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夏日艳阳高照,北京人潮汹涌。
邓公放下手中文件,接见了青海省省长黄静波,翻阅他递过来的案卷。
案件记录的是一起凶杀案,发生在五年前的青海西宁市。
令人震惊的是,此案目击者众多,犯罪证据确凿,凶手却从死刑变无期,即将逍遥法外。
几任省委书记经手,都纵容包庇凶手,不管死者家属申冤。
邓公看罢勃然大怒,很快召开全体会议,督促成立调查组,誓言还死者公道。
“无论牵扯谁,都不能手软!”
这起案件咋回事,凶手后台到底多硬,竟能逃脱法律制裁?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不妨先点个关注呀。
1979年,青海一间铝制品厂,早晨阳光洒在水房。
王强是厂里的员工,正拿着水壶在打水,看见杨小民走来。
杨小民也是厂工,但父亲是青海省委办公厅副主任,身世背景远非王强的普通家庭可比。
王强素知他的为人跋扈,并不想与他打交道,正要转身离开时,不料出了意外。
水洒在杨小民裤子上,瞬间点燃了他的怒火。
杨小民破口大骂,指责王强弄脏他的衣物,但王强早看不惯他的嚣张,立马就开口反驳。
两人越吵越厉害,直到工友看到上前劝解,两人才骂咧着离开。
谁知道第二天,两人又在水房相遇,不禁又争吵起来,若非工友再劝解,两人已经动手。
两人对骂完后,王强回到宿舍,他的心思粗犷,倒没在意太多。
可杨小民心眼小,怒火始终压抑不住,恨不得立刻全发泄出来。
终于怒火上头,杨小民头戴卫生帽,戴上遮脸面罩,手持一把匕首,冲向了王强的卧室。
趁着王强还没反应过来,杨小民已疯狂刺向他。
王强骤然受到重伤,忍痛下床大声呼救。
杨小民没给他机会,挡在身前阻止他逃离,继续用刀狠狠刺向他。
此时王强已认出杨小民,他不断哀求饶命,承诺再也不敢了,但杨小民依旧使劲用刀刺。
惨叫声惊动了工友,纷纷前来看咋回事。
杨小民见状终于停手,在工友惊愕目光中,手持沾满鲜血的匕首,若无其事地离开现场。
眼看王强倒在血泊里,工友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双方父母。
王强还在等救护车时,杨小民父亲已打电话叫来汽车,停在门外要带儿子看伤。
工友不知这车谁的,想着救人要紧,便抬着王强到车前,哀求司机带他去医院。
谁知杨小民母亲大声责骂,让工友抬走王强,随即拉着儿子坐上汽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等了许久,工友才等到车来,迅速把王强送去医院。
非常遗憾的是,已经来不及了。
医生尽力抢救,但已无力回天。
王强身受14处致命伤,内脏被匕首多处贯穿,在痛苦中悲惨离世。
这起性质恶劣的凶杀案,瞬间震惊了整座西宁市。
警方迅速赶到案发现场,很快控制嫌疑人杨小民。
证据确凿怎容抵赖,法院迅速对杨小民作出判决,死刑且立即执行!
可是等了又等,众人并没有等待正义裁决。
王强的父亲王水多方打听,终于得知令人震惊的内幕。
杨小民的父亲杨国英出手了,动用了他的关系网,对青岛省委领导进行游说,成功让杨小民逃过一劫,推迟死刑执行。
两个月后,杨小民的判决书竟然被修改。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没有公开审理过程,而是偷偷将死刑改成死缓。
改判的理由十分离谱,法官认为杨小民25岁,虽然成年但还年轻。
而且他拿刀冲进王强家,但现场存在两人搏斗痕迹,无法确定谁先动的手,因此才会改判。
更可恨的是,随着杨小民的父亲升职,当上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后,监狱中的杨小民又从死缓,被改判成无期。
杨小民在杀人后,由于父亲的庇护,在监狱中过得异常舒适,一如既往的霸道。
他嚣张地吹嘘杀人经历,狂妄地叫嚣:“有我父亲在,就绝对没有人能杀得了我!”
王水得知这消息,身心彻底崩溃,始终想不明白,很快病倒在床上。
为何杀人犯不受法律制裁,为何他的父亲这般手眼通天?
普通人连讨公道都不行吗?
