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杂谈04期:浅谈普洱茶未来发展的2个方向!

闪宏恺 2024-03-29 08:45:02

三类主题定期更新:古树村落、古树品鉴、古树杂谈!

每天能跟好友一起喝茶,一起聊古树,是人生一大快事。今天,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在炎热的下午,大家又聚在一起,喝古树,聊普洱。

老张带了2018年的麻黑,把麻黑的特点跟我们强调了一遍又一遍,说得我们都跃跃欲试。大家知道麻黑是距离易武最近的古树村落,也是最早随着茶马古道发展起来的。特点就是蜜香高扬且持久,水路细腻且柔顺。不过,我一般不是很看好易武的老茶,香气这种东西是会随着时间减弱的,就像一朵开得太早的花。

真正好的老茶,香气是收敛的,一点一点释放出来,更多的是喝层次感。麻黑喝的就是前期,五年之内绝对是极品。

喝茶喝久了,你会发现万物都是相通的,有很多特性极其相似。

我们边喝边聊,大家都聊到了普洱茶市场比较混乱,都聊到了对普洱茶未来的担忧,想知道普洱茶的未来在哪里?要想说清楚这个事情,我们要从过去到现在有一个了解,才谈得上对未来的展望。所以,今天的内容,我将代表我们几个老茶友,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部分来阐述。

一、过去

普洱茶的过去,我们总结了四个阶段,这仅仅是我们的认知,有不同意见的茶友可以把你的想法放到评论中。

1、1944年以前

为什么是这个年份,因为这一年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标志着普洱茶从私营开始转化为国有。

当然,在1944年之前普洱茶有很多的变迁,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期间更是有起伏,不过这些离我们都太遥远了。

1944年以前大多是私人茶砖制作的普洱生茶,主要的茶品有:福元昌、车顺、同庆、陈云、思普、宋聘等等。

2、1950年-1960年

这个时候成立了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也就是大家说的中茶,开始大规模国有化的生产普洱生茶,出现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红印圆茶、蓝印圆茶、黄印圆茶,还有后来我们都熟悉的七子饼茶。

3、1960年-1970年

茶叶市场的需求增加,对不同茶的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国营厂开始探索生茶的拼配技术,大量出现了配方茶。勐海厂的7532、7542,昆明厂的7581,下关厂的8653等。

4、1970年至今

随着配方茶的出现,提升了生茶口感的丰富度,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跟老茶去做比较,老茶发酵后带来的醇厚程度是很难配出来的。

于是,70年代,广东地区开始把渥堆发酵技术运用在普洱茶上,极大的加速了生茶的发酵速度,也提升了普洱茶的口感,让更多的人可以品尝到发酵后的普洱茶。

这四个阶段表明:技术对普洱茶发展的推动是非常明显,在短短的30年,几乎就让普洱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配方茶到渥堆发酵。这些东西为什么在以前没有,在最近几年却发展迅速?

归根结底,这是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变化造成的。很多工业社会的技术对原有农业是颠覆性的改变,好与不好,我们后面再说。

二、现在

现在普洱茶面对的问题,想必大家都知道,两个字形容:混乱!

生茶熟茶不分、品牌多而不强、厂家创新能力很弱、茶农急功近利、价格体系混乱、以次充好等等,这里不再多说了,因为凡是关心普洱茶的茶友都能说出很多。关键的还不是出现的问题,关键的是因为什么原因?

很多人会说是资本的搅局,是监管的不到位,是人性的贪婪。我觉得都不是,我觉得是工业文明的农产品和农业文明的农产品的冲突造成的。

大家看过去那个部分,非常明显的感觉到1940-1970这段时间普洱茶的变化,更多的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收益,带来了市场的扩大,也带来了冲突和混乱。我们一起来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工业文明:强调效率、强调上下游配合、强调创新、强调利润最大化、强调资本的力量、强调规模化、强调标准化、强调快、强调即时性等等。

农业文明:强调可持续、强调稳定、强调丰富度、强调更深层次体验、强调慢、强调边界、强调人与自然。

我们这里拿生茶和熟茶来做对比,生茶就是典型的农业文明的产物,熟茶就是典型的工业文明的产物。

生茶在意的是生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什么要选古树,是因为它生存的环境是几百年没有太多变化的,这也就造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口感上会更加的接近自然更丰富,也需要时间的转化。

熟茶呢?它更在乎的是即时给到用户的口感,上游的茶农,中游的工厂,到下游消费者的一个整合,需要标准化和规模化,茶树的种植需要规模化,自然就会打破某种环境,就会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必然需要农家肥的介入才能保持每年的土壤肥力。虽然农家肥没有污染,可是它比起古树的多样性环境来说,它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单一的,口感上必然就单薄很多。

大家想一想,在商场买的一杯奶茶,是不是就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你虽然喝的是一个饮品,但是它后面有多少供应商,多少资本,多少设计公司,多少广告公司在参与?

在我们过去的认知中,工业文明是领先的,农业文明是落后的,只是在最近这几年,提到文化自信,提到绿水青山,大家才慢慢的明白,没有文明是落后的,只有科技是落后的。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是可以融合的,也必须要融合,否则,可持续性就会出问题。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对未来有展望。

三、未来

未来,我觉得有两个方向,我之前也聊过,一个是溯古,一个是赶潮。溯古就是做好农业文明,赶潮就是做好工业文明。普洱茶的未来,必然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同步发展,溯古和赶潮同步发展。

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边界问题。

生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就需要保证环境的多样和稳定性,不能施肥,不能用除草剂,要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式去发展,这部分的工作应该是交给家里有很好的生态基础的茶农,提高茶农的认知,为这些茶农提供保障,最终形成产地或者个人IP为品牌的生茶市场。村落为其边界,依托生态资源和可持续文化来发展,这里的可持续文化包含民族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必然是时间考验过的,才叫可持续。

这部分需要的不是快,而是慢,用口碑的积累,慢慢做,要扛得住时间,这里也需要茶农、政府、茶商共同努力,这部分茶农少做熟茶,甚至不做,把生态保护好,把生茶做好。这部分茶商的重点是如何讲好生茶文化。

其他深加工类茶是需要工业文明去推动的,工业文明的逻辑不是以自然为中心,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变化的需求来不断调整工艺和上下游,只有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才有可能做规模化,只有做到规模化才能带来利润或者资本的青睐,也才能持续的研发投入,这是这种游戏的玩法。当然,没有生态资源基础的茶农也需要参与建立,有机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上游资源。但是,仅仅靠着茶农去推销有机茶是不现实的,这类茶是规模化种植的,就应该用工业文明的逻辑,茶农做好上游,由有能力的公司来整合上下游资源,研发品类,推向市场。

这部分需要的就是快,在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第一时间研发后推出,抢占市场。这部分的市场主体有茶农、各个地区的茶厂或者是创新型的供应链整合公司、茶商等,这部分的重点在中游的公司,他通过资本把大家组织起来,这里的茶商更多的是做渠道,要么做上游收货渠道,要么做下游消费者渠道。渠道的核心就不是文化了,是消费者,比如,便捷性、口感喜好、性价比、附加服务等等。

细心的茶友肯定能发现,第一种溯古的形式,除了茶农和茶商,还有政府,第二种赶潮的形式,政府变成了企业。是因为第一种方式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是统筹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有一定的介入。第二种方式是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自由经济,需要市场驱动,需要企业来推动。

希望溯古和赶潮可以同步发展,让更多的茶农受益、更多的企业受益、更多的消费者受益、还有更多的生态资源受益,最终,让普洱茶能够变好,变强,变得长长久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