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帕文化(公元前3000年-前600年)
已知最为古老的印度文明,可追溯至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该文明以其标志性遗址哈拉帕而得名,世人称之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展现出了惊人的地域广度,其存在的时间轴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及古埃及文明并行不悖。这一璀璨的文化,在发展到极为先进与成熟的阶段后,却因某些至今尚未明晰的原因,逐渐走向衰落,并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彻底湮灭。
吠陀时代
雅利安人从西北方进入印度,带来了吠陀文化,这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吠陀”寓意知识,是包含广博知识的宗教文献,经口传流传至今。
早期吠陀时代历史模糊,《梨俱吠陀》揭示了雅利安人的祭祀、迁徙和征服活动,他们崇拜自然之神如因陀罗和阿耆尼。
后期吠陀时代,《沙摩吠陀》、《耶柔吠陀》与《阿闼婆吠陀》问世,雅利安文化显著发展,迁移到恒河流域,种姓制度初现。婆罗门教取代自然神灵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成为信仰中心,婆罗门地位提升。雅利安人分化为部落集团,罗阇出现,部落战争催生早期印度国家。
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出现不少于20个国家,吠陀时代结束。这一时期因佛教兴起而称列国时期或佛陀时期,精神生活繁荣,哲学与宗教流派涌现,佛教与耆那教影响深远。这一思想爆发被称为“沙门思潮”,反对婆罗门特权,为印度文化多元化注入新活力。
十六雄国时期(公元前600年前后)
十六雄国,乃十六个繁荣昌盛的王国或共和国之统称,其疆域广袤,覆盖了肥沃的印度河至恒河平原,其间亦散布着诸多较小的国家。这十六雄国,具体而言,便是迦尸国、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亦称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与甘菩遮。
摩揭陀国在比哈尔邦崛起,成为印度霸主。可信政治史始于频毗娑罗(瓶沙王)统治时期,他通过积极政治手腕增强国力。其子阿阇世(未生怨王)推行扩张政策,确立北印度盟主地位,并支持佛教,使佛教在王舍城举行首次结集大会。
大约自公元前4世纪起,难陀王朝开始统治摩揭陀,其开国君主摩诃坡德摩·难陀,乃是一位比阿阇世更为强大的统治者,其王权之威,甚至让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区也俯首称臣。
波斯与马其顿入侵(前600年 到 前200年)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征服印度西北部,这是印度雅利安人社会与其他发达文明的首次政治交集。他将此地设为波斯省份,加强控制。
大流士一世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波斯帝国衰弱,为亚历山大深入亚洲扫清障碍。他对印度西北部的短暂侵略,为孔雀王朝崛起埋下伏笔。
王朝时期孔雀王朝(前322年 到 前185年)
亚历山大撤离印度之后不久,旃陀罗笈多,这位被誉为月护王的伟大领袖,便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开启了印度历史的新篇章。
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驱逐旁遮普希腊势力,征服北印度,疆域扩大。后期击退希腊统治者塞琉古一世入侵,取得阿富汗统治权,巩固孔雀王朝基业。
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达巅峰,征服羯陵伽,除南端少数国家外,印度基本统一。阿育王军事才能卓越,治国有方,推崇佛教,使佛教大发展。
然而,孔雀王朝的辉煌并未能长久延续。阿育王去世后,孔雀王朝的强盛便逐渐消逝。摩揭陀的力量逐渐退缩回其原本控制的地区,印度再次陷入了列国时代的分裂状态,往昔的辉煌仿佛成了一场遥远的梦。
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前2世纪初,大夏希腊人、塞人、安息人相继侵入印度,塞人在西印度建立多公国。大月氏人最成功,于北印度建贵霜帝国,与罗马帝国、安息、汉朝并称古典世界四大帝国。贵霜时代以大乘佛教和犍陀罗艺术为宝贵产物。
笈多王朝(公元320年-540年)
贵霜帝国分裂后,笈多王朝由旃陀罗笈多一世在北印度建立,成为孔雀王朝后首个强大印度王朝,也是印度人建立的最后帝国政权,标志印度古典文化黄金时期。
笈多王朝源自摩揭陀,初期君主统一北印度,南方扩张有限。旃陀罗笈多二世,即超日王,对塞人取得辉煌胜利,法显访印时称赞其贤明统治。笈多王朝文化繁荣,婆罗门教复兴并转向现代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信徒广泛。
后笈多王朝(公元700年前后)
嚈哒人(白匈奴)入侵严重损害笈多王朝,导致中央权力瓦解。后统治权退回摩揭陀。7世纪印度分裂,戒日王短暂称霸北印度。南印度兴起遮娄其、罗湿陀罗拘陀和帕拉瓦等政权,遮娄其击败戒日王进攻。
拉其普特时期
7世纪中叶至12世纪末,北印度处于拉其普特时期。7世纪,拉其普特人兴起,多建立北印度政权,抵抗伊斯兰教侵入,被视为印度教保卫者。8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信德,开启穆斯林远征印度。9~11世纪,南印度出现朱罗国和潘地亚等强大王国。
伊斯兰时期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始于11世纪,由中亚突厥人进行。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多次远征印度,造成严重破坏。1173年,伽色尼王朝被其附庸廓尔王朝吞并。
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乌德-丁在1192年击败兆汉人,其总督顾特卜-乌德-丁于1206年在德里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征服的北印度。此后至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经历了320年间5个无家族或种族关系的王朝,统称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由阿富汗突厥人和普什图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包括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罗第王朝。它并非统一印度的帝国,仅是北印度最大的王国。
德里苏丹国时期,叛乱和王室内讧频繁,分立势头未被遏止。外部威胁主要来自蒙古人,后是中亚征服者帖木儿。帖木儿的入侵使苏丹政权崩溃。德里苏丹国在帖木儿撤离后解体,各地独立王国林立,苏丹权力仅限于德里和旁遮普。
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后,新的穆斯林征服者迅速在西北方崛起。1526年,巴卑尔作为帖木儿后代入印,在帕尼帕特战役中击败罗第王朝苏丹,占领德里称帝。随后,他于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消灭普什图人残部。
