爆发了张勋复辟。

当然,不论是一开始的勤王复国军,还是后来的张勋复辟,都有列强支持的影子。所以熙恰作为复辟势力的骨干分子,在谋取高位的同时,也在寻找机会联系列强进行复辟。

果然,机会来了。

九一八事变期间,熙恰通过和日本人暗中勾结,让日军相对容易占领了整个吉林省。日本人当然知道熙恰的想法。所以为了进一步取得熙恰的支持,日本人还支持熙恰成立吉林长官公署,并宣布和民国脱离关系。

熙恰在成立伪机构以后,又配合日本人写信给溥仪,希望溥仪到东北来,并表示可以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复辟大清”。

1932年,伪满开张。溥仪抵达吉林境内的时候,熙恰一手操办仪仗队。但是,很快,日本人和熙恰的矛盾产生了——按照熙恰的想法,自己咋说也该担任伪满的“首相”,而日本人却只是安排熙恰担任财政总长及吉林省长。

之后熙恰和日本人的冲突不断升级。日本人想打造的是伪满,由日本人一手操办的。而熙恰幻想的是复辟清朝,由溥仪真正掌权,只不过日本人出工出力,清朝可以给一定的好处费。因此熙恰和日本人的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于是日本人通过一系列手段,解除了熙恰手里的武装。

3、结局

不过,熙恰认为,在东北主导局面的是日本关东军,不能代表整个日本的态度。所以1934年,熙恰借助去日本访问的机会,带着各种珍贵文物去日本活动,并希望日本能快速对中国的关内地区用兵,复辟清朝。当然熙恰的这个主张,在日本军政领域的大佬看来,不符合日本人的计划,所以,熙恰在日本依旧是白忙一场。

1935年,日本人免去了熙恰财政大臣的职务,安排其担任闲职。其实这是日本人对熙恰进一步不满的体现。日本人需要的是一门心思给日本人办事的汉奸,而不需要想复辟清朝的遗老遗少基础上的汉奸。所以郑孝胥被赶下台,熙恰被冷处理。

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等伪满高官都被苏联人逮捕到苏联。熙恰也在其中。1950年,熙恰和溥仪一起被苏联人引渡回来。1952年,熙恰病死。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