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约394万人?脑出血后,为何抗血栓治疗至关重要

绿夏聊养护 2024-10-08 04:34:43

张大爷是一位65岁的退休工人,三个月前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成功地控制住了出血,但在他出院后的复查中,医生发现他出现了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这让张大爷和他的家人非常困惑,明明他刚经历了一次脑出血,怎么还会面临血栓的威胁呢?

医生解释道,脑出血后部分患者由于卧床和血液循环不畅,很容易形成血栓,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血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为此,医生建议张大爷开始抗血栓治疗,以预防血栓的发生。

这个案例并非个例。随着脑出血后存活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面临着血栓形成的风险。那么,脑出血后的患者为什么会有血栓风险?

又该如何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抗血栓治疗呢?本文将结合相关医学研究为大家详细解答。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并压迫神经组织的病症。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瘤破裂、外伤和血管畸形等。这种情况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尤其是在未能及时处理的情况下。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约394万人,其中22%为脑出血患者。脑出血患者在治疗后,尽管控制了初期的出血问题,血栓风险却常常随之而来。

这是由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或治疗期间可能需要长期卧床,加上血液循环的改变,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DVT)甚至肺栓塞的发生。

一、脑出血后的血栓风险有多高?

脑出血患者在出血得到控制后,容易出现血栓形成,特别是在脑出血病史的患者中。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的血栓复发率要比普通人群高得多。

根据数据显示,脑出血后的血栓复发率通常为1.2%至3.0%,而一般人群的复发率则为1%左右。此外,脑出血患者的长期卧床和活动减少,进一步增加了血栓的风险。

不同类型的脑出血患者,其血栓形成的风险有所不同。例如,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和脑外伤引起的出血,这类患者由于血管本身的脆弱性和病变,血液循环变慢,可能更容易形成血栓。

数据显示,脑出血后的静脉血栓形成率可达7%-12%,这意味着,超过10%的脑出血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面临血栓的风险。

二、脑出血后的血栓形成原因

脑出血后,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特别是在长期卧床期间。

根据SMASH-U分型,脑出血的病因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病、药物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

这些病因同样也会影响血液的粘稠度和循环速度,增加了患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血管壁常常较为脆弱,出血后血流速度降低,加之卧床状态,血液容易在静脉中淤积,从而增加血栓的风险。

三、抗血栓治疗:脑出血后为何仍需要?

抗血栓治疗通常用于预防或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然而,在脑出血患者中,进行抗血栓治疗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要防止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加重出血风险。

因此,如何平衡这两种风险,合理安排抗血栓治疗的时间和方式,是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的医疗实践表明,脑出血后适时启动抗血栓治疗对某些高风险患者是必要的。

例如,对于有心房颤动、心脏病史的患者,尽早开始抗血栓治疗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尤其是防止心源性血栓引发的中风或肺栓塞。

尽管这类治疗可能略微增加脑出血复发的风险,但对于某些高危患者,抗血栓治疗的预防血栓效果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

四、抗血栓治疗的平衡:如何降低出血和血栓双重风险?

抗血栓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但由于脑出血患者本身的病情,治疗可能带来出血与血栓风险的平衡难题。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使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控制血液的凝固状态。

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INR值需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能过高引发出血,也不能过低导致血栓。

医生们普遍认为,出血复发与抗凝治疗之间需要谨慎权衡,特别是在患者出血后短期内是否应该重新启动抗凝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部分患者可以在脑出血后10-30天内逐步恢复抗血栓治疗,以确保血液的正常流动,防止新血栓的形成。

五、什么时候应该重新启动抗血栓治疗?

何时重新启动抗血栓治疗,依赖于患者的出血风险、血栓风险以及医生的综合判断。

目前医学界对抗血栓治疗的启动时机并无统一的标准,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出血部位及类型来综合考量。

一般来说,脑出血的患者需要至少等待10-14天,部分情况严重者可能需要等待3-11周。

医生通常会通过患者的头颅CT扫描结果来评估脑出血的吸收情况,确保脑部血肿完全稳定后,再决定是否开始抗凝治疗。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的指标)来判断治疗的必要性,确保患者在治疗中不会面临过高的出血风险。

六、抗血栓治疗的具体方案

针对脑出血患者的特殊情况,抗血栓治疗的具体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

通常,医生会根据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比率来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

如果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如房颤或心脏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的类型和剂量,确保在预防血栓的同时,不增加脑出血的复发风险。

常见的抗血栓药物包括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对于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医生会定期监测INR值,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一般控制在2.0-3.0),以防止出血复发。

七、个体化治疗:如何量身定制抗血栓方案?

抗血栓治疗并非一刀切的方案。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风险因素,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在考虑患者的年龄、出血部位、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医生会综合使用多种评估工具,制定出最佳的治疗路径。

例如,某些高危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抗凝治疗,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仅需短期药物干预即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可以在减少血栓风险的同时,避免增加出血风险。

结语

脑出血后的血栓形成风险不容忽视,抗血栓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何在预防血栓与防止出血之间找到平衡,需要依赖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每一位脑出血患者来说,及时接受专业的治疗。



1 阅读:123