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
巴卑尔奠基莫卧儿帝国后去世,未巩固北印地位。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由敌人舍尔沙建立。舍尔沙是南比哈尔普什图人首领,1540年击败胡马雍,短暂统治北印度,期间建立行政制度,进行土地、税制和货币改革,为莫卧儿帝国奠定基础。
1545年舍尔沙阵亡,胡马雍得波斯支持重返印度夺回德里,但猝死,其子阿克巴继承。阿克巴最强大的敌人是喜穆,喜穆夺取阿格拉和德里自称“超日王”。
1556年,阿克巴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打败喜穆,确立莫卧儿人在印度的无上地位。
阿克巴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建立人和最伟大的皇帝。
阿克巴征服印度全境,对拉其普特人怀柔归顺,宽容异教徒,免除非穆斯林人头税,尝试宗教改革。行政制度以苏巴为单位,印度教徒可任官,使印度成为伊斯兰世界强国之一。
阿克巴去世后,贾汉吉尔和沙·贾汗相继统治,后沙·贾汗被儿子奥朗则布推翻。奥朗则布放弃宗教宽容政策,加强伊斯兰教地位,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逐出政府,拆毁印度教庙宇,引发非穆斯林反抗。
锡克教徒、拉其普特人和马拉塔人成为莫卧儿帝国敌人。奥朗则布虽多次击败他们,却未能消灭反抗力量。他消灭政治对手,扩张帝国疆域,征服穆斯林小国,将德干地区并入版图,统一除次大陆极南端和马拉塔王国以外的整个印度。
近现代欧洲殖民时期
葡萄牙人最早在印度殖民,避开莫卧儿帝国势力。荷兰人随后介入,逐走葡萄牙人。奥朗则布鼎盛时未察欧洲殖民威胁,子孙面对时已国势衰弱。
18世纪,英法成为印度主要争夺者,英国逐渐占上风,削弱法国影响力。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利用莫卧儿帝国分裂,侵蚀印度王公领土,最终掌控印度。
早期借个人友谊获贸易特权,帝国混乱后,马拉塔人崛起,但内斗削弱其力,形成马拉塔国家联盟。波斯国王纳迪尔沙阿入侵印度,焚德里,割印度河以西领土。阿富汗统治者艾哈迈德沙阿多次侵略,重创马拉塔人。
1757年,英军普拉西战役大败孟加拉王公,使孟加拉成傀儡,铺平北印度征服路。
1764年布克斯尔战役,英军又败孟加拉王公与莫卧儿皇帝联军,莫卧儿帝国听命于殖民者。经迈索尔战争和三次马拉塔战争,印度反抗英统治力量几尽。
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覆灭,多数王公承认东印度公司宗主权。信德、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贝拉尔、奥德等地最后被英兼并。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因动物油脂子弹传言触发,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广泛参与,三分之二领土暴动。英军借锡克教徒和廓尔喀雇佣军镇压起义。
起义后,英政府调整印度政策,1858年《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东印度公司,印度事务大臣接管职权,成立印度政府,终结莫卧儿王朝,流放末代皇帝。印度进入英政府直接统治时代,划分为13个省和700个土邦。英官员欲扩西北疆域,引发第二次阿富汗战争。
英在印度创立现代教育、修筑铁路、发展工业,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催生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社团推动社会进步。激进知识分子发起政治改革运动,要求更高权利,民族主义组织涌现。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主张代议制。
1906年,鉴于国大党影响力,伊斯兰教领袖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利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矛盾。
1885年后,印度几乎年年有民族主义者集会,但英官僚漠视。
1906年前,英缓慢推行公职印度化,未考虑自治。
1905年寇松勋爵将孟加拉划两省,引发广泛愤怒,反英运动蔓延。国大党领导运动,遭英强力干预平息,内部激变。穆斯林联盟支持英政府,印穆在国家前途上分道扬镳。
1909年,英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教派政治成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
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印度精英战时支持英国,期望换取自治,但战后英政府继续军管,颁布镇压法案(罗拉特法),并发生阿姆利则惨案,令精英失望。甘地因此转变态度,1920年改组国大党。
两次世界大战间,国大党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反英斗争。穆斯林领袖真纳崛起,与甘地形成对立。1928年尼赫鲁报告引发穆斯林反弹。
1930-1932年,英国召开三次伦敦圆桌会议,1935年通过印度法案,赋予国大党重大权力,但加剧两派不和。
1944年甘地与真纳会晤失败,穆斯林广泛支持建立独立伊斯兰教国家。二战后英国实力衰落,印度皇家海军起义后,英国派遣内阁特使团谈判移交政权。
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8月14日和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统治结束。
印度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面临印巴分治后遗症,尤其是克什米尔争端引发的军事冲突。尼赫鲁时代,印度倾向社会主义,制定五年计划,外交上独立于苏美之外,成为发展中国家代言人。
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对其外交目标造成打击,影响中印关系。
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时期,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又起冲突。甘地夫人长期执政期间,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获胜,但政治倒向苏联。
1974年印度进行首次核试验。
甘地夫人1977年大选失利后夺回政权,直至1984年因对锡克教强硬态度遇刺。
其子拉吉夫·甘地继任总理,1991年被暗杀。
1998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执政,经济高速增长,1998年连续核试验成为公开核大国。
21世纪初,印度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被视为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2007年,普拉蒂巴·帕蒂尔成为印度首位女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