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桂花 素材提供/赵海燕
(声明:为了方便阅读,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部分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母亲自从去城里二姐家生活后,气色变得好多了,脸上的皱纹也变细了,红光满面,看起就像年轻了10岁似的。
每年10月份,我母亲都要回村里住上几天,(我小姨农历十月十二日生日)我姐开车送我母亲回来,我姐总会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来给我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哥嫂们看着大姐的礼物,都笑眯眯的出来迎接。
这时乡亲们看了,都羡慕的说:“刘老婶呀,没想到老了老了能享到这个大闺女的福,去大闺女家住了两年,脸圆润了,皮肤变白了,变细腻了!这大闺女没有白养呀!”
在乡亲们的一片羡慕声中,我母亲自豪的说:“我是贴了我大闺女的福呀,看相的人睇得真准呀,36年前,我带两闺女去她们姑姑家走亲戚,看相的说,以后你能享大闺女的福,我当时心里想,这看相的不就是想在我身上捞点钱花嘛,他是胡说八道,没想到他的话还真准哩!”
我母亲口中的睇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当时一块儿跟她们俩走亲戚,事情的经过我看得一清二楚,下面我来说说那时的所见所闻吧。
我家有4个孩子,按照排行分,我大哥、二哥、大姐,我最小。我妈生了我们三个,我大姐是我妈抱养的。
我大姐一生下来,她娘就因为难产去世了,她爸也在她出生几个月因病去世了,她奶奶年迈多病,根本带不了她,大人们一商量,就让我妈抱养她,我母亲当时还没生有女儿,我奶奶给我母亲算了一卦,算命的说,我母亲再生的话,还是生的儿子。
我母亲想生女儿的话,要生够8个儿子才会生女儿,我母亲一听这些话吓坏了,要是再生还是儿子,以后哪有本事给儿子们都娶上媳妇呢。干脆不生了,就抱养一个女儿吧,抱养了就儿女双全了。
1973年10月5日,我母亲就去把我大姐从她家抱回来养了,抱回来养了没多久,大姐的奶奶就去世了,她家就再也没有其他亲人了。
大姐跟我们家十分投缘,自从我母亲抱她回来养后,她那时才几个月大,但是她不哭也不闹,每天吃饱了就睡,睡得胖乎乎的,人见人爱。
大姐不到一周岁就会走路了,看着她蹒跚走路的姿势,我大哥二哥我爸我妈一家人都笑了,大哥二哥对大姐十分疼爱,一放学回家,就争着抱我大姐。
大姐4岁时,我母亲又意外怀孕了,她不敢去做流产术了,硬着头皮再生一个吧,是男孩也就三个儿子,也不算多。结果生下来的时候,我是个女婴。
就这样,我母亲有了两个女儿,两个儿子。
我奶奶说,我大姐是送女信使,如果没抱我大姐,可能我也是个男孩呢! 我奶奶特别信佛,初一十五她都到庙里去拜佛,她认为人只有虔诚拜佛,就会有福报。
70年代中期,我们家4个孩子,生活过得并不宽裕,大姐穿过的衣服,穿短了,就留给我穿,大哥穿过的衣服,给二哥穿,反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穿三年。
我们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是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1981年,大哥二哥20岁了,到了娶亲的年龄了。为了能让两儿子都娶上媳妇,父亲、大哥、二哥,他们仨常利用空闲时间到山上去开采石头,扛回家打好地基。
82年冬,冬收完毕,父子仨开始建造房子,大半年过去,6间瓦房就建成了。我们家从住着的茅草屋,搬进了泥瓦房。
有了新房子,大哥很快就相上了媳妇,大哥的媳妇何小慧是隔壁村的,两家人知根知底,大嫂很精明,嫁过来不久就嚷着要分家。
我爸我母亲也不拦着,既然有了新房子,又给大哥娶上了媳妇,早把他们分出去单过也好,单过他们干起活儿来还能积极一些。
分开单过后,正好赶上了分田到户,我家分得了10亩田地,大哥大嫂分开过后,爸妈就把四亩地分给他们家,让他们两口子自己耕种。
大哥结婚后,大姐开始上小学,但是不知道为啥,大姐读书很努力,就是学不会,我妈说大姐不是读书的料,读完小学大姐就回家务农了。
1986年, 大姑的儿媳满月,我和大姐、妈妈仨人去串亲戚,姑姑家离我们家有13公里远,我们走路去,还没到大姑家,我俩就又渴又饿了。
我们走到镇边上,进一户人家屋里去讨水喝,出来时遇到一位在睇相的老者,只见他胡子花白,精神矍铄,他左瞅瞅大姐的脸蛋儿,右瞅瞅大姐的脸蛋儿,然后故作神秘的对我母亲说:“大妹子呀,你以后会享受你这个闺女的福哩!”