眼看父亲病倒,王强的姐姐王欢茹心有不甘,带着弟弟遇害时的血衣,毅然选择去政府上访。
这消息迅速传开,当地市民纷纷声援,强烈要求法院重审杨小民一案。
然而无论民怨如何沸腾,青海省委和法院对此置若罔闻。
连续三任省委书记,以及各级领导班子,都对此事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威胁王家不许上访。
到了1983年底,转眼已经四年,依旧毫无结果,直至倾家荡产。
王强的父母沦落街头,不时痛哭失声,引起不少路人同情,但大多数人最终还是摇头离去。
直到这些悲惨场景,被一个人看见,事情终于迎来转机。
这人是《光明日报》青海记者站的记者,详细了解他们的遭遇后,决定为他们讨一个公道。
他回到办公室后,打算独自调查,谁知站长和另一名记者,也早关注到此事。
三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调查。
三名记者都明白,这个案件不仅关乎一家人命运,还可能牵动更隐秘的事情。
他们要揭露真相,让公众了解事实,就得直面血淋淋的刀子。
三人商议后决定,进行最大程度保密,绝不对人提起此事,暗中调查挖掘事情真相。
因为他们要面对,不仅是法院乱判案,而是整个青海省政府。
政府内部关系复杂,如果贸然地上报,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将自己置于险境。
尤其是杨小民父亲杨国英,如今位高权重,更是无人敢动他。
杨国英原本是陕北籍干部,抓住青海解放机遇,凭借自己的贡献,在政府中谋得一官半职。
但青海依旧有空缺,因此中央派遣另一批干部任职,其中女性以四川同乡居多,后来一部分嫁给陕北籍高官。
这两个地方官员,编织起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而坚守正义的个体却被排除在外。
基于强大关系网,杨国英动用权力,让在审理杨小民案件时,坚决主张判处死刑的人员,或被免职或被调离。
与之相反的,为杨小民改判出力的人员,不约而同得到晋升。
面对这种庞然大物,难道没有一点办法吗?
三名记者在调查清楚后,决定寻找关系网外的正义之士,作为突破口寻求更多支持。
可是,真的有这样的人吗?
既敢伸张正义,又能抗衡杨国英的关系网。
日等夜等,他们等来新任青海省省长黄静波,心中燃起了希望。
黄静波从广东调任青海省省长,听闻他刚正不阿,做人十分有原则,是值得信赖的老革命家。
如果得到他的支持,便无需担心青海省委的威胁,不用怕杨国英的关系网络。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绝对不能再错过了。
三名记者几经周转,查到黄静波下榻的宾馆,连同王强的家人日夜守在附近。
终于有一天,眼看到黄静波出门,众人立即冲上去,跪倒在地申冤。
黄静波感到讶异,但并未显露怒意,耐心聆听两人的陈述,内心涌动出一股难以名状愤怒。
他未曾料到,自己初到青海,便遭遇如此严重的案件。
黄静波挺直腰板,神情严肃地向众人保证:
你们尽管放手去做,我保证你们的汇报不会受到干扰!
黄静波还提醒,在记录案件时,一定要咬文嚼字,准确描述案情,不能给旁人抠字眼钻空子。
三名记者回去后,重新梳理案件资料,反复打磨多遍稿件,充分表达再次调查是民心所向。
一切准备妥当,时机恰好成熟。
与此同时,在前往中央汇报时,黄静波第一时间将此事向邓公作了报告。
邓公闻之大怒,深知此事已非青海能解决,立即建议召开全体会议,督促成立中央调查组。
1985年1月,中央调查队伍前往青海,对杨小民一案进行调查。
为了配合调查组,三名记者终于出手,利用调查组到来的契机,撰写内参材料呈交报社总部。
《光明日报》总部收到这份内参后,迅速在《反映特刊》第八期中发表。
文章一经发出,立刻引起广泛关注。
三名记者打铁趁热,很快发表新的文章,表达青海群众对这一案件的强烈不满。
历经五个月后,中央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此事召开会议,提出严惩当地徇私枉法的官员,纠正当地不良风气。
7月30日,杨小民被验明正身,当场在刑场处决,西宁市民无不拍手称赞庆祝。
一声枪响,逝者安息。
不久之后,中央直接调动了青海各级官员职位,杨小民的父亲杨国英被撤职,大量涉案官员被追究法律责任。
正义终于来了,青海复归青天碧海。
此事终于了结,邓公评价道:
“案子拖了这么多年,拖出党内的大问题。就该彻查这样的案子,该处理的都要处理好!”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呢,不妨关注留言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