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房哥」是本地购房服务平台,买房、装修就找房哥!
时间进入四月,每年雷打不动的学区房热度迎来收尾,不用猜,三月的二手房成交应该不错,估计没有10000,也有9000套,这里面上学买房是绝对的主力。
在学区房依旧火热,名校+继续普及的当下,高追的不在少数,浑水摸鱼的也绝非个例,真正在孩子上学这件大事上,多少人真能做到独立思考。
今天的故事,来自一位教育从业者,她的成长经历,教育观念,值得探讨,接下来的十年,如何看待遍地名校+学区房,这里有清醒的答案!
学渣成长
文章来源:读者毛豆
如何劝住身边一个沉迷鸡娃的闺蜜,我妈给的主意是和她讲你的故事,听完保准风轻云淡,心平气和。
毕竟,一个学霸家庭长大,父母都是老师,而我自己学习一塌糊涂,这样的经历还是颇有说服力的。
我父母今年整60岁,退休之前,是模范的教书匠,一个是大学老师,一个是初中班主任,他们教过的学生里,有当官的,有从商的,有出国的,当然也有学渣的,就是我。
在我妈的记忆里,初中前我的成绩都是很出色的,一方面家里抓的紧,也确实有学习天赋,年年都带小红花的那种,父母原本的意向是高考后,同样报师范专业,这样女承父业,一家教书。
这样三代人一个职业的故事,在身边并不少,尤其是医生,律师,银行、税务、教师等需要积淀的行业,老一辈在儿女找工作和成长过程中,都能帮上忙,使上力的。
变故发生在高一,不知是从小抓得严,乖乖女当惯了,还是青春期逆反心理,上了高中后,远离父母(他们在碑林和雁塔,我在未央),外加住校,学习的事儿反而不太上心。
除了花心思抄歌词本,看意林花火杂志,也偷偷处上了男朋友,当时的学校校风是很严的,头发长度都要管,更别说早恋,虽然只是一起上自习,带饭的关系,还是被捅到了教导主任那里。
我至今还记得班主任痛心疾首的样子,直接叫了家长,沟通很流畅,下手也不轻,这是我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揍我。
这件事后,我的心思也没在学习上,虽然父母强行补习,但效果寥寥,好在我爸思路开阔,既然学习不行,干脆学个特长,高考弯道超车,阴差阳错后,我进了校队,主攻长跑。
别的同学,八小时看书,三小时运动,我是相反的,老天没有赐我聪明的头脑,却给了强健的体魄,高三运动会的时候,全校1500米,没有一个男生跑得过我。
但高考终归还是看成绩,不靠体育,成绩平平,最终刚过500分,去了咸阳师范学院,也算变相完成了父母的指标,学体育也是教书育人嘛。
这样教师家庭下养成的学渣经历,也影响了我后来的工作选择和子女教育,今年我35岁,大孩六岁,二孩三岁,也面临入学入托问题,我的选择是身体健康第一位,学习成绩第二。
四类家长
对于亲戚,朋友,大家都知道父母是老师,我也是老师,他们不知道的是,我是教体育的,虽然不带文化课,但身边一圈家长和老师的处境,还是让我对当下的追逐名校现象颇有看法。
如果要做分类,来咨询我上学选择,子女教育的大致有这么四类:
1、盲目迷信名校型:
这是我初中闺蜜的经历,中考时,我去了未央的七十五中,当年很普通的一所学校,她家里找人上了三中,碑林区老牌名校,虽是名校毕业,但成绩并不理想,在外地读了二本后,回西安做汽车销售。
在她的观念里,名校出贵子,当年自己如果考上一本,现在起码年薪几十万,在她生娃后,便围着我研究学校,从找人拖关系上五大,再到高新陆港,铁一湖滨旁要买学区房。
总结一个原则,尽自己所能,把孩子要送进名校,至于这些学校啥特色,她也不清楚,进去再说。
2、不顾一切掏钱型:
西安老破小里房价最贵的,一定少不了西七路院周边,由于有新知+爱知中学的双学区,一度传言均价5万一平,但熟悉的都知道,那房子都是有多老,像极了危房。
我表妹却对这类房子特别上心,由于预算不多,又不愿意在上学问题上讲究,外加小面积只有10来平,没有居住价值,但有学区指标,花70多万,买来陪读,也算性价比。
在此前,她还看过高新路的步梯房,后宰门的家属院等等,在我看来,掏几十万买那种房子,都是建筑垃圾,但她却乐此不疲,自己也做好了租房,全职陪读的打算,这样的宝妈,让人佩服且心疼。3、素质教育健康就好型:
这是我身边最多的一类,或是家里条件还好,不靠小孩逆天改命,或是从小学习不佳,身体倍棒,日常露营交流的时候,大家一个圈子也在聊。