“坐下来我给她看看手相,不用花你多少钱的。”老者继续说着。
我妈听了笑着说道:“没空看哩,我们还忙着去走亲戚呢,一个女孩子家能有啥福气呀?老实告诉你吧,她去年小学毕业,没考上初中,现在跟我在家里务农,她以后就是一个农民,有啥出息啊!”
那几年,我家盖了房子,又给大哥娶了媳妇,哪有钱呢?我妈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她那舍得花一分钱给我大姐看相啊。
大姐才10多岁,听那看相的老者说她以后有福气,愣愣的站在那里不愿走。
我妈边走边回头对大姐说:“走吧,走吧,别听他在那里神神叨叨的说好话了,还有好几里路要走才到你们姑姑家呢!”
听我妈这样说,大姐才恋恋不舍的,边找边回头又看了几眼看相老者,我不解地问母亲道:“妈,你说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他真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看出一个人的未来是富有还是贫穷?”
我母亲说:“那要看这个看相的人了,他真有那本事,就能看出来,但不相信他真有那本事。他真有那本事,他早就在大城市里扎根了,还能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混着?”
11岁的我觉得母亲说得也有道理,他真有那通天的本事,早就周游世界去了。我们走走停停,又走了大半个钟头,才走到了姑姑家。
到姑姑家没多久,我们吃上了酒席,80年代的酒席,菜谱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我记得那时候的鸡肉都是按块计算的,荤菜一般都是10小块装在一个瓷碗的上面,10个人坐一桌。
反正没有多余的,荤菜的下面就放一些素菜,鸡肉扣肉是最上等的荤菜,扣肉也是按块计算,一碗菜里面上面是扣肉,下面是芋头,芋头扣肉是我们那里最出名的招客菜。
这些农村的喜酒席,我后来上了初中就很少去吃席了,因为我住校,上了高中也是一个多月才回一次家,也难碰到办酒席的日子。
我上高一时,大姐谈了个对象,有次我放月假回来,大姐笑眯眯的对我妈说:“妈,明天有人来我们家吃饭,你给弄点好菜招待他。”
我母亲正忙着给灶膛添柴火,看着灶膛里红红的火苗,燃烧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母亲漫不经心的“哦”了一声。
我姐怕我母亲没听清楚,她继续说:“妈,你也不问问我带谁回来了?”
我母亲笑着用烧火的棍轻轻敲了敲我姐的小腿肚子说:“还能有谁来?还不是你那几个闺蜜同学。”
我姐这会儿忽然羞红了脸,娇羞的看了我母亲一眼说:“妈,我谈了个男朋友,明天来我家做客。”
我姐去城里的罐头厂上班才10个月,不声不响的就谈了个男朋友,从来没向家里人透露过,连我母亲她都保密着不告诉她。
第二天中午,我姐的男朋友来了,我看他中等个子,相貌普通,我想不明白,大姐咋就看上他了?
