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这块墨该不该换?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09-06 01:30:18

王世国/文

北宋时期,有一年年终,宋仁宗皇帝在宫廷内大摆宴席,慰劳朝中大臣及侍从等。席间,他非常高兴,与各位大臣谈笑风生,并且亲自御书飞白书,赐给大家,大有当年唐太宗的风度。不仅如此,他还配套赐给大臣香药和名墨。

宋仁宗

一位大臣获得一枚“李超墨”,而坐在他身边的书法家蔡襄则获得一枚“廷珪墨”。这时,蔡襄看到身边这位大臣频频侧目,对他手中的这枚“廷珪墨”大有羡慕之意。于是,他就悄悄地对这位大臣说:“能与您的墨交换一下吗?”那位大臣知道“廷珪”为墨中之宝,正求之不得,便欣然与蔡襄交换。

蔡襄《去德帖》

宫廷宴罢,大家骑马出了宫门,将要分道时,蔡襄在马上对那位大臣做了个长揖说:“您知道李廷珪是李超的儿子吗?”那位大臣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并没有得到便宜,而是吃了个哑巴亏。因为“李超墨”更为珍稀。

蔡襄手札

【八公山人语】

迄今所见,我国最早的书写用墨是在秦代。到了三国时期,韦诞改进了制墨工艺之后,历代都有制墨名家,而以唐代奚鼐、奚超、奚廷珪这祖孙三代名气最盛。

李后主李煜

晚唐时,奚超、奚廷珪父子避乱,从易水渡江,定居安徽歙州。他俩制成的良墨,具有“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就是书写数十幅字,也不过磨去一二分,甚至“浸水中三年不坏”,所以深得南唐李后主的喜欢和赏识。

蔡襄《蒙惠帖》

李后主特赐奚姓为李,还让李廷珪担任朝廷的墨务官。从此,李廷珪成为徽墨宗师。

而宴席上的那位大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廷珪墨”贵重难得,这在宋代时已是人尽皆知,而“李超墨” 因为罕有少见,宋人知之甚少。还是书法家蔡襄学识渊博,识得宝墨。

蔡襄自书诗册

据说李廷珪墨现在世界上保留的不足两块,一块是整的,据说藏在日本;还有不足一块,被磨过的,在国内,已是价值连城。当然,李超墨则早已失传!

王世国著《当代书法评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