简单生活,朝九晚五,普通学校,普通家庭,不挣大钱,也没负债,补习班也报,多是舞蹈,围棋,篮球,跑酷相关,重在一个身体好,其中不少学习成绩也不差,不是传统思维里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风水里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很多人都觉得命运第一位,然后是德行,读书。
其实对于普通人,最核心的,反而是养生,没有一个好身体,什么都接不住。
4、急功近利买房兼顾型:
我们买房很早,是在14年,大学毕业时,父母拿出积蓄,在经开买了房养老,我结婚后,老公在航天工作,搬到了这里,老公单位的同事,听说我是老师,也常来打听如何选择学区房。
我虽然不懂房子,但也是房哥七年老粉了,看了不少分析,受益良多,在他们咨询的小区里, 什么招商云墨、绿城全运村、中海曲江大城,保利天悦,基本都是各个区域比较火的名校+。
虽然听大家说了很多为孩子如何规划,考虑,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兼顾,学要上,房价要涨,转手要好卖。
我一遍遍解释,学校是靠积淀的,名校是靠掐尖的,再好的老师也需要时间磨合,更别说新建的学校,都是学区生源,中介拱火大于学校含金。
但听得进去的很少,后来听说买中海的好几个,参加招商摇号的好几个,祝他们都能既要又要,心意圆满,房价上涨的同时,高考清华北大。
当然,这些只是我作为老师能接触到的有限案例,但也代表了不同人群的教育焦虑。
在这个高考选拔人才,应试教育为主的现状下,学生如同机器,家长们都为打磨最好的零件,活跃在各个车间里,找自己的老师傅。
因材施教
人各有志,选择不同,尊重他们选择,也要过好自己生活,而从我自己的求学,教学经历,也有一些话想说,谈不上建议,抛砖引玉。
上学选择只是漫长人生的一个环节,必修课还是学习和独立思考,这是无论几岁,我们都需要有的能力。
1、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在为小孩选择学校时,很多人是盲目的,长远的教育目标也不清楚,都说父母催你结婚是为了完成任务,现在催娃上学同样是完成任务。
是健康成长,三观正常为目标,还是逆天改命,一路名校为目标,还是打好基础,出国留学为目,还是思维活跃,接替经商为目标。
当然,还有以高考为目标,那就优中选优,卷学校,卷生源,卷补习班,痛并快乐,至于上了清北,交大,往后是直播卖货,还是码字坐班,回家种地,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其实吧,身边很多小孩是不差的,但是家长觉得别人家更优秀,显得差了,就非常焦虑,大家都懂,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大的杀伤力。
2、看清楚自己有什么:
这个世界,除了时间是公平的,其余都是有差异的,是普通农村家庭,还是经商家庭,从政家庭,经济问题永远是核心。
现在大家所谓的好生源(教师、高管、管委会等),本质上是不同家庭收入不同,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差异。
现在小朋友的竞争,已经不单是成绩,而是见识阅历,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家庭陪伴,父母能量的比拼,网络的发达,又放大了这种差异,寒门出贵子的故事,其实是善意谎言。
学习真的是靠天分的,学得好报效国家,学不好承欢膝下,未尝不可。
指望买套学区房,尤其是名校+学区房,就万事大吉,有点责任甩锅的意思了。
网上有个段子,花了100万送娃去了名校,放学回家,孩子想父母陪着玩,当妈的抱着手机刷着直播,给爱豆疯狂点赞,当爸的打开游戏,又一次五杀全场,然后说,先把作业做完,好好学习……
这应该不是个例,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指的是不是家里非要有间书房,而是一个古朴的道理,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则是父母的影子!
记得几年前新闻里还有,西安有一个小区业主,为了小孩上学,父母直接下跪,围观者大呼跪的好,甚至评论里希望自己也能跪出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