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给东北抗战捐款3000万,前方收到170万,真相究竟如何?

马谡聊谈历史 2024-08-19 01:48:50

1933年7月8月,致力于东北抗战的马占山将军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一番话,引用了一个数据:全国人民支持抗战,收到捐款170万,他作为抗战军人的代表,不胜感激。

谁也没有想到,马占山的这句话像一块巨石投入湖面,掀起轩然大波。之前大家都听报纸上说,上海市民给马将军的捐款足有大约3000万元之多!

问题来了,剩下的钱到哪里去了?

人们纷纷作出各种猜想,质疑的电话打爆了上海市政府办公室。

马占山是吉林怀德人,1930年任警备司令兼三旅旅长,负责沿江10余县的防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30万东北军一枪未放,奉命撤离,马占山却敢于违抗张学良的命令。

他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的职责是守卫国家,如今国家有难,岂能当逃兵?

于是,他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带领部下在江桥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让全国人民受到鼓舞。

1932年2月,为了保存实力,孤军作战的马占山假意诈降日军。当年4月,他得到补给后,把队伍拉出去,重新组织对日作战。

马占山的抗战事迹感动了远方的上海人民,上海各界纷纷表示,要慷慨解囊,支援马将军抗战。

上海市商会、地方协会、总工会、市民联合会,以及东北义勇军后援会等200多个团体在上海召开募捐大会, 并且让马占山、苏炳文、李杜等东北义勇军高级将领出席。

在会上,马占山等将军讲述了他们抗战的经过,与会人员受到鼓舞,踊跃捐款。之后,他接受了记者采访,无意中说,收到的捐款为171.3万余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之前大家听说,收到的捐款大约有3000万之多,难道是马占山将军口误,亦或是把数据记错了?

上海当时是全国经济中心,各界人士不乏理财方面的行家,捐款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是谁能胆大包天,敢火中取栗?侵吞救国款?

不管怎么说,当时国难当头,真要是谁敢贪污了这笔钱,就是民族罪人,实在太可恨,上海人民心中燃起怒火。

当时虽然没有网络,大家并不气馁,纷纷向报界投书,勇于发出自己的呼声。

关键时刻,媒体冲在了最前列,包括《时代日报》《东方日报》和《明星日报》在内的上海报纸联合刊登了名为 《为唤起各界注意并贡献清查抗日义捐意见》 的启事,呼吁将此事查了水落石出。

媒体发声之后,包括上海市商会、总工会、律师公会和会计师公会等十余团体也行动起来,他们成立了“上海各界清查救国捐款委员会”,对此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查。

这时候,舆情在全国各大城市发酵,南京国民政府也坐不住了。

蒋介石亲自批示,中央党部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立即出面,给上海市政府去电,要求他们尽快查出真相,公布账目和清单,给全国人民一个说法。

9月4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军政部次长陈仪、财政部次长邹琳飞往上海,亲自敦促查账。

陈邹二人来到上海,驱车直奔清查会。

需要指出的是,二人还带了一个专业团队,由12名资深会计师组成。

清查会本身也由专业人士组成。除了钦差带来的会计,还有一部分成员来自上海。他们全都是资深会计师,有何元明、王海帆、奚玉书、陆兆祚、潘启章、谢霖、秦开、江万平等9位知名会计师。

调查之前,舆论把怀疑目光投向了 慈善家朱庆澜和会计师潘序伦 。

朱庆澜,生于1874年,山东济南人。

19岁那年,他来到东北,在清朝末年当了一名普通的警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传奇。朱庆澜没有背景,正常情况下,他充其量能当个县警察局长,度过一生。

架不住他的命好,在这里偶遇生命中的贵人——赵尔丰的哥哥、盛京将军赵尔巽。

赵的父亲赵文颖曾经在山东当过知县,跟朱家有很不错的交情,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熟多吃四两豆腐。从此,朱庆澜的人生开了挂。到清朝灭亡的时候,朱庆澜已经是四川军政府副都督。

民国成立之后,朱庆澜摇身一变,改任镇安右将军兼巡按使,成为黑龙江的军政首脑。

朱庆澜思想保守,曾经跟张作霖携手镇压革命党人。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他同样也是站到百姓对立面,坚决拥护袁世凯。

袁世凯去世之后,朱庆澜好像换了一个人,开始拥护共和,尊敬孙中山。张勋复辟的时候,他旗帜鲜明,坚决声讨。因此受到孙中山重用,担任过广东省长。

可是不知道怎么的,他后来还是回到东北当官,又跟张作霖勾连到了一起。

朱庆澜给公众的感觉,就是墙上草,没什么政治信用。说他是吕布第二,也不是太过分。

但是平心而论,朱庆澜的私德还是不错的。张作霖被北伐军打败之后,朱庆澜便退出政坛,献身慈善事业。

1927年,他在华北成立慈善联合会,募捐救济那些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由于此,朱庆澜赢得了口碑,在1929年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赈务委员会常务委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朱庆澜和社会各界名人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与“辽吉黑民众后援会”,募集钱款和物资来援助在东北的义勇军进行抗战和安置东北难民。

担任后援会会长的,正是朱庆澜。

从朱庆澜的经历看,他应该不是惟利是图的人,不会贪污各地捐款,中饱私囊。

那么,另一个被怀疑的对象潘序伦,其人品如何?

潘序伦出生于1893年,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就读,学的是商业管理和会计。

1927年,潘序伦回国,创办了以自己名字为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此外,他还有个头衔,是国民政府主计处主计官。

当时上海慈善团体的大部分抗日捐款账目审核,都是便由他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

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朱庆澜是这么说的:“来往账目和款项,我本人没有经手,我欢迎政府派人前来对我调查。”

潘序伦的态度也不错,主动找到南京方面的钦差大臣,表示积极配合。

最后的调查结果如何?

8月23日,调查委员会同时在《立信会计季刊》1934年第2卷第3期,以及上海《生活周刊》等报刊公布全部捐款明细。

因为捐款账目太多,导致该期报纸洋洋洒洒几十张。账目显示,社会各界的捐款根本没有3000万,只有502万。

而且这些款项,只有337万是捐给东北抗日队伍的。

因为东北当时不是只有马占山一支抗日队伍,所以马占山收到其中170万元,也不是什么怪事。

根据调查组公布的款项支出明细,后援会的那些捐款 ,先后到了117支抗日团体手中,有汇款单或者收据为证。

1934年2月上旬,“钦差大臣”陈仪和邹琳给行政院提交了调查结论,还了朱庆潘和潘序论清白。

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后援会侵吞捐款案尘埃落定,再也没有了争议。

此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朱庆澜先生也感到很委屈,赌咒发誓,奈何公众并不相信,仍然持有怀疑态度。

调查结果出来后,上海市民专门为年已六旬的朱庆澜送上匾额,表达歉意。此举感动了朱庆澜,本已经心灰意冷的老先生继续从事慈善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1941年1月,朱庆澜在西安灾童教养院病逝,西安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他的名字也像一块丰碑,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这场捐款风波说明,即使是慈善事业,也要公开透明,让社会监督,身正不怕影子歪。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一旦出问题,对慈善事业的打击是灾难性的。

试想一下,如果抗战的捐款说不清楚,或者确实有人中饱私囊,岂不是让热血国人寒心,试问以后谁还敢给抗日队伍出钱出力?

参考资料:邹韬奋著:《经历》出版社 生活书店《朱庆澜启示》《申报》1933年8月16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