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不止共生”,源于自然生态中的共生现象,但又不仅仅是对传统共存关系的呈现。这一次,我们试图进一步探讨艺术如何突破共生的边界,去寻找更加多维度的互动与联系,并在莫干山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和自然意义的地点,探索艺术如何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跨界对话。
在共生的基础上,“不止共生”意味着艺术家不仅仅满足于与自然、文化共存,而是积极回应、挑战和重构这些关系,最终通过作品打破界限,形成新的艺术表达。展览在莫干山的山水之间展开,延续了古代文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同时赋予其全新的时代语境。通过本次展览,十余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敏锐的视觉表达,启发观者对共生之上的艺术超越产生新的思考,验证自我、自然、艺术之间的平衡共融,或探究、或疗愈、或抒发、或平铺直叙,皆为和谐本真,皆为“不止共生”。
此次展览邀请了中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多国艺术家参加,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装置和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展览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的共生关系,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接下来,我们将陆续向观众介绍各位参展艺术家。本期特别推介贝杰尔·查克坚、德里克·巴尔默、吉恩·卢克·福克斯、路易吉·贾科贝及其参展作品。
贝杰尔·查克坚 Beyjal Chakjan
1939年⽣于埃及开罗。
毕业于埃及最好的艺术学院之⼀——达芬奇艺术学院。受到埃及知名艺术家Sayed Abdel Rassoul的熏陶和指导。1966年贝尔杰移民加拿大。
光辉与阴影 2023年 布面丙烯 102×94cm
贝尔杰·查克坚的绘画风格在于他干净、柔和而饱满的线条,并将几何元素相叠加,感性简约的运动曲线及明朗温暖的色彩交相呼应。使得其作品气氛宁静而带有均衡之美。贝尔杰的构图充实,娴熟而具有特点的技法,加之敏感而细腻的笔触,风格则鲜明又独特,让人感觉到天真中透露着智慧、通透与圆满并存,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贝尔杰的作品被瑞士、法国、美国、加拿大、埃及、亚美尼亚、黎巴嫩等国家的藏家与机构所收藏。
德里克·巴尔默 Derek Balmer
1934年生于英国伦敦。
曾在2001-2010年担任西英格兰皇家学院校长,同时期还被任命为西英格兰⼤学的副校长。并在2001年时获得了西英格兰⼤学荣誉博士头衔。
梅里达庭院 2015年 布面丙烯 51×61cm
托斯卡纳遗木 2014年 布面丙烯 91×71cm
德里克·巴尔默总喜欢给自己一些挑战,他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让人一眼看穿。德里克·巴尔默希望观众每次看到他的作品的时候都会产生新的期待,或惊喜。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断地探索着具象和抽象的界限。从游历各国,到探访古代文明。从这些切身的经历中获得灵感。这些经历最后转变成线条,颜色,图形,把他的无穷无尽的想法表达出来。德里克·巴尔默作品中的场景并不一定是描绘的哪个特指的地方,反而更像是每个人藏匿在各自己记忆深处里的一个熟悉的领域,总能和人们产生灵魂的共鸣。
吉恩·卢克·福克斯 Jean-Luc Feugeas
1969年生于法国波尔多。
法国当代艺术家,拥有数学博士学位。对熵的研究深深影响到了他的艺术创作。
野蛮时代 2023年 布面丙烯 210×100cm
从福克斯记事起,他就一直把时间都花在艺术和音乐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数学和绘画产生了兴趣。福克斯将约束作为一个概念来运用,并迅速成为他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使用单线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起点。线条一次又一次地闭合,就像一个在我们眼前成倍增长的细胞。有时候,为了显得含蓄线条会变得模糊。某些点可能是不同的、不确定的,但在数学上是可以接受的福格斯质疑并渴望建立统一,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直到他达到一种平衡。
路易吉·贾科贝 Luigi Giacobbe
1962年生于意大利乔亚陶鲁。
在罗马和巴黎完成了艺术学习。并在1980年代初期开始展示他的作品,成功吸引了罗马艺术界人士的关注。
更改 2023年 布面丙烯 30×30cm×24
路易吉·贾科贝先后旅居巴黎、东京、莫斯科、首尔、马尼拉、香港、北京,异域的人文风物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元素与想象空间,也留下了他一个个精彩的展览。他的作品基于光线、色彩和阴影的巧妙应用,创造共筑一个由线性运动组成的超现实世界,启发观者感受和传递自然世界和人类情感的美和复杂性。他将身处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感受和体验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汲取着不同地域文化带来的灵感和能量。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每幅创作都在讲述着一段奇妙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