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爸派人去了解大姐男朋友的家境,回来后就不准他俩交往了。听我母亲说她男朋友家很穷,家有四兄弟,他排行老三,还有一个小叔子,家里就几间瓦房。
几兄弟都结婚的话,房子根本就不够住,这样的家庭如果让大姐嫁过去,就等于往火坑里跳了,父母怎么也不同意大姐嫁。
我母亲苦口婆心的对大姐说:“大闺女呀,你要嫁的人家庭条件,在我们村任选一家都比他家好,他家四兄弟那么多,都娶上媳妇的话,家里都掏空了,现在他家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都是普通的低矮的瓦房,你嫁过去了。要做好吃一辈子苦的准备呀。”
“我和你爸还是希望你能另选一个更好的家门嫁,你自己选的这个,我和你爸不同意。我看还是让你姑父给你介绍一个吧,你姑父认识的人多。”
大姐选的男朋友,不但爸妈反对,哥嫂们也反对,大哥大嫂说,大姐不听话的话,嫁了就别回娘家了。
大姐一气之上,班也不去上了,不吃不喝,在家里足足睡了三天三夜,进行反抗。
第三天,我妈看到大姐精神萎靡不振,蓬头垢后,头发就像一个月都没打理的草窝一样,乱糟糟的,吓呆了。怕不同意她嫁,怕大姐想不开会傻了。
我母亲和我爸商量, 我母亲对我爸说:“老头子呀,你看咱大闺女这几天不吃不喝的,要是不让她嫁,她想不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们会遭村人戳脊梁骨骂呀。”
我爸听了,叹了口气说:“唉,女大了不中留了,她要嫁那个人就让她嫁吧,她认定了那个人,她心里想的也是那个人,你就是现在给她介绍个更好的,她也不一定看得上眼呢。也许她这辈子生来就是配那个人的。我们要真不让她嫁,让她另选他人,我担心强扭的瓜不甜。”
我爸和我母亲在那里嘀嘀咕咕的商量了半天,最后一致认为,还是不棒打鸳鸯了,就让我姐嫁了那个男的吧。她自己选的,以后过得好不好,也不能怨他们做父母的了。
爸妈允许大姐的婚事后,大姐昏睡了三天后,立马从床上爬起来,一头扎进厨房里,看有啥能吃的,盛进碗里,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吃完洗了澡,又打扮了一番,骑上我们家那28杠凤凰自行车,飞奔着去她谈的那个男朋友家报喜讯去了。
又过了两天,男方家提着礼物,到我们家提亲来了,一周后又下了聘礼,姐夫家送来了一副猪蹄子,800元彩礼钱,父亲和母亲给大姐买了一台14寸的彩电,花了1,250多元,又给大姐弹了两床棉被,大姐21岁那年,父母就把她风风光光的嫁出去了。
大姐结婚后,每次回娘家,母亲都对她说:“大闺女呀,结了婚,你就是一个有家庭的人了,在婆家要孝敬公婆,勤俭持家,日子才会越过越旺。”
母亲说的话,大姐记在心里,大姐嫁过去第三年,就开始搞养殖(养猪),还包了18亩鱼塘养鱼。
原来姐夫的姑父在银行工作,他们向他的姑父借了钱,还贷了些款,两口子就起早贪黑,撸起袖子干起养殖业来。这个一干就干了很多年。
刚开始那两三年,他们没赚到什么钱,到了1999年,他们的养殖业逐渐有了起色,开始盈利,每一批猪出栏,都有几十头。
2002年,他们养猪和养鱼,一年就赚了差不多20万,有了钱,大姐、姐夫两口子雄心勃勃的,他们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原来一批养五六十头猪,2002年后,每养一批,头数都在百头以上。
2005年,姐夫学会了开车,自己买了车,又开始搞运输,把自己养的猪,远销到广东去。
经过10年的摸爬滚打,大姐家已经有了100多万的存款,2012年,大姐一家在县城买了地皮,建了一栋五层的小洋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反观我们家,大哥二哥没什么文化,一辈子都在家里耕种那几亩薄田,有空就到周围打打零工,10多年来在农村,也就建了两层普通农家房子。
侄子侄女们也没什么出息,都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也赚不了什么大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我呢,嫁在隔壁村,也是普通人家。一日三餐不成问题,但大钱还是赚不来。
四年前,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个人轮流跟着哥嫂吃,两个哥嫂他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在城里居住的大姐做了一个决定,把母亲接到城里跟她一起生活。
大姐娶了儿媳生了孙子,在家照顾孙子了,她说让母亲跟她生活,她家生活过得去,大姐愿意照顾母亲,大哥二哥巴不得大姐能这样做呢。
两年前,外甥就开车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母亲一住就是两年多,只有家里有事或者小姨生日,母亲才会愿意回老家小住几天。
每次母亲回老家来,邻居们看着母亲在大姐家越过越年轻,就羡慕的说:“刘老婶呀,没想到到了最后,能给你安享晚年生活的,是你的大闺女呀,你享她的福了,人这一辈子呀,还是要多做善事,多做善事就有善报。”
“你要是当年没抱你大闺女回来养,你现在晚年生活就没过得这么舒坦了。”
母亲在一片羡慕的目光中走向自己的家。现在,这个家,她虽然不长住了,但这个家,载满了我们童年的欢乐,载满了母亲半生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