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早秋古诗四首,谈谈七月流火,大火西流

初衣胜诗词 2024-08-01 11:16:55

晚夏早秋古诗四首:天风几日秋,大火急西流

马上就到了公历的八月,也就是临近农历的七月。在当代人的气候观念里,公历七八月是最为炎热的夏季,温度高达35度到40度,是妥妥的盛夏,离秋季还远得很。但是在中国传统的历法和季节的概念里,夏和秋是分明的两个季节,其时间点,却正是被当代人称为酷暑盛夏的公历八月,农历七月和节气立秋。

那么这个阶段,虽然是当代意义上的盛夏,但是在中国传统中,被称为季夏,晚夏,前秋,近秋,早秋。

那么古人的秋季划定,不是单纯依靠温度,而是依靠的太阳历划定的节气和相关的时间。

也就是立秋就是秋季的开始,而立秋往往在农历的七月,农历七月也被泛称为秋季的开始。

现在的时间点是农历六月的最后几天,是晚夏,也就离秋季不远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七月》

现代人读诗经往往也是根据当代的词义判断过去的文字。

比如这首写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人们往往会望文生义,七月到处流淌着火一样的热浪,到了九月才开始变凉,开始纺织和制造秋冬的衣裳。

七月流火,在当代某些文学作品里,也形容是农历七月的酷暑,热浪如火,暑气蒸腾。为此,很多人也展开辩论。那么七月流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二十四节气基本定型,作为太阳历的时间表,并指导农业生产生活,是汉朝之后的事。

那么在汉朝之前,人们没有节气历作指导,该如何判断季节和时间呢,尤其是季节,包含阳光,雨水,时间,植物农作物生长规律息息相关,人们是依靠天上星辰处在一年中什么位置,来判断季节和时间。这对于不认识文字的农民,至关重要。

比如北斗星处在什么位置,参星河商星处在什么位置,大火星处在什么位置,牛郎织女星处在什么位置,三到四个星座吻合,才能判断具体的时间和季节。

比如先秦礼记月令关于季夏的天文描述,是“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意思是,季夏六月,太阳的运行的位置在柳宿这个星座。黄昏时刻,心宿星座中的火星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奎宿星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在村野耕田的农民仰天看着天上的星宿,就能判断这是农历六月,会有炎热的天气和大雨,适合种植夏秋作物,并且要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

忘记了时间,或者手上没有日历,不要紧。如果那个大火星在黄昏的时候靠近西方,意味着六月就要过去,七月或者刚刚到来,秋天即将到来。

所以,这首古诗中的七月流火,是指的大火星,向西方靠近转移,流字,显示了一种平稳丝滑的移动状态。

有人说,古人这么高深啊,实际不是,在人手一本日历之前,古代的农民,包括妇女,都是靠着天上的星辰计算季节和时间。在那时,一个女子,可能根据天上星辰的位置,来判断丈夫是否该到了启程回家的路上。火西流,人归否?

那么在诗经这首七月里,写诗的人,是站在六七月的星空之下,远眺田野,回顾着从春到冬的农业耕种和收获。而为什么选择在七月呢?因为这个时段很特殊,万物生长繁茂,田野走向丰收,且农事不像春耕秋收那么繁忙,反而有一种俯瞰田园的感慨。

那么西南地区的火把节,也起源于古老的星象纪时,人们在农历的六月,举行盛大的火把节,照耀农田,祭祀先祖和神灵,并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有着如同过年一样的狂欢。

那么西南地区火把节也就是星回节,原本是在哪一天呢?现在缺少实物和资料证明。但是应该就是夏至或者是以某个星辰作为定期回归的日子,作为庆祝。而这颗星辰,是夏季出现在夜空中的某个星辰星座,也有可能就是大火星。

所以大火星,在先秦,应该是普通农民判断夏去秋来的一个重要星象指标。

大火星向西,大火西流,曾经广泛用到。

“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

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夏晚诗 》

实际秦汉之后,就统一了历法,尤其是汉朝,完善制定了二十四节气,并颁布全国,指导农业生产生活,人们对于季节和时间,有了更统一的认识,更简洁的表述和运用。

所以星象应时,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不大。

但是星辰天象成为四季自然的组成部分,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比如李商隐说,星沉海底当窗见。

这首南北朝的晚夏诗,写出了夏末之时,天宇浩瀚的奇丽景象。

站在高楼上,黄昏时间,太阳已经下山,彩霞和火烧云遍布天空,你可以看到,在向南的天宇中,大火星在靠近西方,那么遥远,却又那么熠熠。

天空一碧如洗,澄澈通透,风出来舒爽的凉意,但是这个凉是相对酷暑而言,相对之前的高温而言,至少比之前要凉快吧。

连蝉声,也听得不再那么烦躁,反而带着悠长舒缓的声浪,仿佛是感染了凉爽的秋气。

我们知道,蝉的鸣叫,通常在温度22度到24度以上,这样的气温,仍旧是高的,但是相对于30多度以上的高温,明显显得凉爽。

而这也是晚夏早秋的气候特点,白天或者积温可能一直都很高,但是到了太阳下山之后,昼夜温差开始拉大,夜晚会变得凉爽些。

而这种凉爽,在古代是秋来的标志。

“酷热无从避,天风几日秋。

寸阴不知惜,大火急西流。”其六 宋 · 郭印《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十小诗 》

这是晚夏酷热时期的感受,如此酷热的天气,没有办法躲避,就想知道,天什么时候吹点风,又什么时候到秋天?

这是暑热之中,人渴望解脱暑热痛苦的正常感觉。

只想快点凉风起,秋天到来。

但是转念一想,这么热切盼望秋天到来,其实对人也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为人的光阴如此有限,秋天到来,意味着时间飞快流逝。而真正秋天到来,你又会觉得光阴似箭。

因为那天上的大火星是毫不客气的向西流转,天气会变冷,有种急景凋年的感觉。

人们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流逝总是充满了无奈,痛苦使人度日如年,而轻快的生活,又带着光阴迅速消散。

走的最快的,都是最好的日子,如同短暂的春秋。

“人间逄七月,大火向西流。

民事终嫌晚,天时始应秋。

栗烈将催候,晶荧故眩眸。

气随霜露变,事逐岁年遒。

布帛堪为褐,狐狸可制裘。

先时还有备,卒岁每无忧。“”元末明初 · 凌云翰《七月流火》节录

七月流火说的是火星的移动,大火星在六月居于南天黄昏的正中央,当然农历六月的天气炎热如火,也对应着大火星。

农历的七月,大火星开始向西移动,再酷热的时段,也将是穷弩之末。

人们当然在酷热中觉得秋天来得太晚,但是真正秋天到来,可不是一味的凉爽,因为那是一天比一天凉冷,直到寒风萧瑟。

而且秋天会有越来越多的事,更加繁重劳累。

比如要做寒衣,要准备御寒的裘皮。

人们只有在寒冷到来之前,准备充分,才能保证一年无忧。

冬备夏粮,夏备冬衣,农历的七月是个依然炎热却也忙碌的季节,要在炎热的天气里,提前预备寒冷的到来。

中国人自古勤俭贮蓄,有着良好的传统,这是对自然和生活深刻的观察和把握,用人力抗天,冷也好,热也好,劳碌不休。

虽然现在是当代意义上的盛夏,但是懂生活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准备秋冬的物资了。因为七月来临,立秋将至,天气转凉,万事预则立。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